基于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機械制圖是機械類專業必開的專業基礎課程,意在培養學生掌握專業的制圖技能,滿足社會對于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受傳統教學方式影響,機械類學生所掌握的制圖技能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對該課程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究是必要的。本文首先對目前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找到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解決思路,主要介紹了小組討論式教學、基于三維軟件的課程教學、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等教學改革模式。
關鍵詞:機械制圖;技術技能型;教學改革;小組討論式教學
引言
學習機械制圖這門課程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空間想象力和思維力、掌握一定的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1]。作為機械類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讀圖和繪圖能力,為學生的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做好鋪墊。作為學科基礎課一般在大學第一個學期開設,將來無論是從事機械行業還是進行機械方面的科研工作,都要通過工程圖紙對機件的一些工藝信息、公差配合進行表達。因此,必須讓學生能夠理解或者掌握制圖基礎知識,若此階段的學習沒掌握好容易讓學生對這個專業產生畏難心理,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2]。掌握好機械制圖課程的內容能為學生后續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個人將來的發展提供極大的幫助[3]。
教學現狀分析
1、學情分析
機械制圖這門課程是在大一上學期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學生生源大多是普通高中或者職業高中招生[4]。就拿一體化181的學生來說,一體化181分為2個工學班和1個普通班,而每個班級的學生既有普通高中畢業也有中專畢業的,普通高中畢業的學生又有文科生和理科生之分,而且還有很多藝術類學科的學生。這就給上課帶來很大的困難和挑戰。因為大家的學習制圖的起點不同,而且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有很大區別。中專畢業的學生大多學過機械制圖這門課程,基礎較好,很多內容一點就通。而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機械制圖這門課。課程的抽象性讓他們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所以講課的進度就要考慮到所有同學的接受能力,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2、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分析
目前教學方式還是采用教師講授為主,上課主要運用多媒體和PPT課件,并結合板書講授內容[5]。這就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學生需要邊聽課邊記筆記,如果學生稍微走神對內容沒有及時理解,就有可能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這樣會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降低。第二,由于這門課程本身的抽象性,多媒體或者板書等教學手段并沒有辦法幫助學生理解機械制圖中各種抽象的圖形[6]。無法培養出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比如軸承座這個組合體,很多學生想不出各個組成部分怎么疊加的,那如果使用三維軟件將軸承座的四個組成部分通過裝配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效果就大不相同。
教學改革與實踐
1、討論小組式教學模式
通過對學生們進行觀察,發現大多學生都喜歡坐在班級里學習較好的幾位同學旁邊,當出現不懂的地方時他們可以向學習較好的同學尋求幫助,從而更好的學習。因此就考慮采取什么方法可以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7,8]。課程是需要學生多動手繪圖、多思考、多觀察的,主要圍繞著制圖展開教學[9,10]。嘗試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組長由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課前通過QQ群把上課內容發送到學生手中,對于所講的知識點提出相關問題,讓小組內的學生提前預習,課上大家一起討論,然后小組內派出代表作總結性發言,通過組內討論、組間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在最后做出總結性的發言,針對不同的學生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幫助他們解答心中的疑惑,保證以后盡量避免相類似的錯誤。通過小組討論老師總結的方式,每個人都能學到相應的知識,對于機械制圖課程產生興趣,學生們也都會處于一種勤奮好學的狀態。對于基礎差跟不上教學節奏的學生,對他們進行集中的額外輔導,對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對應的解決方法,同時安排那些學習好的同學來帶動他們,同學間互相交流、互相幫助,課堂氛圍更加融洽。
2、基于三維軟件的課程教學
由于這門課程內容繁多,若教師只是單純用 PPT 講解而忽略邊繪圖邊講解的過程,課堂上產生的良好效果只是暫時的,課后并沒有記住上課所講的知識點。學生如果對PPT上的內容不能深刻理解,他們往往只知道一些知識點的基本概念,對機械制圖的認知停留在表面。考慮采用二維、三維繪圖軟件(如AUTOCAD、Solidworks、UG等)來增加授課效果,對于難點和關鍵點,進行實際的繪畫,并逐步講解繪畫的過程[9]。使用制圖軟件繪畫立體圖形來代替黑板教學過程,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3、課程考核方式改革
在考核方式上采用平時考核(30%)+期末試卷(70%)的形式。平時考核的比例占30%,以學生課堂表現(10%)+平時作業(20%)的形式。課堂表現主要包括學生上課的考勤、上課表現。平時作業主要為機械制圖習題集??疾靸热菔亲鳂I的完成情況以及完成質量。例如平面圖形、組合體等。通過圖紙訓練,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期末考試采取閉卷考試,題型豐富,主要從基礎知識、分析應用、創新設計等三方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實踐證明,這種考核方式能綜合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例如平時表現成績的判定,教師的主觀因素較多,不能完全客觀的反映學生的平時表現,試卷考核與出卷質量有關,學生還有臨時突擊的現象,這些都需要思考和解決。
總結
將計算機技術引入到機械制圖課程中,使用三維軟件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抽象問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制定明確學習目標,選擇合理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做到課前預習,課間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之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改變以往的考核方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對機械制圖課程的興趣。達到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通過考試改革衡量教學效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改革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是我們需要探索的。
參考文獻:
[1]謝元敏,寧利川,蔣國璋,周艷.基于社會需求型人才培養的《機械制圖》教學改革[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1):63-66.
[2]牛瑞利,羅玉梅,郭光立.“機械制圖”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內燃機與配件,2018(19):241-242.
[3]寧利川,謝元敏,肖立,周艷.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機械制圖”教學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8(11): 17-19.
[4]賈越華.新形勢下高職模具專業機械制圖課程的改革探討[J].南方農機,2018,49(20):205.
[5]馬敬累.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10):183-185.
[6]王海巧,沈仙法,于彩敏.應用型技術大學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2):105-108.
[7]周勝飛,張瑩,孫穎,婁玉印.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機械制圖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實踐[J].高教論壇,2017(6): 76-77.
[8]王鶯,項春,李增芳,施高萍.基于混合課堂的機械制圖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J].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6(2):82-86.
[9]楊道龍,邢邦圣,王繁生,王雁翔.機械制圖本科教學探討[J].內燃機與配件,2018(21):219-220.
[10]宋朝霞,俞啟定.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1):96 -1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