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等財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陳 明

  摘要:本文針對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若干問題,闡述了在新時期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強調了財經教育的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改革創新,才能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關鍵詞:實踐教學;實踐創新;質量保障
  
  一、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我國傳統的高等財經教育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單方面的行為成為教學的主導行為,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和信息而不太考慮學生能否消化、理解和吸收;學習者掌握教師傳授的知識主要靠死記硬背,基本上不加思索和理解,以強記應付考核。結果造成了以應試取得高分為目標,形成高分者為成績優異者。然而,這部分學生步入社會后不一定能適應社會實際的要求,導致在學校掌握的知識與社會實際的距離較遠。筆者將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歸納如下:(1)傳遞知識與信息的單向性。(2)考試內容和方式單一。(3)注重能力培養不夠。(4)教學缺乏互動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能力挖掘受到了很多限制,在當今時代改革傳統的不合理的高等教育教學方式成為必然。
  
  二、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路徑
  
  2007年教育部1號和2號文件,特別強調高校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要開展實踐基地建設,拓寬校外實踐渠道;要實施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推進高校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實踐環節等方面的綜合性改革;以倡導啟發式教學和研究性學習為核心,探索教學理念、培養模式和管理機制。這些要求,對于我們財經院校建構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指明了方向。
  筆者認為,實踐教學是圍繞著高校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和教學任務、培養目標而開展的社會性的實踐活動。它要求大學的課堂教學不能脫離社會和經濟發展狀況,盡量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會學生善于觀察和親身體驗社會實際或參與社會實踐,將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進而實現所學理論知識的應用價值。在校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既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使能力得到提高。尤其作為財經院校專業的學生,實踐性教學尤為重要:學生走出課堂,能了解社會經濟現象和市場發展的實際狀況,了解社會各種企業的運行規則及發展勢態,了解呈現在眼前的一切經濟發展模式、組織形式,從中加深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政府提出的一系列階段性和長遠性的經濟發展和運行目標、任務、財經預算、就業和物價等宏觀經濟指標等重要問題;領會我國政府針對經濟發展要重點抓的“發展現代農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節能、環保和集約用地”、“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自主創新”、“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等工作新任務的提出。高校學生學習財經專業不能停留在對書本知識的掌握上,還要開展和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加深理論的理解,在實踐中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現實能提出研究性、探索性的研究課題,為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做些努力。
  搞好財經教育的實踐教學,構建財經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路徑,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實踐教學培養方案應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的統一。高校財經教育在設計培養方案時,已注意到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的統一問題,但在可操作性上還有待于進一步地探討。筆者認為,理論教學和知識信息的了解需要加強不能減少,這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實踐教學要具體化、量化、到位,不能應付,這也是值得重視的問題;要處理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要結合學科專業的具體要求,首先配置好理論教學,它包括專業教師的課程授課、專題講座、學術研討、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等課堂教學各環節;其次,安排好學生參與實踐、實習、實驗等一系列活動,要納入教學計劃,安排校領導負責,特別要安排好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銜接,使實踐教學成為理論教學的內容或延伸:將實驗、實習、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作為學生的累計學分或學時。財經院校學生的實踐活動一定要具體化和量化,可否控制在教學計劃的20%左右。
  
  2、實踐教學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目前財經教育的理論教學環節基本上按國家規定的教學要求制定的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基本上能滿足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但在理論教學中仍然缺乏對學生理論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挖掘。筆者認為,提高學生的理論素質,挖掘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亦是擺在高等教育者面前的重要任務,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所在。在實踐教學環節上,將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融入社會實踐中去,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盡早地適應社會、適應經濟建設的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業能力,也是經濟建設的當務之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早已納入我國的教育方針,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關注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3、實踐教學應注重實效。財經教育與社會經濟是密不可分的,在安排實踐教學時,要根據學科專業培養目標的特點,與社會各行業各部門,包括國家銀行、保險、財稅、會計、審計部門以及相關的企業共同建設學生實習、實踐教學基地,建立長期有效的實踐教學合作關系,確保學生實習時間和質量。通過合作關系,讓學生融入社會,融入實習單位或部門的工作氛圍中,讓他們親近和了解單位或部門的情況,不要讓他們回避或因不能了解情況而做出錯誤的調查結論。全社會要形成關注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為大學生的實踐教學提供方便,確實取得高等教育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社會實效。
  
  三、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
  
  高校應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推進實踐教學內容、方法、手段、隊伍、管理及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就高等財經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來思考,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高校積極創造條件,建設實踐教學示范中心。高校加大投入要到位,建設實踐教學示范中心,滿足學校實踐教學的整體需要。如財經院校設有貨幣銀行學專業的院系,應建設模擬銀行和證券公司的教學示范中心,尤其是證券行情和股票操作系統要與市場同步,讓學生在驚心動魄的漲跌中鍛煉判斷能力和承受能力。這樣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實際,可以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2、與企業聯手打造實踐基地,拓寬學生校外實踐渠道。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廣泛聯系企業,建設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如財務會計專業,是一門理論性和實際操作性較高的學科,學生必須深入到企業中去學習和鍛煉,才能掌握理論學習的內容,才能了解企業是如何進行成本核算的,是怎么把握企業經濟效益的。
  
  3、實行科學管理,加強校內外資源的整合。近幾年高校招生規模有一定提高,內部實踐教學資源普遍存在著供需矛盾,一方面是條件有限和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利用不充分、不科學的問題。因此學校要加大投入,挖掘潛力,盡力改善實踐教學的條件,同時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管理運行機制,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學科建設要求為基本要素,徹底整合學校資源,建立中心實驗室,打破專業壁壘,以確保學校實踐教學資源能夠充分利用,并形成良性循環。與此同時,要不斷拓展校外實踐教學資源,取長補短。通過拓展校外實踐教學資源,既可以解決學校的困難,又可以及時獲悉和掌握經濟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和實際情況。
  
  4、積極與國外高校合作,廣泛引進人才,構建創新實驗班。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高等財經院校與國外高校的聯系越來越廣泛,合作越來越深入,很有必要借鑒國外高等財經專業院校的做法,來探索我國財經院校辦學理念、培養模式和管理機制方面的創新,推進我國財經教育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實踐環節等方面的綜合改革。目前國內許多財經院校正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很多院校的教學創新成果凸顯成績。
  
  5、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實踐教師隊伍。要建立一支思想穩定、知識豐富、能力較強、素質較高的實踐教師隊伍,這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和完善一套激勵機制,采取政策傾斜政策,選拔和鼓勵高水平的教師在保證理論教學高質量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實踐教學的規律,積累實踐教學的經驗,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投入。要注重發揮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責任編輯:張冬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1761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