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綜合實踐活動課課題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開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本文論述了關于綜合實踐活動課課題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開展的相關建議,借助筆者的經驗,分別從開題課、指導課與成果匯報課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綜合實踐活動課(研究性學習)對學生來講實在是太有“個性”了,相較于傳統教學,學生可以盡情地發言、盡情地提問,還可以自主選擇主題來研究。當然,這對老師也是一項挑戰,這門動態的開放的課程和傳統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下面我就借《神秘的磁懸浮》這一課題來談談課題研究教學模式的教學開展。
  一、課題研究教學模式的開題課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開展不可過于隨意,首先要符合生活實際,其次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興趣愛好,這兩點是基本。開題的方式有多種,可以是情境導入,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可以通過提示,甚至可以直接建議(只是建議不能直接替學生決定)。開題初期多是確定開放的主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自主確立主題。教師可以提供豐富的生活刺激,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帶著“做問題”的理念開題,《神秘的磁懸浮》一課我是這樣開題的:
  師: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這些物體懸浮在空中,運用了什么原理?
  師:說到磁懸浮,目前應用最大,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磁懸浮列車)哎,我們來看一段介紹!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師:對啊,它是怎么懸浮著跑起來的?我們忍不住提出這樣的疑問。(板書)同學們想怎樣解決這個疑問?
  ……
  課始我利用懸浮的國際象棋、懸浮的盆栽、懸浮的杯子等生活中的一組組例子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并用簡單的材料(磁鐵)讓學生嘗試模擬懸浮現象,讓物體懸浮起來,鼓勵他們積極交流,提出問題。由學生確定自己的子課題,設計研究方案,提煉最有針對性的一到兩個問題,這些工作對后期課題研究的開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二、課題研究教學模式的指導課
  過程指導課是指學生對活動內容、要求、方法、方案等基本明確后進入的活動實施過程,教師根據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學生進行階段性的研討和交流,促進學生實踐活動不斷持續有效深入地開展。
 ?。ㄒ唬┖侠碓O計,巧做“甩手掌柜”,為學生多點準備
  在《神秘的磁懸浮》這一課題中,若干小組想通過實驗模擬懸浮現象,了解懸浮的原理。在過程指導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指導步驟:
  單純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模擬實驗出懸浮現象,學生肯定無從下手,即使有一定的收效也是非常淺顯的,很難保證能有學生保持興趣鉆研到底。所以我設計了三個活動環節,讓學生像打游戲闖關一樣,闖過一關還有更難的一個關卡等著他們,哪怕沒有成功,保證他們興趣不減。
 ?。ǘ┰试S失敗,佯做“聾啞老師”,給學生多點時間
  學生在活動一通過反復嘗試和實驗都失敗了,允許失敗,是綜合實踐課與其他課程不盡相同的地方。學生一次次不懈地嘗試,問老師怎樣才能成功,但是老師像是一位聾啞先生,沒有看到他們一籌莫展的樣子,嘴上只說再試試。終于有一個小組利用環形磁鐵與一根小木棒實現了懸浮現象,還有小組用木板或手指給上面的磁鐵一個支撐的點,也實現了懸浮現像。作為指導老師,我沒有馬上指出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懸浮,學生的一切嘗試與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耐心等待總會有學生來指出這個疑問,由此自然而然進入下一個研究方向。
 ?。ㄈ┲笇дn要“審時度勢”,不斷調整研究方案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該保持寬容、開放的態度,各個小組遇到的問題也是不盡相同、復雜多樣的,有的可以討論解決,有的需要教師適當地點撥。即將進入第三個活動階段,我發現有的小組對活動二還意猶未盡,于是我鼓勵他們繼續尋找小車跑起來的方法,看他們有點無從下手,我試著問了兩個問題:“怎樣才能產生電磁場?”“那還可以怎樣形成閉合的電流回路?”教師的預設在真實的課堂上不能一成不變,同時適當地點撥能解開學生的畏難情緒,也為下面的成果展示課打下基礎。
  三、課題研究模式的成果展示課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上,成果不是所謂的“成功”,所有的收獲,都可以是成果。能把活動中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是成果展示的宗旨。
 ?。ㄒ唬c石成金,有效的階段匯報
  只是光有活動的成果及體驗還無法很好地與其他同學交流,達不到預期的交流效果。因此,老師應適時地教給學生匯報交流內容。以下是我在活動二與學生一起設計的相關的交流匯報表:
  匯報交流的內容可以包括幾個方面:一是研究的結果,得到的結論;二是研究的方法;三是學生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四是困惑與不足;五是活動中學生各方面的收獲與感悟等等。有效的匯報與交流能使課堂活動不斷滾動,學生在欣賞別人,分享別人的活動成果的同時,同心協力討論解決這困難方法,學生的研究呈螺旋上升。
 ?。ǘ┤∩嵊械?,精練豐厚的成果展示
  各個小組分別從磁懸浮的應用、聲懸浮、磁浮列車的原理、磁浮汽車的發展與評價等等幾個方面全面了解磁浮現象??梢哉f活動成果是豐富而厚重的,但要把這些成果全部展示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又是不可能的。
  成果展示的指導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出選擇。①時間,一節課除去主持人的開場與總結,6個小組平均每組有多少時間呢?②人選,小組成員全部參與實踐活動,全部都要匯報嗎?③內容,所有的成果都要展示嗎? ④形式,匯報的形式是采訪視頻、播放圖片、詩朗誦、手抄報還是其他? 通過篩選,學生在控制時間、合理選擇內容與形式的基礎上,各個小組整合研究成果,讓匯報課獨具匠心,呈現出豐厚的內容與精練的形式。
  【作者單位: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學  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37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