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不滅的鄉愁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雨紛紛”是大雨還是小雨?
老郭:兒子,第一句詩是什么意思?
小郭:清明節的時候,天下著大雨。
老郭:雨紛紛一定是大雨嗎?
小郭:對哦,也可能是綿綿細雨??墒牵习?,一般不是說“大雪紛紛”嗎?為什么這里是“雨紛紛”呢?
老郭:一般如果是下大雨,會用“嘩啦啦”等詞語形容,這里你覺得為什么用“紛紛”這個詞呢?
小郭:因為下的不是大雨,而是小雨、細雨。
所有的路人皆“欲斷魂”嗎?
老郭:對,春天的雨不像夏天的,夏天的雨往往來得快,雨也很大;而這細雨,正是春雨的特色。那你認為為什么總是要下雨呢?
小郭:因為老天爺傷心了。清明節要掃墓啊,祭奠死去的親人啊,自然就傷心??!
老郭:說得好。那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小郭:路上的人都很傷心,失魂落魄的。
老郭:你覺得“行人”指的是路上所有走路的人嗎?難道他們都會在清明這一天失魂落魄嗎?
小郭:應該不會所有的人都傷心吧。會不會詩人說的不是其他人,而是他自己?
老郭:哦?這個想法很不錯,你為什么這么想呢?
小郭:因為詩人自己走在路上,不在自己的家鄉,不能回家掃墓,見不到自己的親人,肯定是很想家的啊!在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里,其中前面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痹娙丝隙ㄒ驗橄肽钣H人而魂不守舍。
老郭:你怎么知道詩人不在自己的家鄉?
小郭:后面不是說了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如果在自己的家鄉,他不會不知道哪里有喝酒的地方啊!
老郭:你分析得非常好。對,這里的路上行人說的其實就是詩人自己。在這個清明時節,詩人無法回家掃墓,無法和親人見面,所以他才失魂落魄??墒?,既然如此,他為什么不回家呢?難道僅僅因為不能回家掃墓,就如此傷心?
小郭:啊,我知道了,可能他的親人去世的時間還很短,而他又不能回家祭奠,所以就更加傷心了。
舉杯消愁愁更愁
老郭:當詩人失魂落魄的時候,他想到了什么?
小郭:“借問酒家何處有”,喝酒,他要找酒喝。
老郭:為什么是喝酒?他找酒家還有其他的目的嗎?
小郭:其他目的?我想不出來。
老郭:你想想,老爸在祭奠爺爺時,最后有沒有把酒又倒回瓶子里面?
小郭:沒有。哦,我知道了,把酒倒在地上,這樣爺爺在天上就能喝到。
老郭:是的,他雖然不在家鄉,但他也可以買酒“遙祭”逝去的親人。詩人回不了家,只好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思。他想找酒家,但問的是牧童,為什么找一個小孩子問路呢?從這里你又能發現些什么?
小郭:路上沒有大人,只有一個放牛的小孩,所以他只能找小孩子問。
老郭:天下著雨,他一個人走在路上,這會讓他心里更加孤單寂寞。這種孤單寂寞加重了他內心的痛苦,所以詩的第二句說他“欲斷魂”?。∩磉呥B一個可以說說話的人都沒有,多么孤單啊。
“杏花村”在哪里?
老郭:面對詩人的詢問,牧童怎么做的?
小郭:牧童指著遠處的杏花村說,看,那里就有酒家,你快去吧。
老郭:兒子,杏花村是指杏花深處的村莊。當然,由于詩人這首詩流傳很廣,后人就把“杏花村”代指酒了,有一種白酒就叫“杏花村”。但在這里,它指的是開滿杏花的村子。遠處杏花似錦,春意盎然,村頭酒旗飄飄,詩人為什么要把這景物寫得那么美呢?寫這樣的景物對表達詩人的感情有什么幫助呢?
小郭:詩人看到這美麗的景色,心情會好一點的吧。不過也可能他看到這里漂亮的杏花,會想起家鄉的杏花,就會更想家了!
老郭:你再想想,與“杏”這個字的讀音相同或相似的字有哪些?
小郭:興,高興的興;幸,幸福的幸。
老郭:很好。但此時的詩人會高興嗎?會幸福嗎?
小郭:當然不會啦。
老郭:很好。春天的花很多,詩人為什么只寫杏花呢?有可能是他看到的真的是杏花,也有可能不是,但他還是故意寫成杏花。為什么?古人寫詩喜歡用“諧音”字,就是讀音相同或相似的字,借此傳達復雜的感情??赡芩吹降氖菣鸦?,是桃花,但他卻故意寫成杏花,就是因為“杏”和“興、幸”的讀音一樣,詩人用杏花的“杏”反襯出自己的不幸。你再看,牧童說酒家在遠處,也就是說詩人還要走比較長的一段路才能到達酒家。到了酒家后,看到眼前的美景,然后他就借酒澆愁,一路走來他的身體很疲憊;再加上眼前美景和酒精的刺激,所以,到詩的結尾,詩人的感情就達到最高潮了。景是美的,情是悲的,從詩歌的寫作手法來講,這就叫“以樂景襯悲情”,也就是說用美麗的景色來反襯自己內心的悲傷。你看看,這樣一首很普通的小詩,經過我們這樣一番認真的思考,就能想出很多來。這些詩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貝,你要多讀,多背,多想,以后寫作文才能越來越容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9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