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學會”破譯好家長的密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育者的價值不僅在于傳遞知識,更在于示范一種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五個學會”,努力爭做好家長,前提是學,關鍵在做,這是做父母的必修課,也是一場持續長遠的修行。
【關鍵詞】五個學會;好家長;終身學習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26-0043-03
【作者簡介】何義田,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小學(南京,210019)校長,高級教師。
家長是社會公民的另一種身份,承擔著養育下一代公民的重要職責,是否盡職、是否稱職,直接關乎國家與社會的未來。社會公民需要終身學習,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何做一個好家長”是終身學習清單里重要的任務和內容。這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和內容就現狀來說,是極其薄弱的,甚或是嚴重缺失的。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學會改變,這“五個學會”指向21世紀公民素養的培育,是指向終身學習的,“五個學會”對于當代如何做個好家長具有很強的啟發意義。
一、學會求知:懂孩子,懂教育
家長要懂得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完整的實現”,是人具有豐富內涵的個性的“全面實現”,是立德樹人,是向善、向上、向美,是為了生活更美好,是為了過有意義的生活,是為了追求幸福。了解每個生命個體的獨特性和唯一性,讓每個孩子的差異性得到尊重,讓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和發展。懂得教育的基本策略是賦能,是激發內因,是點燃,是鼓舞,是引導。金中實小的教育就是要為學生賦予道德的向善、精神的向上和審美的向美三個方面的能量。我們擬定了《向陽兒童每日十問》,就是要喚醒學生成長的內在自覺,激發學生身心健康、與人交往、人文閱讀、思維品質、勞動素質等全面修煉,養成習慣受益終身:今天我微笑了嗎?今天我對家長、老師給予的關愛表達感謝了嗎?今天我為小伙伴點贊了嗎?今天我提出新問題了嗎?今天我讀新書了嗎?今天我提醒自己保護視力了嗎?今天我光盤了嗎?今天我運動了嗎?今天我勞動了嗎?今天我幫助別人了嗎?
二、學會做事:做好自己的事,教會孩子做事
對待自己的工作,甚至對待每一件家務,家長都要通過示范告訴孩子,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全心全意,要傳遞熱忱的態度、合作的價值、分享的理念,堅持堅韌的品質,傳遞謙讓的品質。不要傳遞張家長李家短,不要傳遞小肚雞腸的論調,斤斤計較的家長是培養不出大氣的孩子的。筆者是不贊成家長成為全職媽媽或者全職爸爸的,職場是辛苦的,是牽扯精力的,但職場也是賦能的,賦予我們職業人的精氣神。你的早出晚歸,你的樂此不疲,你奮斗后成果的分享,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是最好的感染。
好家長要教會孩子做事。我們的現狀是,嘴邊常掛“你只要把學習搞好了,什么事都不要你煩!”目之所及,上學途中孩子空著手,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幫孩子手拿肩背。更有甚者,放學時間,孩子值日出來稍微遲一些,家長急著沖進去,奪過孩子手中的工具,三下五除二,完事走人。殊不知,家長奪下了孩子手中的工具,也就奪下了孩子勞動技能培養的機會。家長替代了孩子應該有的勞動,孩子也就失去了手腦協調發展的機會。
三、好家長要學會共處:常陪伴,常交流
一到長假來臨,網絡上就會出現一些調侃親子關系的話,如“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還有人對“遠交近攻”一詞進行了新解:孩子學習的時候,離得遠遠的還能交流,一旦坐在邊上忍不住的要著急上火,甚至動手。的確,很多家長和筆者交流,就是在平時,和孩子說不到幾句,家長就血壓升高,孩子也面紅耳赤,最后不歡而散。是的,我們該如何陪伴孩子,如何與孩子交流呢?
2019年,學校發布了家庭教育提升工程“好家長十個一行動清單”:每天和孩子聊天一次;每周和孩子深談一次;每周參與一次孩子的活動;每周散步一次;每周一起鍛煉一次;每周計劃一次;每周共讀一本書;每月家校溝通一次;每月總結一次;每學期旅行一次。這“十個一”就是引導家長如何陪伴孩子,陪他做什么,和他談什么。這“十個一”能幫助家長基本了解孩子每天的校園生活,了解他的心事,知道他的喜與樂,知道他的憂與愁。
四、好家長要學會生存:多身教,多放手
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傳遞好的價值觀,比如對長輩的孝敬,對鄰里親友的慷慨,對普通勞動者的尊重和關愛,對閱讀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公共秩序的主動維護,對工作事業的全力以赴,對幸福未來的孜孜以求和信心滿滿等,這些價值觀是在家庭生活中不經意間傳遞的,是在日常不經意的浸潤中發生作用的,真正的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影響深遠。
放手才能放心。最近讀到一位山東五蓮教育局的微友劉樹森一篇題為《越放手越放心》的文章,講述了他如何陪孩子步行上小學,讓孩子自己步行、騎車上初中和高中。因為孩子獨立上學,多了很多與人交流的機會,多了很多難忘的情感體驗。有一次下雨天,一個女同學與他共用一個雨披,回來感動得很快寫了一篇動情的文章,還發表了。遇到惡劣天氣、遇到車子壞了的特殊情況,他總能尋求到幫助從而解決問題。能力在家長的放手后形成了,情感在家長放手后豐富了,獨立意識、自信心也在家長放手后增強了。
五、好家長要學會改變:變觀念,變策略
好家長要有濃濃的情。夫妻恩愛,尊老憐幼,鄰里和睦,同事和諧,家長朋友群濃濃的真情對孩子是最好的滋養,從中他們能充分感受愛,心靈得到熏染,性格得到溫潤,并慢慢學會愛。
好家長要有平和的心?!蔼毶优敳黄稹薄安灰尯⒆虞斣谄鹋芫€上”“別人家的孩子”這些觀念是打破平和的重要推手,不適當的比較讓我們焦慮,焦慮不斷加碼傳導給孩子的就是不適當的負擔和壓力。承認孩子的差異性,認可自己的孩子是獨特的,我們就會多一些對孩子的正視與尊重,我們就會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為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而歡呼,孩子在你每天的歡呼聲中才能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好家長要有溫暖的手?,F實中,家長的手更多的是控制、是替代、是束縛、是鞭策。好家長這雙溫暖的手是充滿慈愛的,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主動握過來,或者能及時給予撫慰;這雙溫暖的手是有力量的,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能給他支持和信心;這雙溫暖的手是智慧的,它能把握方向,教會孩子掂量輕重。
好家長要有寬廣的胸襟。家長要有大視野、大胸襟,要站在孩子的整個人生維度上思考現在的家庭教育,要把孩子的成長與國家民族的未來事業聯系起來,要把孩子的思維向更廣闊的四面八方打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9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