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學會傾聽,學會學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很多課堂上,孩子們小手林立,爭先恐后地表達著“我想說、我要說”,教師往往喜歡這樣熱鬧的課堂,喜歡積極與熱烈發言的孩子,營造出一種有討論、有活力、有氣氛的課堂。但是日本教育學教授佐藤學在《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所倡導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傾聽的教室”。那如何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初步踐行“學習共同體”模式,讓學生真正的在合作中學習“用心傾聽”、在“傾聽”和“對話”中產生“深度思考”呢?
  關鍵詞:語文教學 學習共同體 教學策略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028-01
  佐藤學認為,真正的學習是基于以學生“傾聽”、“關聯”、“反思”、“構建”作為學習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基于合作的“沖刺”與“挑戰 ”;“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而對于孩子而言,在相互協同合作學習中,只有做到對話和傾聽,才可能實現真正的探究,才有可能發生深度學習,也就是佐藤學所提倡的“學習共同體”。
  1.責任到人,形成“傾聽”的意識
  抽簽分配同伴,兩人一組。這一點上與合作學習小組大致相同。但是“學習共同體”不選拔組長,不分配代表發言人,小組合作的展示形式同伴雙方都要參與。有一方存在嚴重的錯誤而另一方在有能力糾正的情況下不予以糾正,即去掉一顆課堂之星。
  以讀生字詞為例:師:“請同桌互相檢查預習(圈畫一二類生字,描紅),已經完成預習的在左上角打鉤?!?
  教師發布任務之后,同桌檢查。
  有一次,第三組1號沒有及時預習,2號迅速的幫助他糾正讀音,看著他在文中圈畫生字。
  小組一起讀生字詞時,采用:你讀我聽,我讀你聽,聽的人及時給讀的人糾正錯誤。小組自由讀完共同展示,1號讀一個字,2號讀一個字,或者1、2號一起讀。
  這不僅僅要求學生自己完成教師發布的學習任務,還要傾聽和監督同伴的學習,因為在課堂內所有小組合作的展示形式都是雙方參與,一個人沒有讀正確,就說明聽的人沒有及時糾正錯誤。這也從無形中培養學生“傾聽”的意識。讓學生明白“學習共同體”的作用:交流展示時是彼此的同盟軍,私下練習時是彼此的監督員。
  2.平等尊重,培養 “傾聽”的習慣
  學習共同體成員不管是優秀生或落后生,首先都要學會“傾聽”。“傾聽”的內容有別于傳統課堂里教師一家獨大、“滿堂灌”的內容,是指共同體成員通過對課文的自我解讀和組員分享,需要從成員的闡述中尋求與自己學習內容的“關聯”,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提升是在與組員的信息交互過程中產生的。語文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也不再是默默無聞的聽眾,只要在成員的發言中有所感悟,對新知識有一點點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就實現了“學習”。
  3.“聽”而思“疑”,養成“深度傾聽”的習慣
  在傳統課堂上,學生受心理因素的影響,直面教師問“為什么”是需要勇氣的,而課余時間向同學問問題卻基本沒什么心理障礙。“學習共同體”可以將課間和諧互助的關系推展到課堂,學生在“深度傾聽”、深度思考之后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就產生了“學習”。
  通過傾聽同伴的答案而產生質疑,通過質疑而引發的討論我覺得是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的“深度思考”,不是從眾的答案,是自己結合已有知識進行新舊知識的“融合”和“串聯”。這樣的“深度傾聽”“深度思考”在課堂上出現的越多,孩子就越能得到真正的思考和學習。
  4.舉一反三,起于“聽”長于“思”
  “學習共同體”模式下的傾聽,是希望學生“聽有所思”,學生在能夠“安心發言”的教室環境下,傾聽別人的學習方法并根據自己的學力水平加以重復和再創作。學生能夠根據同伴學習的方法來促進自己對新知識的學習,從而把別人學習的方法內化為適合自己的方式,這就發生真正的學習。
  5.正確定位,教師也是“傾聽者”
  傳統合作學習中教師承擔的角色是“導師”,一般是教學內容的占有者和權威者。小組討論時,教師走下講臺游走在各個小組間,一邊給出討論的方向,一邊尋找契合自己觀點的“正確答案”。而在學習共同體的課堂上,教師首先也是“傾聽者”,用心傾聽學生給出的有聲回答或無聲回答。教師在參與學習時不是給出討論的方向,而是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把“游離狀態”的學生及時拉回來。另一個重要作用是“搭橋”即尋找學生發言中的突破口,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當下和此前的感想串聯起來,形成知識的融合。
  這樣的課堂角色定位使教師和學生更多地處在同一個學習平臺上,教師和學生共同推進學習的展開,共同從中得到知識和養分。教師的重要作用是“傾聽學生”、“關注學生”、“記錄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傾聽”發生學習。
  綜上所述,“學習共同體”的模式在班級中實施,對教師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考驗。一方面,語文老師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擺正,真正融入學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促進學習的發生;另一方面,要充分相信學生能夠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為其創造一個讓每個學生都能安心發言的教室環境,將這種“我想說、我要說”的課堂,變成“我想聽、我要聽”的課堂;將課堂中發言的競爭、展示的競爭變成一種基于傾聽的合作;喚醒學生的學習體驗,并適時的將學生的想法進行串聯和引導。師生充分發揮各自的主體意識,為課堂學習共同體的萌生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究其根本,“教師的責任并不在于上好課,而在于實現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權,最大限度地提升每一個兒童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姚林群,王晶瑩.論教師的教育學理解[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8(02)
  [2]劉鶯.學習共同體:語文課堂教學的重構[J].課程教學研究,2013(06)
  [3](日)佐藤學 著,鐘啟泉 譯.課程與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200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