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傳統教法與合作學習的有機結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改的東風已經浩浩蕩蕩吹了好幾年,只是我們全縣各地都在轟轟烈烈搞課改,學習了洋思經驗又接著學習杜郎口教學模式,學習完了回來就模仿,就像戲子學戲一樣,表面看起來像了,有那么一回事了,可實質呢,差得遠,學生也被折騰得夠嗆,學習的目的是解放老師、解放學生,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師生叫苦連天,不堪重負,越改越亂,越改越濫,那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下面就談談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傳統教法;合作學習;有機結合
自從有了新課改,合作學習的模式就沒有截止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合作學習成了新課改的代名詞,因為老師一聽說用新課改的模式上課,就知道上課環節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合作學習,把全體同學分成幾個小組,選出一個組長,裝模作樣在一起說一說,老師高興了寫出學習指南,按照提示一步步完成討論,不高興了,就這節課這個知識點,自己討論,最后選個代表說一說自己意見,這樣就算完事,這就是新課改的教學思想,我深深地覺得這樣的思想,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影響更深,還遠遠不如傳統教學中的“滿堂灌”呢,傳統教學方法中的“滿堂灌”,至少全班同學都在認真地聽講,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至少大部分學生能參與思考,而合作學習方法,只有個別的活躍分子在行動,而大多同學一直在聽別人說,別人說出答案,自己人云亦云,老師也就放過了這些學生,豈不是給這些學生留下了夾生飯,制造出了更多的學困生。
一、 明確新課程改革的意義和目的
小組合作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揮自己的能力,各自的特長和潛能,力求讓每個學生的價值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都能得到體現,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參與到數學課堂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先進的,前景是遠大的,可我們要深深地去思考新課改的內涵,在理解了新課改之后,再去認真地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只有真正理解了合作學習的內涵發展,我們才能有目的,合情合理地去運用它,才不會出現這么多的弊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通常比較注重教師的作用,往往是教師一味地講,學生被動地聽,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難以發揮出來。因此,我們應當明白新課程改革的內涵,通過教學內容、方法、組織形式等多個方面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更好地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出每位學生的潛能。
二、 加強學生的參與度,減少課堂小組合作的次數
在課堂教學實際中,我們會發現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大部分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經常自由發言或代表小組發言的總是小組中個別成員,而其他成員要么做忠實聽眾,要么東張西望、心不在焉。這樣會挫傷部分同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充分體現小組合作的廣泛性,設置過多小組合作任務,有些任務無針對性,無必要性,無興趣性,導致學生會趁機聊天,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在課堂中,教師要適時地安排小組之間的合作,一節課中不能過于頻繁,在備課時要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適合的不安排。要把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還要抓住合作的時機,讓學生有效地參與合作學習。
三、 加強教師在小組合作中的主導及評價作用
教師在把任務分配給各個小組后,沒有起到主導作用,也沒有參與到學生的小組活動中。在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許多教師只重視對整個小組的評價和肯定,對個體學生的評價相對較少,這樣就導致個體積極性不高,對小組合作失去興趣。課堂學習必須由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否則小組合作將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教師要給學生以引導,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比如怎樣組織,怎樣傾聽,怎樣發言等。教師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可以教師分組,也可以前后四人組合。各種方式應當交替使用,使學生在每次合作中都能積極參與,保持新鮮感。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要把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體驗作為一種自我欣賞會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主體參與意識。教師既要對小組進行科學的評價和表揚,又要針對小組中表現突出的或有較大進步的個體進行評價和鼓勵,激發他們參與到小組合作的積極性。教學系統性強;管理嚴格規范;學習環境相對良好,學習效率較高;師生、生生之間有充分交流。這個環境成為其自覺影響,作用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確保學校教育影響的主導性。師生間可以面對面地相互交流,學生的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得到全面發展。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問題或發生矛盾時,教師能進行有效的控制,啟發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而避免了走彎路。
總之,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不要一味地選擇合作學習的方法,即使要選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我們也一定要多思考,多準備,從細節入手,合理安排,組織好學生,不能讓合作學習中這個環節走了過場,那還不如直接“滿堂灌”呢,我們也要正確看待傳統教學方法,不能一味地拋棄傳統教法,要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擇其適者而用之,其實一堂成功的課,應該將傳統教法和新課改帶來的成果有機結合,因地制宜地選擇新課改中適合自己的方法與自己的教學特長相聯系,相結合,合理利用。
參考文獻:
[1]紀振輝.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9).
[2]張智強,緒連彩,邵晨,黃改玲.傳統課堂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J].廣州化工,2016(14).
[3]吳殿軍.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上),2016(6).
作者簡介:
李果,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靈臺縣中臺學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2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