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習過程本身就需要多次合作,新課改加入了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減輕教育者的工作量,學生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迅速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小組合作意識;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合作探究精神;通過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實現自我探索,體驗數學學習樂趣。本文將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有效性探究。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小學數學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145
學習并不是一味的聽取,學習要講究方式方法,合理的方式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高效率、高水平教學是所有教育者密切關注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培養學生智商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情商發展,學生在小學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提高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小組合作模式可以減少教師一部分工作,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一舉多得。
一、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小組合作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習小組合作意識。學習氛圍對學生學習是有一定影響的,學習氛圍濃厚的班級往往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學生在學習氛圍濃厚的班級會自主的加入到學習中,間接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教育者要在課堂上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小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學習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意識并不僅僅只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中,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建立是有必要的。部分家長認為小組合作意識只應用于學習過程中,這種想法是狹義的,小組合作意識不僅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大的作用,在學生以后進入社會也有很大的作用,包括學生參加體育項目都離不開小組合作意識?,F今階段我國社會特點不再是靠“單打獨斗”的時代,社會需要具有團隊合作意識的新青年,新時代高素質全能型人才。
二、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意義是“出現學生單獨無法完成的任務或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與小組組員進行討論、探究,整合多種想法、運用多種思維方式,共同完成或解決任務難題?!比绻麊栴}情景過于簡單,學生個人就可以完成或解決,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就沒有發揮,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培養失敗。
教育者要對創設的問題情景進行反復審核,在確保符合現代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問題盡可能設立較難,但也要在學生學習能力范圍內。問題情境過難,學生全體都不會或者不存在思路,問題就陷入了僵局,學習合作小組沒有發揮的余地,此時的學習小組就會演變成“閑聊小組”,沒有達到學習小組本身的價值。問題情景過易,學生個人就可以解決,學習合作小組沒有使用的條件,學生并不會存在合作探究,教育目標沒有實現。合理的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小學生合作探究精神,創建數學思維。
三、通過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教育者在實際小學數學課堂上教會學生一種或一類解決方法,部分學生只是掌握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對于問題本身涉及的領域或者是此類問題為什么這樣解決并不是十分了解,表面上學生可以解決問題,但是根基不牢,學習層次有限,很難有更好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組員之間對問題進行解析,學習層次高的學生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習層次低的學生了解問題的根源。學生之間的交流是沒有代溝、單純的學習交流,學生對于教師有一定的敬畏,在教師面前學生不能很好的放開自我,部分問題無法解決,學習小組可以彌補這部分問題。
四、實現自我探索,體驗數學學習樂趣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自我探索,體驗小學數學學習樂趣。教育者設立合理的問題情景,學生自我探索完成數學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的體驗數學學習樂趣,增加對數學的學習樂趣,熱愛數學學習。
興趣是學生開始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前提。培養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樂趣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對于以后學生的數學學習都有很大的好處,學生對數學抱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可以在今后復雜的數學學習中一直保持自我探索的精神。
五、結束語
注重學生綜合發展,從小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發展,學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社會。小組合作模式不僅運用在學習數學中,在各科學習中都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情商發展,人際交往能力。如何更有效的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更好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用,是當代教育學家一直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沈連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7(35):75-75.
[2]周錦屏.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17(29):64-6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4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