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組合作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合作學習是一種特色的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堂活動的設計、授課內容的補充、有效策略的實施,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而言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傳統教學模式是單一的,因此不利于生生互動關系的構建,要讓小組合作學習更好的推進下去,就要重構教學模式,更新授課理念,想方設法吸引學生全部的注意力,才能取得理想成效,達到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應用;研究;思考
  引言:
  合作學習看重時機的選擇,在具體的實踐環節,教師必須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控制節奏的同時啟發其思維的創新力與想象力,確保學生由被動的學習狀態轉變成了主動的探究狀態,優質完成合作任務,不斷提高合作能力。如此一來,基礎教育的現代化進程也將得以持續性加快,最終揭開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筆者特意闡述了幾點不同的看法,希望能為其他教師教學思路的轉變以及引導方向的調整提供一些有效參考。
  一、選擇合適素材,引導學生合作
  優質的小組合作學習應以生為本,突顯它的高效化、個性化、互動性特征,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礎。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選擇可操作的,實踐性較強的素材實施小組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針對重點、難點、關鍵點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體現集體的聰明才智[1]。比如,引導學生學習“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點時,學生可先準備好紙張、剪刀。課堂上,教師展示自己畫出的“小青蛙”,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也畫出一個“小青蛙”,然后動手操作,將圖形的左右兩邊剪成一樣的。學生需要思考:“如何剪出左右兩邊完全相同的圖形呢?注意事項有哪些?”“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是什么?”“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呢?”等,共同探究相關技巧與方法,在集體力量的努力下,學生既體會了合作的樂趣,也產生了數學的思維意識。接下來,教師再去實施后續的活動計劃就能變得異常順利,培養了學生的集體精神,可以使他們受益終身。
  二、靈活設計問題,創設有效情境
  小組合作學習法的實施,必須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必須提出合適的問題,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還要鼓勵學生、肯定學生、表揚學生,看到他們的一點點進步,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教師組織課堂教學工作前,要了解一下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他們認知水平的高低、知識結構的組成、理解能力的強弱、興趣愛好的表現等等,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年齡特征,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的正確引導,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助于教學效果的優化[2]。學生具有“固有能力”即為認知的能力,還有“潛在能力”即為發展的能力,體現合作的優越性,提升合作的有效性,需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區,布置一系列的探究任務,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小組成員的構成簡單明了,合作目標的設定科學合理,這是數學教學工作取得更大成功的關鍵。比如,介紹“三角形邊的關系”相關問題時,我把學生按照能力分成了若干小組,要求他們拿出小棒隨意組合三角形,觀察圖形的特點,積極討論:“三角形的三條邊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呢?”“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嗎?”“如何判斷指定長度的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一個三角形?”問題情境中探究學習,學生“固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點點的挖掘“潛在能力”,教師放手學生合作,這種類型的教學方式有效且真實,更符合小孩子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因此,值得廣泛的推廣起來。
  三、積極展開探究,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階段是學生合作探究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教師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他們最大的發展空間,通過獨立思考、自主分析、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們共同進步,健康成長,就顯得至關的重要[3]。小組討論完畢之后,各個小組之間還應進行交流,并及時提出疑難問題,與其他小組及老師進行分析和探討,及時解決,以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保證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比如,“三角形的特性”一課中,首先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個三角圖形,讓學生說出這個圖形的名稱,并讓學生說出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三角形的。其次教師向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將這些物體設計成三角形的?然后給予學生一段獨立思考的時間;再次教師給學生一些提示,如觀察三角形的邊、角以及定點,了解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和頂點。思考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義,等等,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些問題,小組共同探討三角形的特性。最后學生匯報探討的結果,并與全班同學解決在小組探討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四、突破重點難點,激發學習熱情
  在一些難點和重點的教學知識上,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提高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技能,最終使教學的難點和重點知識得以突破,真正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4]。比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如何推導圓的面積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學生自主分析、探索、計算圓面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和討論,做出總結;小組代表進行匯報,互相質疑;教師對小組合作的成果進行總結。如此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切實使學生參與了形成知識的整個過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教學難點和重點知識的突破。
  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們教師要利用好“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方法,實施有效的引導策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還要發揮小組合作的實效性,使課堂煥發新的活力,不斷地研究,積極的探索,尋找到更多有效合作的途徑,進而實現教學質量的迅速提高,學生學科成績取得進步。小組合作學習值得廣泛推廣起來,不僅僅在數學課堂,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也很適用。教師認清了學生合作的重要性,未來,才能培育出更多高素質、全能型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王偉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7)63-64.
  [2]張紅麗.淺談小學數學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J].兒童大世界月刊,2017(3)49-50.
  [3]許情.淺析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8(1)28-28.
  [4]蘭月娥.如何提升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從而推進數學的有效教學[J].考試周刊,2016(21)81-8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54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