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重要學習之一,是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教育領域中的運用,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有利于形成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意識等。在新型教學模式普及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也不斷的發展。所于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的運用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  合作學習  學生為本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與交流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同時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動和幫助實現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為了達到上述目標,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與交流學習,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增強意識、更新方法
  要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教師首先要學會合作交流學習,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與技巧。新課程的啟動,學習方式的變化,呼喚著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數學課堂合作與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因此,教師在學生合作與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時刻要變換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合作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時而是一個激勵者。在學生開展合作與交流的時候,教師的角色是一個促進者和合作者,有時也根據學習任務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當指導者。這時,教師需要觀察小組的活動情況,包括學生個人的參與情況,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情況;需要深入到小組中,了解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他們的解法,及時發現他們的失誤,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矯正,并能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個別學生或個別小組有獨到見解或出現創新性思維火花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采取的都應是一種友好的、建設性的態度和行為,既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又不能對學生的困難和疑問袖手旁觀。
  二、合理安排小組合作
  合作交流小組的成員的搭配應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習能力、性別、興趣愛好、家庭背景進行。一般4--6人一組,盡量保證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色,能夠相互取長補短,使組內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小組競爭的公平性,即遵循“組內異質”原則,形成互補,從而使小組活動有更多、更豐富的信息輸入輸出,可以激發更多的觀點,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
  三、重視學習小組“領頭羊”的培養
  重視學習小組“領頭羊”的培養。這“領頭羊”必須具有多方面的素質,學習要優秀,責任心要強,并能管住自己,而且樂于助人,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在小組選出自制力較強、組織能力較好的同學為小組長后,對小組長進行“崗前培訓”,使其清楚小組長的職責,帶領小組進入角色,開展合作,增強小組競爭力。組長負責小組的合作交流組織、檢查監督、表揚批評等,讓學生管理學生,把權利下放,有助于學生間的交流,有利于小組合作交流的順利開展。
  四、合作交流,培養協作意識
  “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合作為手段,是開展的有組織有指導的互教互學互幫活動。這種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取了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使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使課堂教學不再出現被遺忘和冷落的角落。
  合作交流學習,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交往能力。同學之間互相啟發,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吸收營養,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從桌上眾多的學具中找出長方體,然后分組討論,“觀察這些長方體,你能發現什么?”學生進行熱烈的討論,經過討論發現: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長方體的相對的兩個面大小相等……教師對他們的發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在這樣的學習探索中,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時時處處迸發著智慧的火花。另外,在數學合作交流學習的課堂上通過充分的合作與交流,營造了一種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
  五、以學生為本,恰當作出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鼓勵和導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使評價落到實處,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一評價原則正面化,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對學生有長進,學有創見的學生要明察秋毫,及時表揚鼓勵,讓成功與快樂大家共享,教師要求小組成員不要過多地渲染評價結果的陰暗面,也不要以一次評價來定奪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免學生偶然失誤而引起的評價失真,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二評價內容重點化,使學生反思學習的得失。教學生學會正確對待他人評價的同時,也學會自己評價自己,學會反思得失,認識自己的發展區和不足之處。同時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如知識掌握要求,思維品質要求,實踐能力要求,問題解決方法的創新要求,學習情感要求等。三評價方法多樣化,使學生全方面了解自己。 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重共性、輕個性。這種傳統的機械劃一的評價方法,是急功近利的表現,不利于調動每個學生的潛能。
  總之,“學習中的合作與交流”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不應該成為一種外部強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內部需要的自然過程,也是新課程所積極倡導和當前課堂教學所必需的。 因此,只有充分地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體現出真正的實效來。
  參考文獻:
  [1]石信清.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J].新課程(小學),2013(7).
  [2]王慶祥.淺談小學數學合作學習[J].學周刊,2012(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2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