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基本上是沿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法,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與學生的主體參與,這客觀上嚴重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影響了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體育課產生厭學的情緒和行為。為改變這種狀況,我試圖從改變教學法入手,根據學生生理、心理和體育課教材的特點,在體育課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嘗試,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小組合作學習分組方式的嘗試
1.采取小組合作的分組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并不是什么時候都能發揮作用的。在我的實踐中,一般采用“混合編組”的方式。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應保證小組內成員的多樣性,一般都采用組內異質的形式,以便學生相互交流、討論、幫助,激發出更多的智慧,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所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是合作的一個重要特征。實際操作中,一般以形式分,可分為兩人互助型、自由組合型、四五人小組型等幾種;以內容分,可分為練習型、討論型、互幫型、好教差型、比賽型小組等幾種。在進行分組后,就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了。例如在小組練習中,小組合作的一般過程是:(1)提出任務;(2)獨立思考,組內交流、練習;(3)教師巡回視導,及時調整;(4)匯報,全班交流,相互評價。
2.注重發揮小組成員的特長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中,我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充分討論、充分交流、充分展示、充分合作、充分分享。在此過程中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注重發揮他們的特長,讓“合作”展現得更充分。例如有的學生善于思考,可讓他多去思考解決問題;有的學生善于動手操作,可讓他負責動手操作練習部分;還有的學生善于表達交流,可讓他負責總結本組學練情況,并向其他組作匯報。這樣,小組內每個人都能一展所長,參與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注意力變得更集中,合作學習的效果也就更能體現出來了。但要達到以上理想的效果,并不是一次兩次合作就可以辦到的,這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以及學生間不斷的磨合才可以。
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對策
1.提高教師對小組合作的認識
小組合作開始時,教師也許會感到小組學習不但亂,而且浪費時間,沒有什么作用,只是作為形式而已。其實這里需要我們老師樹立兩個意識:一是關注小組的成長,也就是說,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學習方式,也是教學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二是關注小組運行的輔導,教師只有對小組運行進行有效的指導,才能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才能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2.遵循循序漸進原則
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首先,讓學生學會傾聽別人意見并主動發表自己意見,此時重發言的數量。其次,獎勵合作時伙伴之間沒有矛盾的小組,再獎勵組織速度快、聽從組長分工的小組。最后,在小組匯報時,獎勵匯報認真、聽得認真的小組。
當小組合作學習初期運作正常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交流的技能,例如如何發言,如何交流,如何歸納,如何相互評估,如何參與集體競爭,如何調節合作學習中的問題等。
3.堅持主體性原則
要堅持主體性原則。在小組運作的過程中,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引導學生學會質疑,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學會討論,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或全班的討論;學會動手操作,積極主導參與小組的實踐活動等。實踐證明,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學生無論是在學習內容方面,還是學習方式,方法方面都會舉一反三,有所創新。
4.培養學生 “四種意識”和“四種習慣”
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還要培養他們四種意識:參與意識、問題意識、交流意識、合作意識,讓他們養成四種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傾聽的習慣、有序表達的習慣、取長補短的習慣。
在探究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中,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的發展。
責任編輯 龍建剛
責任編輯 龍建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