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校園文化建設漫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以基層學校文化建設實踐為基礎,探討學校文化建設的路徑和關鍵,探討諸因素對文化建設成效的影響,探討課堂、活動、制度、管理等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強調了文化建設中幾個容易忽視的方面。
  關鍵詞:學校文化;生態性管理;高效課堂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辦學理念、個性風格、人文精神的綜合體現。學校文化是一種環境,又是一種資源,更是學校的靈魂,它決定著一所學校的發展方向,體現一所學校辦學品質的高低。關于學校文化建設,在實踐中,我逐漸形成了以下一些觀點。
  一、 制度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構建的基石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范、系統的規章制度,有利于明確對師生言行的要求,培養良好的習慣和作風,又能讓師生在制度中得到教育,得到激勵,在制度中規范自己,享受更好制度下的工作、學習。因此,學校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上級指示和學校實際,在充分發揚民主的情況下,集思廣益,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并且在制度的執行中應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講關系、不看情面、科學公正、依法治校,摒棄自由散漫、拖拖拉拉、無組織無紀律的作風。
  二、 建設生態性管理文化是學校管理文化建設的基石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教師的需求、思想、個性和專業發展在任務型的管理方式中常常被忽視。營造教師“安全、健康、和諧”的工作環境,構建教師“既講民主、又講紀律,既講與人為善、相互尊重,又講相互激勵、力爭上游”的人際關系。給教師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發展自我、成就自我的舞臺。讀懂教師,讀懂他們的需求,了解他們、善待他們、體諒他們、尊重他們、幫助他們、滿足他們,真誠地和他們交流,形成良性的情感互動,是構建管理文化的前提。
  以往那種以工作為中心的學校管理,強調學校組織的權威性、等級性以及各種行為的規范性,以實現組織目標為至高準則。這種只考核教師的執行力而忽略了教師的潛能和主觀意愿的管理理念只會培養出合格的教師,而培養不出好教師。理想的管理模式應該是建立在完善的規章制度的基礎上,更多的關注教師和學生的需求,體現和尊重師生的主人翁地位,積累師生在價值觀、審美、理想和愿景、精神追求等方面的相同點,形成共識,強調人的價值,強調公平民主,依靠由此激發出的凝聚力、創造力,克服機械刻板的制度管理弊端。學校管理只有做到“制度管理與人文管理”的有機結合,才能使每一個人達到主動地、積極地、快樂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生態化管理的至高境界。
  三、 建設高效課堂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
  在今天課改成為一種大趨勢的背景下,課堂文化建設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甚至也是決定學校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課堂文化是教學之魂,是教師課堂藝術和學生課堂質疑問難、銳意進取、追求卓越精神的完美結合,是一種長期形成、共同遵守、深入靈魂的行為準則。課堂文化建設的主陣地是教室,課堂文化建設的主角是老師和學生,課堂文化建設的目的在于構建理想課堂,落實課堂實效。促進師生生命體驗的交流,實現師生共同成長??梢哉f,課堂文化充分體現了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學校教育所擔當的社會責任,他應該成為現代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
  高效課堂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消耗最低、效果最好、學生發展的價值最大的課堂教學,倡導對學生的學習力進行保護性開發,摒棄通過拼時間、拼體力獲得的學習高效。課堂實現有效和高效是指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預期能夠實現高比例落實,教師投入的時間、經歷和其他成本有較高的回報,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和科學性能有更充分的體現,這里的高效指的正是最能體現課堂藝術價值的“效果——好不好”“效率——高不高”和“效益——大不大”。高效課堂還原了教育的本質,真正突出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推進課堂文化建設,一是要通過課堂重心的變化是傳統教學以教師為單一中心的模式變化成為師生雙邊互動的雙核模式,教師由課堂的絕對權威變成一位為學生服務的引導員,他的任務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包”,而是學生興趣的激發者、學生創新思維的維護者、學生生命訴說的傾聽者、辯論的對手、合作的伙伴、分享的對象。二是通過課堂教學任務的變化改變課堂僅僅作為“學堂”的屬性。對課堂的認識不再是僅把它當作一個知識傳播的場所,而是把它作為一個啟迪智慧、訓練思維、豐盈情感的舞臺,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質疑、大膽問難、任意發揮,通過調動興趣和體驗促進對新知識的認知,再由新認知生發新的體驗,激發不竭的興趣,從而形成完整的認知循環。三是要通過改變課堂教學重應試技能輕素養培養的弊端,努力在課堂構建一個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相互激勵的良好氛圍,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培育“團隊意識”和“合作文化”,把文化構建和課堂教學真正落實到為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服務上來。
  四、 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途徑
  文化的生成、積淀、傳承和創新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的動力和活力在于活躍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處處皆育人”的潛移默化功效也只有在形式豐富、充滿活力的文化活動中最大限度的實現。校園文化建設的最直接受益者應該是學生和教師,校園文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和發展依靠的也是學生和教師。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活躍校園文化活動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徑。
   1.
  要著力組織好以學生為主導的特色校園文化活動。把藝術節、學生社團、志愿者、校園刊物、學生自主管理機構、籃球隊、棋社、美術興趣小組和科技興趣小組等做強做大。
   2.
  努力促進班級文化建設個性化。規范班級文化評比,引導學生關注學習、生活的狀態,傾聽窗外的聲音,關注國家大事和新聞熱點,加強班本文化開發,培養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3.
  規范常規活動,豐富課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在課外活動、主題活動、常規活動的組織和安排上,更關注學生的需求,重視活動本身對學生的意義和價值,有意識引導活動向規范、科學、豐富、高雅的方向發展。
  總之,學校文化建設是一個需要胸懷、需要智慧、需要耐心的過程,道路修遠漫長,必須要有高瞻遠矚的視野、包容多元的精神、鍥而不舍的恒心,科學系統地謀劃,腳踏實地地落實,一以貫之地積淀,以學校師生的文化精神需求為落腳點,以“校園處處能育人”為總目標,才能最終把學校建成孩子們學習的樂園、成長的搖籃、精神的家園。
  作者簡介:
   趙軍,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朝陽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23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