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改下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堂的融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正面臨全面的革新。作為高中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對提升學生語文涵養,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需重視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將高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以此來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革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傳統高中語文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發展的需求。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想有效轉變當下教學現狀,需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認識到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融合的重要性,結合有效的策略來將二者進行融合,進而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學習有效性,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一、 還原文章原像,促進學生理解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并要求教師在傳授學生相關語文知識的同時,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活化,以此來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并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但是在當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部分教材內容的年代背景較為久遠,如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使用傳統灌輸式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無法將知識內容與自身的實際生活進行結合,進而無法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與感悟,無法與文章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例如教學小說《祝?!窌r,其文中所闡述的生活場景與當下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較大的差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有效深入到課文情境中,感受不到文中祥林嫂內心的無助與哀傷?;诖?,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為學生搜集《祝?!返挠跋褓Y料,在課堂上,通過希沃授課助手的文件上傳功能把電影《祥林嫂》的相關片段播放給學生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直觀了解到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而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與感悟,實現對課文原文的還原,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為學生構建出情境化的語文教學課堂。
二、 注重多元化教學法,提升學生興趣
在當下高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仍側重于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課堂呈現出一言堂的教學局面,學生只能進行被動的學習和記憶,教師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固定,學生長期在這種教學環境下無法進行有效的知識學習,自身的綜合素質也無法得到良好的培養。而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可以轉變當下教學現狀,實現對學生的多元化教學,并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位置,進而讓學生帶有強烈的學習欲望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提升自身的學習有效性。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運用形式多樣的音頻、視頻資料,來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體驗,在充分的情緒醞釀中自主生成朗讀興趣。例如在上《琵琶行》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琵琶名曲《琵琶語》來播放,在音樂的配合下朗讀,學生被樂曲中的情感所浸染,這就大大地加強了學生的審美感受,讓學生完全沉浸在教師精心營造的朗讀情境中,課堂朗誦就不會那么枯燥生硬、缺乏感染力了。
三、 通過微課自主學習,發展學生素質
例如在進行文言文篇目《鴻門宴》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課堂教學之前將文言文中的重難知識點進行提煉精簡,然后制作成微課分享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然后學生把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記錄,在課堂期間進行交流探討,或者是讓學生在線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再如進行自讀篇目《談中國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結合教學重難點為學生設置相關問題:“1. 從本文看,中國詩有哪些特征?2.
作者在談論中國詩的特征時,采用了何種手法?請結合課文具體說明?!比缓笞寣W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課堂上以微課的方式為學生講解重難點,下課后利用希沃授課助手的電子課件分享功能將微課分享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復習鞏固。通過上述教學方式,實現了高中語文教學的智慧化課堂構建,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進而在提升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課堂教學。
四、 把握課堂教學步調,抓住教學重心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要秉承適度的原則,切不可在教學過程中過分依賴信息技術,以此來避免主客顛倒的現象產生,避免教師將自己的課堂教學變成單純的多媒體展示,而沒有相關的知識點講解,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知識理解,進而形成變相的灌輸式教學。另外,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側重于將知識內容以圖片的方式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而學生有時會脫離教學內容,只觀看教材的內容,這樣會使學生無法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希沃課件具備游戲活動功能,可以開展趣味分類、分組競爭、超級分類、選擇填空和知識配對等游戲。教師有效利用課堂游戲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教師需要注重游戲活動運用的適度性,以此來避免學生因過度投入游戲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明確,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信息技術的使用只是讓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學習,而不是完全替代教師的課堂講解?;诖?,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把握教學步調,掌握教學重心,以此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對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因此,教師需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認識到信息技術教學輔助手段的重要性,結合有效的策略來提升二者之間融合的有效性,進而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昕.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2):14.
[2]岳冬梅.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善路徑[J].電腦迷,2017(4).
[3]焦寬余.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整合的一些反思[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1):131.
作者簡介:
江琳,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2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