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SECI知識創造模型在《成本會計學》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成本會計學》是會計學專業的重點課程,在教學中普遍重視企業生產成本的計算,但是從現狀來看,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現在的會計人才的教育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從SECI視角提出構建《成本會計學》課程的教學模式,通過知識的“獲取、存儲、共享及再利用”四個環節,展現了知識由隱性到顯性再到隱性的這一過程,即SECI過程??梢钥吹?,SECI知識創造模型應用于《成本會計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也能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對課堂教學質量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SECI知識創造模型;《成本會計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2-0203-03
   一、引言
  在高校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進行“填鴨式”教學是一種傳統教學方法,高校會計教學方法也是如此,其特點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勢必需求大量的高素質技能性人才,而高等學校承擔著培養社會所需各類人才的重任,兩者有著很強的關聯性。其中高校會計專業具有實踐性、市場性等突出特點,為了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高校會計專業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及改進,只有不斷完善、創新教學方法,完善專業培養方案,建立有效實用的實踐體系,才能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綜合素質,進而使學生為社會經濟發展做貢獻,更好的推動經濟發展,可以看出兩者有著內在的、必然的聯系。
  針對高校課程的教學方法而言,目前有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情境教學、模擬教學、演示教學等眾多方法,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鮮有學者從SECI模型的視角去研究會計教學中的相關應用問題,故此本文以會計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成本會計學》為對象,從SECI模型的視角出發,首先闡述了SECI模型內容及相關應用模式;其次指出當前學生在學習成本會計時存在的若干問題;再次構建基于SECI的成本會計教學模式,即具體作法;最后提出今后的改進方向。
  二、SECI模型內容及應用模式
  1.SECI模型內容。野中郁次郎和竹內廣隆提出的SECI模型將知識由隱性到顯性再到隱性的這一過程共有四個階段:社會化(Socialization)促進隱性知識向隱性知識轉化,外在化(Externalization)促進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轉化,組合化(Combination)促進顯性知識向顯性知識轉化,內在化(Internalization)促進顯性知識向隱性知識轉化,簡稱SECI過程(見下表)。之后Nonaka I和Taeuchi H又以這四個階段為基礎提出了“場”的概念,包括原發場、互動場、網絡場和演練場。“場”是知識創造的場所,也是知識轉移的場所,是組織知識進行創造的場所或氛圍。具體來講,原發場所適用于知識中個體之間面對面的相互交流,在這個場所里,個體之間共享經驗、情感和思維方式,為組織知識的潛移默化提供場所,可以將知識社會化?;訄鏊m用于組織、集體之間面對面的相互交流,在這里,個人的思維方式和技能訣竅被大家所共享,并轉化成共同語言和一些明示化的概念,進而將知識外在化。網絡場所適用于組織之間的虛擬交流,主要以組織內部現有的顯性知識的匯總組合提供場所,可以將知識組合化。
  總之,SECI模型是基于個人、團體和場所對知識進行的互動和組織,是對知識共享進行系統化管理的過程,從而最終實現知識創造的螺旋上升。
  2.SECI的應用模式。SECI雖然早期僅在日本組織中的知識管理而提出,但是后來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組織知識管理行為中得到了推廣和驗證。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管理理論,SECI有如下幾種應用模式:(1)社會化模式是指隱性知識之間的互相轉化。此模式強調共享經歷建立隱性知識,不是通過語言文字,而是需要成員間互相觀察、模仿以及實踐來獲取知識。(2)外在化模式是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此模式中隱性知識是運用類比、概念和模型等方法,通過外顯的語言和概念表達出來,在知識創造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3)組合化模式是指顯性知識之間的互相作用組合。使用各種語言或數字符號,不同的顯性知識通過各種媒介進行概念化和系統化。(4)內在化模式是指顯性知識轉化為隱性知識。在轉化過程中,顯性知識會被組織內成員吸收消化,升華為他們自身的隱性知識。
  三、當前學生在學習成本會計時存在的問題
  1.各項費用分配方法較多,在課堂上理解不透徹。各項費用在分配時有其各自分配的原則,使用的會計科目也有不同,而且對各項費用進行歸集和分配方法也有區別。如原材料費用分配時就有較多分配標準(定額費用、定額消耗量、產量、重量等),其中定額費用和定額消耗量較為常用,準確理解和掌握原材料的各分配標準可以使企業管理者及時了解其成本構成情況。但是學生僅僅通過成本會計教材,很容易混淆原材料費用的各種分配方法,缺少實踐鍛煉的機會,無法提升實踐操作能力。
  2.缺乏實踐經驗,未能熟練掌握并運用各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有基本方法和輔助方法,成本計算對象不同,選擇的計算方法也會不同,計算過程也會有差異。特別是在采用分步法的情況下,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上具有明顯差別。為了準確計算企業產品成本,必須學習如何靈活地掌握并選擇恰當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去進行計算。
  3.各會計課程的整合是一個難點。在新經濟下,成本會計已經不是簡單的從事成本核算,還應該具備成本預測、決策、控制與分析的功能,這些功能與企業戰略管理等學科緊密相連。產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管理層的投資決策,這與企業的財務管理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如何從宏觀的角度把握知識框架是成本會計學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基于SECI的成本會計教學模式的構建   1.在課程的新課導入部分,教師可先將本章的知識進行簡單分類,引導學生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性的獲取知識,通過各種途徑對已有知識進行補充完善,并在知識獲取的過程中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學習資源進行知識的獲取,如各種網絡平臺、實體書店、圖書館等。
  2.在知識獲取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方式將知識進一步轉化,將一部分“顯性知識”隱性化,整理分類后可將其存儲起來為接下來的知識共享及再利用提供依據。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進行整理、淘汰、分類,其中一部分運用各類文字圖表記錄下來,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堂上獲取的各類知識,都要根據自身需求及時進行整理和存儲,形成自己獨有的知識框架體系。知識存取的效果將影響到接下來的知識共享和再利用。
  3.知識通過交流進行共享,是一種集體行為并依賴于共享平臺,該共享平臺為知識共享提供機會。課堂教學應以教室為共享平臺,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知識交流與共享,把之前獲取和存儲的知識分享出來,學生們通過展示(顯性—顯性)、講解(隱性—顯性)、提問回答和討論(知識交流)、總結記錄(知識再存儲)等過程,將之前獲取和存儲的知識進一步整理、淘汰和更新,存儲為新的知識框架結構??梢钥吹剑R管理活動是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例如在講授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中的“分批法”時,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其順序如下:首先介紹分批法的概念、特點及適用范圍;其次對課本中的例題進行講解;最后布置課后習題作為作業進行練習。但是采用SECI知識創造模型框架下以“案例教學”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情況下,這部分內容完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實施:(1)提前一周向學生發放一個真實的企業成本核算案例(也可以通過微信群),并要求學生根據目前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為該企業編制一張產品成本計算單,同時要進行賬務處理。(2)根據教師布置的工作任務,要求每位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并做筆記、教學計劃等,同時把教學班級根據學生人數分成若干小組,在小組內按照不同的工作內容分配不同的職務,如財務科長(小組組長)、薪酬核算員、材料費用核算員等。(在課前完成)(3)教學活動開始以后,教師不參與各小組的成本核算工作,其任務是觀察、引導,并做好相應記錄。每組的財務科長(組長)來主持完成工作,由他們給小組成員劃分和布置工作任務,控制計劃完成的進度,處理一些具體問題,如果小組內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先在小組內集中討論,若還是不能解決,則需要利用網絡查閱資料或者教案等,若還是無法解決,可以向教師求教,但是要付出相應代價,即教師在進行綜合成績評定時,每小組求教的次數要作為一項扣減分因素,通過此方式借以調動學生動腦、動手、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協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
  4.知識管理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自始至終需要把握“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教師在課程設計初始階段需要針對該課程的知識建立相對完善的知識結構框架,從強化知識管理理念到知識的獲取、存儲、共享及再利用各個環節,教師只需要進行引導,而學生作為主體去自主建立自身的知識框架,并在知識管理活動中對其不斷補充和完善。同時,需要明確知識是集體的智慧,因此需要團隊協作,教師可在教學設計中將學生進行分組,知識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都可以分工合作完成。
  五、今后的改進方向
  1.加快建設學院仿真實訓室,使學生能真正運用實訓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積極配備與實訓相關的配套設施設備及相關軟件,不斷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
  2.建立學院課程網站。通過網絡平臺,上傳教師的多媒體課件、教學影像資料、會計考試資料和相關政策信息。在課余時間,學生不僅可以利用網站上的信息自主學習,也可以在網上與教師交流來解決不懂的問題。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方便了教師的教學,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3.考核方式應具有導向性。運用導向性的考核方式可以有效地組織成本會計教學。例如利用成本會計軟件在實訓室組織上機考試;可將筆試和機試按一定比重結合進行考試;采用開卷考試和案例分析等考試方式。在最終成績評定時,案例分析、課堂表現、出勤情況、撰寫報告的情況等應綜合考慮且占有一定的比例,使成績結構多樣化,對學生能夠綜合、全面地進行評價,以便實現引導和養成學生自學、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
  4.微信等運用于成本會計教學中。微信集文字、圖片、語音和視頻于一體,其豐富的表達形式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利用微信構建教師—學生共同體,可以充分發揮移動通訊不受地域限制的優勢,教師既可通過微信的群聊功能布置課下作業、需查閱的資料和教材,也可以通過朋友圈具有針對性的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盡可能的做到一對一的課下輔導。同時,還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學研究成果或專業前沿知識鏈接,隨時隨地的與學生進行交流與分享,進一步提高自己對教學問題的認識,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知識的條理化和系統化,進而逐步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楊大偉.淺談高校創新教育的環境建設[J].教育探索,2001,(09):41.
  [2]徐建培.大學知識管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韓璐,金永生.隱性知識共享的進化博弈分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06):55-59.
  [4]龐碧霞.《成本會計》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探析[J].湖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7,(04):141-1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59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