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政治知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基于政治知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對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政治知識的必要性,圍繞兩點進行分析: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教師專業素質?;诖?,對政治知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原則及應用策略進行探究,希望對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政治知識;初中歷史;綜合素質;教學質量
引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政治知識,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同時可以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質量。俗話說:政史不分家。將政治知識應用在歷史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正確歷史觀念,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對學生身心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1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政治知識的必要性
1.1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首先,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政治知識,可以強化學生對歷史概念學習,提高學生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概念、定義是歷史知識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對相關概念的學習,可以快速掌握歷史知識,有利于教學活動開展,但是由于歷史教材中有些概念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真正理解。將政治知識應用其中,可以強化學生對此理解[1]。如美國南北戰爭內容,教師可以利用政治知識進行教學,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美國政治情況,進而學習相關定義概念。
其次,應用政治知識進行歷史教學,可以整合學生相關知識學習,有利于學生構建完整知識體系。在初中歷史學習中,我們可以發現知識點比較分散,學生在學習中無法理解教學內容。此外,初中歷史教學中,知識點有重合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政治知識進行優化整合,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與學習觀念。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利用此,鞏固學生基礎知識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最后,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政治知識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在歷史學習中,學生歷史思維培養十分重要,是促進學生創造能力、辯證思維等綜合能力形成重要環節。在歷史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與政治知識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不同角度,不同位置思考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歷史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2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政治知識進行教學,對教師有較高要求,教師需要具備牢固知識基礎,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延伸。此外,在現代教學背景下,教師教學水平也應該不斷提升,以適應現代教學發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政治知識的應用,則可以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與教學水平,有利于教學活動開展。
在實際教學中,應用政治知識教學,教師不僅需要掌握歷史知識,同時需要具備良好政治素養,以便教學活動順利開展[2]。初中歷史學科涉及內容較多,如政治、軍事、科學等等,因此歷史教學在教學中,需要較高的文化素養,以便對學生進行教學,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質量,為學生身心發展奠定基礎。
當教師專業素質提升后,學生學習質量也會隨著提升,對學校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教師作為學校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不僅影響學校發展,同時影響學生學習情況。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對教學活動提出較高的要求。政治知識在歷史教學中應用,不僅可以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同時對學校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2政治知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原則
2.1適度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政治知識教學時,教師應該堅持適度性原則,保證教學的合理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得到提升[3]。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要過于強調政治知識,將歷史課程變成政治課程。不要過于敷衍,這樣無法發揮政治知識應用優勢。因此應堅持適度性原則。
2.2靈活性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靈活應用政治知識,以此豐富學生學習內容,拓展學生視野。例如,學習《美國經濟發展》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將戰后美國政治情況對學生進行簡單介紹,以便學生更好學習其經濟發展,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3因材施教原則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方式,應用政治知識,使學生在學習中,了解課本上沒有的歷史知識。針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利用政治知識進行延伸,豐富課堂內容同時,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初中歷史教學中政治知識應用策略
3.1樹立歷史教學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生為本教學原則,將政治知識應用教學中,以此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4]。政治知識在歷史教學中應用,傳統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這種教學方法,因此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模式,重視學生人文素養、歷史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人生觀、世界觀得到培養。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初中學生多數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其他人感受。為了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港感,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政治知識,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意識到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性,進而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將政治知識應用在歷史教學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同時可以培養學生愛國精神,使學生養成科學、客觀評價觀念,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在新時代影響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對學生素質培養,綜合能力提升十分不利。因此,教師應樹立歷史教學觀念,重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以此滿足教育要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3.2利用課外實踐,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歷史教學理論性較強,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從而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實踐活動與理論教學結合在一起,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政治知識講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了解教學內容。其次,教師可以就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參觀相關歷史建筑,或者歷史文物。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中,進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學習《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就教學內容,將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當時政治背景,中央政府對西域的管轄方式等進行綜合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作用。當教師講解完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到當地博物館參觀,了解絲綢之路對我國社會發展的意義,了解絲綢之路在歷史上的作用,以此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有效性。
3.3宣傳民族文化,培養學生創造精神
首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引導者、施教者,更是民族文化傳播者。我國由56個民族組成,雖然漢族人數較多,但是并不是中華民族全部。自古一來,民族之間的情誼維護一直被領導者所重視[5]。如張騫出使西域,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聯姻等等,都是為了促進各個民族之間的共同發展。在歷史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政治知識,向學生傳遞歷史上各個民族之間的差異,使學生對我國歷史有正確的認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播,使學生產生良好民族意識,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 同時強化學生愛國精神,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例如,學習《民族政權并列的時代》內容時,教師可以現代我國北部和西北部邊疆地區政治經濟發展情況,引進教學內容,使學生意識到契丹、黨項、女真等少數民族對該地區開發做出貢獻,了解民族政權之間有和有戰的復雜關系,進而體會56民族統一,和諧發展對時代進步的重要性。
其次,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精神,對個人、社會、國家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在我國發展過程中離不開創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中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培養,使學生通過歷史課程學習,體會社會發展進步重要影響因素,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初中歷史學習中,我們可以總結一個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斷創新,民族才會發展,人們才會進步。因此,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培養,促進學生創新能力提升。
3.4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其中,引導學生發現政治知識與歷史之間關系,以此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提高教學有效性。在現代教學中,傳統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政治時事,引導學生了解歷史事件發生原因,以此深入了解教學內容。例如,學習《俄國十月革命》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政治紀錄片《俄國十月革命》在多媒體上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分析教學內容,以此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政治知識在歷史教學中應用,不僅可以激發學設學習欲望,同時可以培養學生正確學習態度,樹立科學評價觀。
3.5利用近代史教學,使學生形成健康人生觀
在初中教學中,無論是政治教學還是歷史教學,學生學習興趣都不高,很多學生認為學習這些科目對自身發展并沒有意義,在生活工作中無法應用[6]。學生對歷史學習并沒有正確的認識,這也說明教師教學方式存在問題,教師過于強調理論知識學習,忽略學生政治觀念培養。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不僅僅有秦始皇、唐太宗的發展史,還有近代中華民族戰斗史,教師應該重視這部分內容教學,將我國八年抗戰,對抗侵略者的政治知識與歷史記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樹立是非觀,明確侵略者對國家發展進步的傷害,以此培養學生人生觀、世界觀。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進步,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政治知識,可以培養學生政治觀念,使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具有促進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該重視政治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以此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亞麗.科學認知歷史微課 避免知識碎片化弊端——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的一點認知[J].學周刊,2019(02):132-133.
[2]陳常青.聽故事,學歷史——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70-71.
[3]黃杰.統編初中歷史教材資源的合理使用——以《北宋的政治》一課的教學為例[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8(06):70-72.
[4]夏陳偉.矛盾與解釋:歷史解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育——以人教版《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18(05):30-32.
[5]李立新.校本課程滲透初中歷史教學研究——以《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為例[J].內蒙古教育,2018 (04):65-66.
[6]張奚銘.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分析——以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9):57-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