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初中歷史課程并不是很難,但涉及到的知識點多而瑣碎,對初中生提出了較高學習要求。如果仍采用課堂灌輸式教學方法,很難激發初中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其課堂記憶。依據課程背景及初中生的學習要求,將情境教學法融入初中歷史教學,實施效果非常好。文章簡要論述情境教學法及相關優勢,深入探討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初中生營造良好的歷史學習環境。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歷史;文物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112-02
前言
情境教學法非常具有感染力,能夠增強初中歷史課堂趣味性和互動性。教師結合課程背景、內容等,為初中生設定歷史場景、情境,將其帶入進去,便于初中生切身感悟、理解歷史,領悟文本中的知識點,豐富初中生的歷史知識儲備,激發其歷史學習興趣,提高課程成績。
一、情境教學法概述及優勢
1.情境教學法概述。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在課堂實踐中歷史教師有針對性地創設具體的場景、生動的形象,讓歷史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立體、活躍,增強初中生的體驗感,幫助其領會、理解教材知識,熟練掌握各類歷史事件、相關知識點等,將學生的歷史感悟、愛國主義情懷等激發出來。
2.情境教學法優勢。
其一,激發課堂興趣。初二歷史教學中,包括鴉片戰爭、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等相關內容,趣味性不是很強。優選情境教學法,通過歷史故事、歷史劇、文物等拉近初中生與歷史教材之間的距離,發揮多媒體作用,為學生重現相關歷史場景,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歷史課堂學習效率。其二,引導學生理解知識內涵。初中歷史貴在理解、記憶,但并非死記硬背。情境教學法能夠讓文本上的歷史知識“活”起來,以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賦予初中生身臨其境之感,便于其快速理解、記憶,指導初中生主動思考問題,提高歷史學習能力[1]。第三,培養初中生思想品德。在課堂上,以多媒體切入,為學生再現具體可感的歷史場景,生動的歷史人物,讓學生通過聲、畫、音等融入歷史情境中,而非單一記憶教材知識點,讓初中生受到感染,循序漸進形成完整的歷史思路及體系,以史為鏡,提高其思想品德。
二、情境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1.篩選教材資料,活躍課堂氛圍。
新課程背景下,如果歷史教師僅采用傳統灌輸式課堂教學模式,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會增加初中生的記憶難度,甚至使其喪失對該課程的興趣。初二歷史教材中囊括了1840年鴉片戰爭及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事情,相較古代歷史,趣味性并不是很強。在備課中,教師應從教材中將經典素材、資料等篩選出來,靈活運用教材中的案例、資料卡、歷史小故事等,創設課堂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初中生的課堂參與度。例如,學習“戊戌變法”時,預先安排學生預習相關課堂內容,然后帶領學生以5-10min的小話劇形式,排演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殺害的場景,在課上表演。其中,安排一學生扮演譚嗣同,在臨行前高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并朗誦其絕命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通過這種方式,使課堂氣氛激昂活躍,加深對歷史人物、事件及相關知識點的記憶,達到良好的歷史課堂學習效果。
2.利用教輔工具,創設課堂情境。
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僅局限于單一的文本知識及內容,而是善用教輔工具,創設課堂情境,輔助初中生學習,主動還原歷史事件,增強學生的歷史認知,開闊其眼界,讓初中生透過歷史事件,看清其背后的真相和實質,增強歷史課堂學習深度。首先,借助多媒體,創設課堂情境。在課上,歷史教師可使用多媒體為初中生播放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紀錄片、電影等,展示圖片、音頻資料等,為初中生營造立體的歷史學習情境,增強初中生的課堂感悟[2]。例如,學習“改革開放”相關內容時,為學生播放《四十年 四十家》《中國變革故事》等改革開放40年紀錄片,讓初中生通過視頻切實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氛圍。其次,歷史教師還可以結合課程背景,用教學工具輔助教學,把初中生的歷史課堂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例如,在校園、班內舉辦小型改革開放老物件、老照片展覽,讓初中生進入歷史學習情境、氛圍中來,增強課堂帶入感。依據初中歷史課程背景、熱點等,利用教輔工具,創設課堂情境,培養初中生歷史興趣的同時,還能夠引發其探究和思考,使初中生在歷史課堂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熟練掌握相關文本知識及歷史知識點。
3.借助文物、遺址等,增強體驗感。
初中歷史教學貴在創新,歷史教師應為學生營造開放的課堂學習環境,學習歷史教材相關內容及知識點的同時,借助文物、遺址等開闊初中生的眼界,培養其歷史學習興趣。完成文本內容講解后,歷史教師可利用周末、課余時間帶領初中生參觀博物館、歷史遺址等,帶領學生實地感受歷史場景和氛圍,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投入課堂學習中,增強領悟力。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不應僅局限于課堂,還要依據初中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日常學習要求等,進行課堂延伸,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體悟歷史[3]。例如,學習“中華民族的抗日”時,帶領學生到烈士陵園參觀,鼓勵其向家中老人詢問相關歷史事件、經歷等,在課堂上分享,實現歷史課堂學習深度及范圍延伸,引導初中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學習觀念。
結束語
綜上,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用性強。歷史教師要結合課程背景及教學要求,靈活運用該教學方法,增強初中生的體驗感。多元教育環境下,初中歷史教學不應僅局限于單一的文本知識講解,而是通過課堂情境創設,把初中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學習歷史教材相關內容、知識點的同時,篩選教材資料,活躍課堂氛圍,利用教輔工具,創設課堂情境,借助文物、遺址等,增強初中生的體驗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豐富初中生的歷史儲備,幫助其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實現綜合素養提升,為后續同類課程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曹彩芬.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8(26):146-146.
[2]黃海林.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8(17):213-213.
[3]魏欣彩.淺析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J].文理導航,2017(3):55-5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