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負荷條件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壓力與防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高等院校,隨著實驗室教學科和研負荷日益激增,實驗室安全壓力愈發明顯。針對高校教學、科研安全管理的新形勢,本文提出了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操練演習化、安全責任細分化、安全監控網絡化的安全管理體系與教學模式,盡最大可防范安全事故的發生,減少高校生命財產的損失。
關鍵詞:安全管理;教學;科研;安全防范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8-0013-02
一、新形勢下高校教學、科研面臨安全壓力與風險
科研創新已經深入高校教師績效考核體系、教師職稱晉升體系,高校教職員工主要精力是圍繞科研項目申請、科研論文發表、科研成果獲取緊張運轉。因此,高校教學、科研面臨巨大的安全壓力[1]。
1.安全用電壓力。高負荷科研增加科研平臺的數量和科研用房面積,大大增加了科研設備添置規模。科研設備的添置,顯著增加科研用電負荷;空調、烘箱等大功率設備的持續使用,使電源線路老化、交接元件局部高溫,特別是在春、夏、秋等季節極易發生自燃,由此引發的火災風險明顯增加。
2.危化品使用壓力。高負荷科研加大試劑耗材的采購,特別是危險化學品的使用量急劇增加,一些有毒重金屬、易燃易爆品、污染物、有機廢棄物、致癌物的日積月累,在分發、存放、使用和回收方面的管控難度越來越大。
3.科研人員安全意識與素質欠缺的壓力。高負荷科研改變了從事科研的人員結構和數量??蒲辛Χ鹊募哟螅沟脧氖驴蒲械难芯咳藛T層次復雜,不僅有教師、研究員,還有博士,碩士,本科生,甚至相關衛生勤雜人員、試劑推銷人員等。這些人員的素質和安全意識參差不齊,對安全隱患的防治、?;返氖褂谩⒋娣?、處理措施認識不一,嚴重影響科研單位的安全管理[2]。
4.安全管理體制壓力。高負荷科研增加安全管理制度漏洞,安全管理會出現“有責無權更無利”現象。現行體制促使科研人員追逐科研成果,往往淡化科研安全和日常衛生管理。目前,高效安全管理表面上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由于“一把手”工作任務繁重,工作重心是科研和教學運行,對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分身乏術,往往配有兼職安全員,可謂實現安全責任“巧妙過度”,安全員只有責任,沒有相應的“權”和“利”,實際造成安全責任沒有落到實處,因而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二、高校教學、科研安全壓力與風險的釋放
1.健全落實安全管理高效運行體制,明確安全責任“責權利”。高校安全管理在原有“一把手”負責制基礎上,設立四級安全監管體制,增設“?!骸⒉块T—科研平臺、實驗中心、中試車間、實訓中心、系—實驗室”四級兼職安全管理員,具體落實安全用電監督管理、?;返氖褂门c回收、安全培訓、安全檢查與安全防范。四級安全員的責權規范以后,應明確安全員享受的利益,并在年終目標管理考核、績效、或津貼中加以體現,考慮到安全責任的重要性,安全員的待遇應參照同級別副職待遇執行。這樣,高校安全管理責任制,既落實“一把手”的領導責任,又強化了安全員的業務能力和直接責任,保證安全責任考核“一票否決制”得到強有力的執行。因此,高校教學、科研安全壓力與風險可以在體制管理層面得到了有效監管、釋放。
2.加強高校安全檢查日常管理,實現安全管理層層管控。安全管理既不能搞突擊,又不能搞應付,安全管理自始至終伴隨著科研實驗全過程。經研究發現,校級管理層面,安全管理適宜兩月一檢查;部門、院級安檢層面適宜一月一檢查;科研平臺、實驗中心、中試車間、實訓中心、系級安檢層面,適宜一周一檢查;實驗室級安檢層面,適宜一天一檢查。這樣,將安全管理細分化、常態化,重點突出日常管理的每一項安全措施落實到實驗室層面。安全管理實行的是“一把手”負責制,但“一把手”精力有限,不可能對每一臺設備、儀器和每一間實驗室的運行狀況、設備性能了如指掌。恰恰相反,實驗室成員對所使用的設備儀器是最清楚的。因此,將安全責任落實的實驗室成員的每一個使用者是最有效的。進一步研究發現,除重大設備專人管理外,一般的設備儀器、安全衛生通過實驗室團隊微信群實時管理,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任何一個團隊成員對違反安全規定操作和實驗室衛生要求的行為,實時進行微信群視頻或圖文發布監控,并要求微信群成員在10秒內做出響應。特別是第一個到實驗室和最后一定離開實驗室的成員應對實驗室的用電、用水、臺面衛生做總結性的檢查,對日常安全管理起到重要的監督作用。安全網絡化管理如同每一個人的呼吸一樣,需要常態化運行,安全隱患會得到有效防范。
3.增添必要的安全檢查儀器、補救設施,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經安全管理研究發現,任何安全管理應堅持“防”“救”“逃”三原則進行。其中“防”是指預防為主,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這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救”是指一旦引發安全事故,應及時采取措施自救,特別是在事故引發前期,有一個最佳自救期,比方說火災事故的前五分鐘,前十分鐘,如果措施得當完全可以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如果自救不行,應及時報告消防部門予以搶救?!疤印笔侵笩o法挽回財產損失的情況下,科研人員應快速逃離事故現場,盡量避免事故危及生命安全。在安全管理具體實施案例中,高校的科研安全危害性的來源主要是用電高溫起火、?;窞楹σ约皦毫Ρǖ取?
由于高校儀器設備較多,負荷很高,儀器局部溫度很高,一般溫度計無法測定,配備遠紅外溫度探測儀非常必要!通過遠紅外掃射,及時發現儀器設備高溫區,并加以防范,體現“防”的原則,精準的遠紅外溫度探測儀價格在幾千元不等,適合科研平臺、實驗中心、中試車間、實訓中心、系第三級安全管理層面使用。針對?;肥鹿驶蚴Щ鸶怕瘦^大的情況,每間實驗室應配備沙桶、干粉滅火器等設施,重點實驗室應配備視頻監控、煙霧報警器等,以便在火災引發時及時自救。同時,應在每間實驗室醒目處張貼“?;诽幚硪约盎馂奶幚砘静僮髁鞒獭保詰獙ν话l事故,體現“救”的原則。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故,采取措施快速逃離是極為必要的,因此,實驗室應配一些備防毒面具,絕緣靴、絕緣手套、毛巾等,體現“逃”的原則。切實提高科研、教學工作者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 4.開設科研安全管理課程教學,開展安全培訓、演練實操應急預案活動,提高安全事故實際應戰能力。安全無小事,安全管理要重理論、抓實踐,應從源頭上抓嚴、抓細。其一,在科研基層單位開設《科研安全管理與實踐》理論課程教學,該課程是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從事科研的必修課,并通過視頻、案例教學突出科研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本科生在需老師或研究生的指導下開展科研工作。其二,理論教學與安全實踐操作相結合,應以安全監管的二級單位(部門和學院)為主辦,召集高效四級安全管理員和相關科研人員,一年定期舉辦1-2次安全實操演練。多起事故表明,許多科研工作者不會使用滅火器,不會處理有機危化品的危害,甚至自救者的錯誤操作導致了事態擴大,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研究發現,模擬安全事故現場,演練消防滅火器的使用,高壓水帶的操作,防毒面具的佩戴,沙土滅火,絕緣手套、絕緣靴的穿戴,快速逃離火災現場等,參與者熱情高漲,不僅提高了安全知識,而且操作易懂,對提高處理安全事故的應急能力效果顯著。
三、結語
隨著高校教學、科研改革的推進,高校高負荷的科研面臨巨大的科研安全壓力與風險。該風險的釋放宜從安全管理運行體制,明確在“責權利”入手,加強落實科研基層單位的日常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日常化。結合安全檢測新技術、互聯網技術,通過安全教學,安全事故模擬演練,提升科研工作者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充分化解高校高負荷運行下的安全風險,實現高校科研安全管理工作穩健管控。
參考文獻:
[1]李立恒,林元山,蘭時樂,楊華.高等農業院校發酵工程實驗技術教學改革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7,10(3):270-271.
[2]林元山,楊華,蘭時樂,等.農業院校生物工程專業實訓技能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7,(22):278-281.
Abstract:Under increasing surg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load in laboratorie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the pressure on laboratory safe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In view of the new situ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afety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teaching mode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safety exercise,networked of security surveillanc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y,which can do its utmost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afety accidents and reduce th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in colleges.
Key words:safety management;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safety prevention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7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