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內蒙古地區出土遼代蹀躞帶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自20世紀中葉以后,國內外學者從多角度對唐、遼蹀躞帶做了不同程度的探討和研究,成果頗豐,但是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探討。本文運用內蒙古地區出土的大量考古材料,經過系統分析和比較,對其做了分類與分期。內蒙古地區出土的蹀躞帶,從形態上可分為三類:雙帶扣雙鉈尾帶、雙帶扣單鉈尾帶及單帶扣單鉈尾帶。又依照蹀躞帶的不同特點分為三期進行探討,并對遼蹀躞帶形成的諸文化因素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遼代;蹀躞帶;分類;分期
  中圖分類號:K87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4-0004-05
  蹀躞是指腰帶上垂下來的帶子,古代游牧民族常用這種帶子把物品系在腰帶之上,蹀躞是游牧生態的物化反映。自北齊以降,蹀躞對中國的帶飾形成和輿服制度都產生過重要影響。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指出蹀躞是胡服的特征之一:“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綠,短衣,長靿靴,有帶,胡服也……帶衣所垂蹀躞,蓋欲佩帶弓劍、帉帨、算囊、刀礪之類?!雹脔搋笾饕蓭Э邸Ч?、帶鞓、帶銙、鉈尾、下垂小帶等構成。帶扣多為金屬制成,有金、銀、銅、鐵等不同材質。帶鞓多為皮革所制,兼及少量絲麻等材料,也有用金屬材料作鞓的,但此類蹀躞帶主要用于喪葬,屬冥器范疇。有些帶銙下端開一個橫直的長方或橢圓形的穿孔,這些穿孔稱“古眼”,此類帶銙不但具有裝飾作用,亦具有實際用途。②最早的實物資料為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若干云墓、隋大業六年(公元610年)姬威墓出土的蹀躞帶。
  蹀躞帶為北方游牧民族最早使用,約自魏晉時傳入中原,隋、唐時期形成定制,為官服專用。曾一度被定為文武官員必佩之物,以懸掛算袋、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稱”蹀躞七事”。至唐代制定“大帶制度”,以帶上的裝飾品質地和數量區別官品等級。一品、二品官佩帶刀子和玉石,文武三品官佩玉帶,四品、五品官佩金帶,六品、七品官佩銀帶。當時的玉帶大多是雙鞓、雙扣、雙鉈尾的。通常,革鞓上面套有錦緞帶套,帶銙即玉帶板綴在帶套上。帶銙的數量多少取決于官員的級別地位。③
  遼代蹀躞帶,遼墓中多有發現,研究也頗為深入,較為重要的論述有李逸友的《遼代帶飾考實—從陳國公主駙馬合葬墓出土的腰帶談起》,該文主要利用考古學的方法,探討了遼代腰帶的形制,認為遼代腰帶是否加垂蹀躞是北、南面官員輿服制度的具體體現,即可分為有蹀躞的契丹服腰帶和無蹀躞的漢服腰帶。④孫機《近年內蒙古出土的突厥與突厥式金銀器》一文,則分析了遼代蹀躞帶上金、銀帶銙的文化因素,通過比較,認為遼代蹀躞帶上金、銀帶銙存在明顯的突厥文化因素。⑤另外,馮恩學在《蹀躞帶:契丹文化中的突厥因素》中,也對遼代蹀躞帶所蘊含的諸文化因素做了分析研究,認為遼代蹀躞帶的帶銙形制皆可從突厥文化找到關聯,而其上鏨刻、裝飾的花紋圖案,則屬于契丹文化范疇。
  內蒙古東部是契丹建立遼國的肇興之地,遼五京有其二,還分布有大量的州城及投下城,蹀躞帶在契丹貴族墓葬時有發現,因此也是出土遼代蹀躞帶最為集中的地區。本文擬通過內蒙古出土的遼代蹀躞帶,特別是對近年來發掘出土和采集征集的蹀躞帶新資料進行系統梳理,并對遼代蹀躞帶在分期、形制、工藝和文化因素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內蒙古地區出土遼代蹀躞帶
 ?。ㄒ唬┯胥掯搋髱В捎鹬钩鐾?
  該墓位于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罕廟蘇木,據出土墓志可知,墓葬為遼太宗會同四年(公元941年),屬早期遼墓。蹀躞帶僅存2塊帶銙,帶銙白玉質,呈半圓形,素面,下方有長方形“古眼”,帶鞓應為皮革制成,已殘朽無存(見圖1)。⑥該蹀躞帶應為遼代早期蹀躞帶的標準類型。
  (二)鎏金銅牡丹紋銙革鞓蹀躞帶
  鎏金銅牡丹紋銙革鞓蹀躞帶,內蒙古赤峰市出土,后由文博單位征集。帶長60厘米,寬3.5厘米;帶扣長7厘米,寬3.8厘米;大包長13.6厘米,寬11.3厘米;小包長12.1厘米,寬8.2厘米,重492克。長帶和系垂的小帶為皮質,帶扣、帶銙等帶具和帶飾為銅鎏金。10個方形帶銙,垂系10條小帶,其中兩條小帶上各綴一件皮質荷包,5個桃形帶銙上均有帶孔。帶扣、帶飾正面鎏金,鏨刻牡丹花紋。帶上佩有龍柄鐵質短刀,銀刀鞘,刀柄包銀上刻魚鱗紋,柄首及與刀連接處鎏金。刀長48.9厘米,寬3厘米;刃長36.7厘米,寬2.2厘米(見圖2)。⑦該蹀躞帶與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蹀躞帶形制較為一致,應屬遼代中期出產。
  (三)遼陳國公主墓玉銙絲鞓蹀躞帶
  遼陳國公主墓玉銙絲鞓蹀躞帶,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出土。該墓位于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據出土墓志可知,墓葬時間為遼圣宗開泰七年(公元1018年),屬中期遼墓。蹀躞帶通長156厘米。一組60件,帶具有鑲玉鎏金銅帶扣1件,銅帶箍12件,方形玉帶銙11件,圭形玉尾1件,桃形玉帶飾18件,圭形玉帶飾8件,鎏金小銅帶扣4件,鎏金倒懸葫蘆形銅帶飾2件,橋型銅卡1件,鏤空束腰形鎏金銅扣飾1件(見圖3)。⑧該蹀躞帶為遼代中期蹀躞帶的標準類型。
 ?。ㄋ模┻|陳國公主墓銀、銅銙銀鞓蹀躞帶
  遼陳國公主墓銀、銅銙銀鞓蹀躞帶,陳國公主墓出土。通長137.5厘米。帶鞓用薄銀片制作,帶具則分件打制或模鑄,用鉚釘鉚于帶上,銀鞓帶前端鉚有橢圓形銀帶扣,次為銀帶箍,中部釘有三件圓泡形銀帶銙,下垂3條長短不齊的銀質小帶??拷鼛Ч康牡?條小帶分為上下兩段(見圖4)。⑨此類金屬為鞓的蹀躞帶不屬實用器,而具有明顯的冥器特征,是專門為隨葬服務的。
  (五)遼代陳國公主墓金銙銀鞓蹀躞帶
  遼代陳國公主墓金銙銀鞓蹀躞帶,陳國公主墓出土。通長156厘米。帶鞓和系垂的小帶用銀薄片制成,銀帶鞓的前端鉚有1件金帶扣,套金帶箍1件,中部釘11件方形獸面紋金帶銙,后部釘5件桃形有孔金帶銙,帶末端釘1件圭形金尾。11件方形帶銙上均有“古眼”,各系垂1條小帶,各條小帶上釘有金帶飾,并套有1件小金帶箍。有2條小帶上各系1件鏨花銀囊,內側相鄰的2條小帶下端則垂掛1件倒置葫蘆形獸面紋金帶飾(見圖5)。⑩  ?。┻|代鎏金銅獅樹紋銙蹀躞帶
  遼代鎏金銅獅樹紋銙蹀躞帶,赤峰市巴林右旗查干諾爾出土,由文博單位征集。帶鞓殘朽無存,帶銙銅質鎏金,捶鍱成型,細部紋飾鏨刻。2個節頭呈圭形,高6.6厘米,寬4.6厘米,厚1.5厘米;10塊長方形帶銙,長5.1厘米,寬4.4厘米,厚1.3厘米。帶銙下方有“古眼”,“古眼”上方呈連弧狀,下方平直,其上模沖獅樹紋,紋飾隱起,兩獅相對,中間飾一樹相隔。重408.3克(見圖6)。11
 ?。ㄆ撸┻|代鎏金錘鍱鏨刻銅蹀躞帶
  遼代鎏金錘鍱鏨刻銅蹀躞帶,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扎斯臺蘇木圖古日根塔拉嘎查出土。帶鞓絲綢質,多殘朽,僅余少量可辨。帶銙銅質涂金,捶鍱成型,細部紋飾鏨刻。有12塊方形帶銙,下方有長方形“古眼”,長4.6厘米,寬4.3厘米,厚1厘米;5塊海棠花形帶銙,長4厘米,寬3.1厘米;1塊海棠形束腰形帶扣,長8.4厘米,寬4.3厘米;2個葫蘆形帶扣長12.1厘米,寬4.6厘米;1塊海棠花形鉈尾,長6.8厘米,寬3.8厘米。4個帶卡一組25件。鏨刻牡丹紋。重335.7克(見圖7)。12
 ?。ò耍┻|代捶鍱鏨刻引牛圖蹀躞帶
  遼代捶鍱鏨刻引牛圖蹀躞帶,由赤峰市松山區公安分局移交。帶鞓殘朽無存,帶銙銅質,捶鍱成型,細部紋飾鏨刻。2個節頭呈圭形,長7.3厘米,寬3.4厘米,厚0.7厘米。高線緣,內鏨刻雙牛4童子圖,圖案對稱;7塊帶銙略呈方形,長3.9厘米,寬3.4厘米,厚0.7厘米,高線緣,內鏨刻單牛2童子圖。一組9件。重370克(見圖8)。13
 ?。ň牛┣喟子聃搋髱О?
  青白玉蹀躞帶板,赤峰市寧城縣八里罕鎮小北溝村出土。帶板為岫巖玉,表面拋光,呈長方形,近邊緣處陰刻細線邊框,背面四角各鉆一牛鼻形孔。長6.9厘米,寬4.7厘米,厚0.7厘米。重666.9克(見圖9)。14
 ?。ㄊ┻|玉蹀躞帶
  遼玉蹀躞帶,1982年8月于科左中旗架馬吐公社采集。帶鞓應為皮革制成,已殘朽無存。帶飾青白玉,素面拋光。主帶由扣、箍、銙、跎尾組成。扣1,長4.2厘米,寬3.6厘米,厚0.9厘米;箍1,長方形,長3厘米,寬1.4厘米,高0.18厘米;銙12,素面,呈半圓形,下方有長方形“古眼”,長3.2厘米,寬1.8厘米;鉈尾呈圭形,長5.5厘米,寬2.2厘米。每塊玉飾背面均有3個小綴孔,應為穿系皮帶之用。下垂小帶12條,其中前面11條上飾半圓形銙,長1.6厘米,寬1.2厘米。下接3塊心形銙,長2厘米,寬1.8厘米;再接圭形鉈尾,長3.5厘米,寬1.5厘米。最后1條小帶,上飾半圓形銙,下垂5塊心形帶飾,末端的較大。每塊玉飾背面依大小有3個小綴孔。一組76件。重263克(見圖10)。15
 ?。ㄊ唬探疸~棱花邊蹀躞帶
  鎏金銅棱花邊蹀躞帶,赤峰市境內征集。帶鞓殘朽無存。帶扣1,前部橢圓形,上有扁圓形穿孔,后部呈圭形,長7.2厘米,寬3.4厘米;銙10,為方形,四面屈曲呈花瓣形,正面弧形上凸,下面四角有鉚釘和底托卯合在一起,長3.8厘米,寬4.4厘米;鉈尾圭形,四邊微曲,長5.9厘米,寬3.5厘米。一組12件(見圖11)。16
  二、遼代蹀躞帶形制分類
 ?。ㄒ唬┮匝b飾帶銙材質和用途劃分
  遼代蹀躞帶以裝飾帶銙材質的不同可分金、銀、銅、鐵、玉、瑪瑙、水晶帶等多種材質的帶飾,其中銀、銅又可分為銀鎏金、銅鎏金兩種。蹀躞帶上帶銙的材質,代表著不同的等級和貧富差距。依照帶鞓材質和用途的不同,又可將遼代蹀躞帶分為革、絲為鞓的軟帶和以金屬為鞓的硬帶。金屬為鞓的硬帶發現較少,主要出土于陳國公主及駙馬合葬墓中。結合該墓出土的其他隨葬品分析可知,這些金屬蹀躞帶是與面具、網絡配套使用的,亦即為《遼史》所載的“送終之具”,17應屬冥器范疇,不為生前實用器。而以革、絲為鞓的軟帶,則多屬實用器。田廣林先生在其所著《契丹禮俗考論》中持類似觀點。18
  (二)依照式樣的不同可以將蹀躞帶分為三式
 ?。?)雙帶扣雙鉈尾帶。此類腰帶,帶身分為兩段,長的一段在中部綴方形帶銙,兩側各綴桃形帶銙,銙兩端各綴一件鉈尾;短的一段帶身兩邊各裝有一件帶扣。系此帶時,將短帶兩端帶扣的卡針插入長帶的桃形帶銙的孔內。凌源小喇嘛溝出土的蹀躞帶為典型式樣。19另外,扎魯特旗出土的遼代玉銙蹀躞帶,雖沒有帶扣出土,也應屬于此樣式。
 ?。?)雙帶扣單鉈尾帶。其由短帶和長帶各一條組成。短帶的前端只有一枚帶扣,沒有鉈尾和帶銙,帶身穿若干孔或綴以桃形帶銙。長帶是由單帶扣單鉈尾,并且在帶身裝有方形帶跨及桃形有孔帶銙。其中小帶的功能在于起到加長的作用,根據使用者腰圍的不同或是穿著衣物的不同,可以隨時縮短或加長。陳國公主附馬合葬墓出土的雙帶扣單鉈尾的玉銙帶為典型式樣。20
  (3)單帶扣單鉈尾帶。蹀躞帶的帶跨上不再有“古眼”,帶下不再佩系什物,簡化成漢式的單帶扣單鉈尾帶。此種腰帶是遼代漢服腰帶中最基本的一種形制。
  三、分期及演變規律
  遼代共存續200余年,從肇興、鼎盛到衰亡,無論社會形態還是物質文化都發生過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也必將反映在墓葬的隨葬品上。依照墓葬形制和隨葬品的變化,可將遼代大致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為太祖至景宗時期(公元907-983年),中期為圣宗至興宗時期(公元983-1055年),晚期為道宗至天祚時期(公元1055-1125年)。遼代蹀躞帶的式樣變化不大,但帶銙變化明顯,符合上述演變規律。
 ?。ㄒ唬┰缙谔卣?
  早期蹀躞帶發現的數量比較多,金屬帶銙多采用捶揲或模鑄。如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銅跨蹀躞帶殘部便是采用捶揲的手法,其帶銙形狀多為方形銙,并且一部分方形銙邊緣為菱花狀;而駙馬贈衛國王墓的帶跨皆為曲狀邊緣,并具有大的凹陷。桃形帶銙的使用,最具早期特征,此類型的帶銙在遼中期及后期便不再出現。紋飾工藝主要采用模沖淺浮雕,并鏨刻細部,個別采用透雕鏤刻。圖案主要有纏枝、卷草、忍冬等,多輔以魚子地紋,四角見有角隅紋。以銅、銀為材質的多鎏金,呈現出較強的唐文化色彩。這一時期蹀躞帶的材質多為金、銀、玉、銅等。   (二)中期特征
  中期出土的蹀躞帶較早期為多,帶銙制作工藝仍為捶揲或模鑄,但紋飾更加豐富多樣,整體風格富于變化。首先表現在帶銙的形狀上,已經不只以方形銙為主,圓形、半圓形、橢圓形等帶銙的使用明顯增多,如奈林稿、陳國公主等遼墓就多出土圓形及半圓形帶銙。中期帶銙另一顯著特點是帶銙多呈“凹面”,四邊有折緣,如巴林右旗查干勿蘇、前窗戶村、陳國公主等出土的帶銙便多具此特點。另外紋飾己不簡單局限于植物紋,除早期的紋飾外,另有纏枝牡丹花、花鳥、獸面、蓮花、麥芒、對云、花蕊、龍、火焰珠、人物故事等圖紋等。如陳國公主墓出土的金銙銀鞓蹀躞帶便兼具蓮花紋、麥芒紋、獸面紋等多種紋飾。材質上還出現了琉璃及石質帶銙,紋飾鏨刻手法也比早期更加熟練。
  遼代中期蹀躞帶與早期相比,還出現了具有冥器用途的蹀躞帶,此類蹀躞帶多以金屬為鞓,專為隨葬服務。此演變規律與遼代金銀器的演變規律是相一致的。
 ?。ㄈ┩砥谔卣?
  晚期的蹀躞帶出土不多,主要特點是帶銙為“凹面”的已不多見,“凸面”的卻多有出現,如赤峰市阿旗罕蘇木出土的銅質鎏金帶銙,皆是銙面微隆。紋飾風格較中期顯現出現衰落之勢,大部分和早期的紋飾風格接近,只是植物紋的刻畫更加繁縟復雜,還出現了具有薩珊波斯風格的聯珠紋。制作工藝為捶揲和模鑄,紋飾技法包括鏨刻、模沖、透雕等,而且在同一條帶子上除金、銀、玉、銅等質料外,還發現有燒料帶飾及骨質帶飾。
  四、遼代蹀躞帶加工工藝
  遼時金銀制作工藝已經很成熟,擁有完全的手工藝作坊,包括官營作坊和私人作坊。帶飾的成型以打制或模鑄為主,另外帶飾上多使用鉚合的手法。紋樣上的處理采用鏨刻、鎏金、拋光、鏤空、浮雕、透雕及錘揲等工藝。它繼承了唐宋的工藝特色,并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注 釋:
 ?、伲ㄋ危┥蚶?夢溪筆談(卷一)[M].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
  ②吳沫.遼代玉蹀躞帶的特征分析及其文化探源[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7).
 ?、郏ㄌ疲┒庞?通典(卷六十三)[C].嘉八·天子諸侯玉佩劍綬璽印[A].北京:中華書局,1984.
 ?、?9李逸友.遼代帶飾考實——從陳國公主駙馬合葬墓出土的腰帶談起[J].文物,1987,(11).
  ⑤孫機.我國古代的革帶[A].文物與考古論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⑥蓋之庸.探尋逝去的王朝——遼耶律羽之墓[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4.
  ⑦赤峰市博物館征集.
 ?、啖?0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館.遼陳國公主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11由赤峰市巴林右旗博物館征集。
  12現藏于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博物館。
  13由赤峰市松山區公安分局移交,現藏松山區文管所。
  14現藏于赤峰寧城縣遼中京博物館。
  15現藏于通遼市博物館。
  16現藏于赤峰市博物館。
  17(元)脫脫,等.遼史[C].公主下嫁儀[A].北京:中華書局,2016.
  18田廣林.契丹禮俗考[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5.
 ?。ㄘ熑尉庉?孫國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96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