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兒童教育面臨的現實困境與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重視資優教育。實施資優教育,探索建立具有特殊才能和潛質學生的發展與培養機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各級政府、教研機構和學校應及早確立科學的資優教育理念、目標,建立起相應的體制機制,開展研究與實驗,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師資隊伍,為資優教育的實施奠基。
[關鍵詞]資優教育;困境;對策
所謂資優兒童,指的是資質優秀的兒童。美國聯邦教育署1972年對資優兒童做出了這樣的定義:在普通智能、特殊學術傾向、創造性思維、領導能力、視覺與表演藝術、技能六項展示成就或潛力的高度表現者。而《教育大辭典》(1990年版)中指出:超常兒童是指智能明顯超過同齡常態兒童發展水平,或是具有某種特殊才能的兒童。在此所說的資優兒童,就是指那些在某個項目上或某些能力上的發展水平超越了同齡人的平均水平,或是具備相應的發展潛質的學生。這與我國學者們所說的特長生、質優生、智優生、績優生和超常生是相同的。
一、實施資優教育的需求與意義
資優生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主體。根據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農的估算,超常兒童占比在1%—3%之間。廣東省2017年有在校中小學生1642萬人,其中有40多萬的資優生。早在1921年,美國的路易斯·特曼教授就運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識別出了1528名智商在135以上的資優兒童,并對其開啟了資優教育的實踐。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重視資優教育。
我國心理學家劉范、查子秀等在20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超常兒童這個概念。1978年,“超常兒童心理發展與促進”研究課題組也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正式成立;同年,中國科技大學創辦了少年班并招收了第一批少年大學生,正式實施資優教育。1985年,北京八中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合作率先創辦了中學超常教育實驗班;同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3所高校增設了少年班。1994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其前身就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兒童心理發展與促進”研究課題組;同年,“中國人才研究會超常人才專業委員會”也正式成立。
資優生顯著的特點就是具有超群的優異智能,在某些領域(如數學、語言、藝術等)的學習中超速進展,其水平明顯超出一般兒童。他們在普通教育中學習普通的課程內容時,時常處于“吃不飽”或“吃不好”的狀況。給這些發展快的資優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就稱為資優教育,這種教育意義重大。
一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需要。目前,按教育督導部門規定的標準,大多數學校的班級人數通常在40人左右,再加上學校按照有關規定通過隨機抽樣來決定班級的組成,往往會致使學習進度差異很大、學習能力差異很大、學習風格差異很大的幾十個學生集中在同一個班級里。在這種情況下,若要求教師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實際需要進行個別化教育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通常教師只能照顧到班里的大多數學生而很難顧及少數超常學生。而這些超常學生往往在課堂上因為“吃不飽”而“閑暇”,又因為“閑暇”而“生事”,因為“生事”而“受批評”,因為“受批評”而成為“差生”,因為是“差生”而極易被教師忽視。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而為資優生提供適合其身心發展特點的教育,也是保護資優生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的體現。
二是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都提出了“育創新人才”和“人才中長期規劃”,還對創新人才開發工程提出了要求。資優教育并不是另類教育,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對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這種課程調整不僅是為了加快學習進度和加大學習難度,而且也要對課程的整體結構做出改變,涉及具體目標、學習內容、教學方法、評估、師資等方面。須知,學校要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讓教育為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基。因此,學校亟需實施資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三是打造教育強國、教育強省的需要。探索建立具有特殊才能和潛質學生的發展與培養機制,為創新人才培養與成長提供良好環境、創造有利條件,不斷增強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適應度、與人民群眾期待的契合度、與省綜合實力和發展地位的匹配度,是教育強國、教育強省的應有之義。目前,廣東省提出要瞄準世界前沿,打造全球優質公共教育服務供給基地,那就必須發展資優教育。
二、實施資優教育的現實困境
據統計,廣東省在2017年共有特殊教育學校133所,在校生44084人,比2016年增長了16.76%。但這些特殊學校招收的學生全都是殘疾學生,沒有一個資優生或超常生。在廣東省的普通高中,有些好學校為了培養創新人才也創設了一些項目,如“大學先修班”“南山班”“元培計劃”等。但這些學校的做法往往被質疑是爭奪優質生源之舉。在義務教育階段,只有個別學校經批準開設了“數信班”等,也有個別完全中學開設了“2+4課程班(2年學完初中課程、4年學完高中課程)”。但這些離建立完善的資優教育工程的要求還有很遠的距離。目前,在學校實施并推廣資優教育,可謂步履艱難。具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困境。
一是體制機制的障礙?!吨腥A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以下簡稱《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那么,未滿6周歲的資優兒童要提前入學就會有很大的困難。而且《義務教育法》規定,學校不得采取或者變相采取考試、測試等形式選拔學生。學校無權辦快慢班,更無權縮短學制。也就是說,學校很難自行實施資優教育。在一個班級里面,教師欲因材施教也有很大的難度。因為目前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仍是以學習為中心。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強調集體主義,服務對象是全體學生,注重整體學習效率,不會為了解決一個學生的問題而耽誤全班學生的學習時間。 二是法律法規的空白。目前,關注均衡、普及成了基礎教育的主旋律,成了各級政府制定基礎教育政策的首要目標,而要出臺面向占比只有1%—3%的資優兒童教育政策難度相當大。這就亟需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為資優教育的實踐和研究提供指導,通過教育立法為其提供政策保障。
三是研究的缺失。就廣東省來說,目前尚未有專門的研究機構組織開展資優教育研究。當年在中國科技大學辦少年班的朱源教授曾奔走于深圳、廣州等地,想在廣東省開展資優教育的研究與實驗,但因遭遇資金短缺、師資力量不足、隊伍不穩定等困難而進展緩慢。
四是師資的缺失。2018年12月初,筆者等人對廣東省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發現該省特殊學校教師的學歷結構較好,其中大專占13.31%,中專占0.72%,大學本科占77.7%,碩士研究生占7.91%,博士研究生占0.36%;但教師的專業背景差強人意,其中自認為系統學習過特殊教育專業知識的教師只占教師總人數的35.25%,有50%的人認為自己只學過一些初步的知識,還有14.75%的人表示從來沒學過相關知識,至于專門學習過資優教育知識與技能的教師更是少之又少。
資優教育的實施需要教師擁有更加專業的思維方式以及專門的課程開發素養和教育教學技能。比起一般的特殊教育教師,資優教育教師在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教育理念等方面都要更加完善。而在廣東省,資優教育教師可謂嚴重缺失。
三、開展資優教育的對策
1.理念與制度的建立
在美國,目前有35個州將資優教育納入了法治軌道,這使資優教育有了持續的政策與法令支持以及資金保障。在新加坡,從1984年開始實施資優教育政策。而在我國,目前還沒有國家層面的資優教育法律法規。由于廣東省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大膽探索、大膽實踐是廣東省的地方特色,完全可以通過制定地方法規來引領和保障資優教育健康發展。而且各級政府、教研機構和學校也都應盡快確立科學的資優教育理念和目標,從而制定科學的資優教育實施方案。
2.研究與實驗的開展
在美國,有專門的資優教育研究機構、網站及專兼職服務人員。在我國,國家層面有超常兒童研究中心,而省、市、縣也應建立資優教育研究機構。通過研究與實驗,探索資優生評定標準、資優教育實施路徑及策略、資優教師培訓途徑與機制、資優教育評價體系等。
3.路徑與基地的建設
在美國,實施資優教育的路徑主要有三條:設立資優學校或資優班;讓資優生在普通班學習,同時在專門的資源教室中接受資優教師的指導;讓資優生在普通班接受普通教育和資優教育。在廣東省,這三條路徑都可以有。如果說立即設立專門的資優學??赡軙须y度,但廣東省有133所特殊學校,覆蓋了全省的市、縣、區,在特殊學校開設資優班應該是可行的。廣東省的社會教育機構眾多且相對成熟,通過建立現代協同教育機制,把其變成資優教育基地也是可行的。
4.師資的培育與認證
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師資隊伍是實施資優教育的關鍵。
一要注重資優教育教師的培育。應該要求師范院校加強資優教育學科建設,把“超常兒童心理學”“資優教育”等課程由選修變為必修,讓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都能夠掌握資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范,都具備專業的課程開發素養。
二是整合資優教育教師培訓資源。通過探索建立資優教育教師海外研修基地和“互聯網+資優教育研究”平臺,扎實推進資優教育教師的培訓。
三是建立資優教育教師認證制度,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ㄘ熑尉庉? 張慧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46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