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道德與法治課堂實踐性活動設計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實踐性,即注重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進行實踐性活動,是道德教育的需要。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道德法治教育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從小事入手,通過實話實說、辯論賽等活動,讓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多形式、多層面、多角度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促進良好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的形成。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實踐性活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5-0074-02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于探究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钡赖屡c法治學科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實踐性——注重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即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品質的形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實踐性的原則,以學生為本,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設計課堂實踐性活動方案,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實踐性活動是貫穿教學始終的有機環節和有效手段。優秀的實踐性活動設計,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還有利于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為了讓學生多形式、多層面、多角度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優化活動設計顯得非常重要。
  策略一:從實際出發,從小事入手
  小學階段是學生道德和法治意識的啟蒙階段,教師要從學生發展的現實和可能性出發,遵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力求取得以小見大的效果。道德與法治課堂實踐性活動打破了一成不變的教學格局,采用猜謎語、講故事、聽歌曲、看視頻、分角色游戲、情景劇表演、競賽、演講、辯論等多種活動形式,創設多種教學情境。這種實踐性活動形式,貴在恰當合理,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努力營造一種自然、美好的活動氛圍,使枯燥乏味的說教式思想教育變成一種有滋有味的精神享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愉悅地感受、體會、思考和認識,激發主動性和參與性。
  例如,教學《班級生活有規則》一課時,筆者選擇了學生在校園里的活動為觀察點,先是出示課前教室里窗明幾凈、桌椅擺放整齊的圖片,再出示學生離開教室去食堂就餐,桌子上的書本、鉛筆堆放得亂糟糟的圖片,讓學生對比思考:同一個教室,同一個位置,為什么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這些場景都是學生真實生活的再現,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集中到課堂上。通過觀察、辯論,學生明白離開教室前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然后,筆者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模擬中午吃飯前的場景,整理桌椅書包后井然有序地離開教室。筆者對學生的活動進行拍攝,再現在投影儀上,增強學生的規則意識,使學生知道和諧的班級生活處處有規則,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提升班集責任感。
  策略二:知是行之成,優化行為
  陶行知是我國現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論,認為獲得知識的進程是“行、知、行”。他的“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受到廣泛推崇。只有將知識和行動結合起來,并經常練習,才能規范學生的各種行為。有些學生懂的道理很多,嘴巴說起來也是一套一套的,卻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落實到行為上就大打折扣,出現知與行嚴重脫節的情況。要填平知與行之間的鴻溝,教師要花時間、精力解決。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筆者要適當給學生創造體驗生活的機會,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實踐,獲得真實的體驗,從而有效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例如,《愛護課桌椅》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明白學校的課桌椅和各種設備都是公共財物,來之不易,應愛護公共財物。對于如何愛護公共財物,許多學生都能說得頭頭是道,但是實際上,不文明的現象時有發生:光潔的桌面被涂上了墨跡,雪白的墻壁被畫了幾道歪歪扭扭的線條,椅子被當做搖籃搖來搖去,垃圾桶被撞翻而無人扶起……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自己這些不經意的舉動是損壞公物的表現。筆者順勢啟發學生思考應該怎么做才是愛護公物的表現,然后組織學生開展“我是小小主人翁”活動,讓學生把桌椅擦洗干凈,把抹布擺放整齊,把笤帚、畚箕整理好,把圖書角里損壞的課外書修補好等。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認識到學校里的公物對學習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愛護這些公物的必要性,自覺養成愛護公物的好習慣。
  策略三:真心大實話,觸碰心靈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考慮活動內容的生活性,另一方面要考慮活動方式的可操作性,以及活動效果的時效性,達到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我們不亂扔》一課時,筆者模擬《實話實說》節目,現場采訪幾個學生,問題如下:①在校園,你有沒有隨意丟過垃圾?②沒找到垃圾桶的時候,你準備怎么處理垃圾?③操場上風很大,不小心把你手里的垃圾吹走了,你怎么辦?④流鼻涕時用餐巾紙擦了以后,用過的餐巾紙應扔到哪里?⑤看到別人亂扔垃圾時,你有沒有上前阻止?學生回答后,筆者把事前拍攝的幾個鏡頭展示在多媒體上,兩相對照,此時無聲勝有聲,觸及學生的內心,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教學效果。
  策略四:開展辯論賽,辯中明理
  “油燈不撥不亮,道理越辯越明?!蓖ㄟ^辯論,學生的思維碰撞出火花,在激烈的辯論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明理,使問題得到順利解決。
  如《玩得真開心》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識,在公共場所玩耍時不影響他人,玩得安全、文明。為了實現這個教學目標,筆者先讓學生進行場景表演:星期天,幾個小朋友在小區玩捉迷藏的游戲,因為玩得太開心了,不時發出陣陣歡笑聲,把正在睡午覺的張爺爺吵醒了。接著,筆者提出問題:這幾個小朋友的做法對不對?學生有的說小朋友在公共場所玩,聲音大是因為玩得開心,不用太介意;有的說,在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嘩,影響別人。筆者把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兩個小組,讓他們唇槍舌劍,各抒己見。通過辯論,學生明白應文明玩耍,不能只顧自己而影響別人。
  道德與法治實踐性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在備課時多花一點心思,精心設計活動,靈活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ㄌ丶s編輯 木 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70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