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來訪學生一起成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算算時間,自己作為心理教師開展咨詢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從初入行的忐忑到后來的平靜,到現在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成長,這一切都與來訪學生密不可分。
剛剛從事心理咨詢工作時,我具有的僅僅是從學校學來的知識和助人的熱情。由于面對的是自己比較熟悉的學生群體,剛開始的幾次面談都有驚無險順利結束。直到張某的到來,我才明白自己欠缺的是什么。
張某是高一學生,他發現自己對同班的某個女生產生了好感,陷于表白與否的抉擇困境,我幫助他透徹地分析了表白的危害,最后強迫式地讓他做出了不表白的選擇。但兩個月之后,張某再一次找到我,告訴我他自己并沒有放下,糾結得更厲害。我由此意識到了自己的工作偏差,于是這一次,我引導他分析表白和不表白的利與弊,讓他做出了自己真正的選擇。他選擇以書信表白。一周后,張某很輕松地告訴我他表白了,女生拒絕了,雖然痛苦了兩天,但想明白過后,自己真正解脫了。通過張某的案例,我明白了心理咨詢“助人自助”的真正含義。
李某的到來則帶給我不一樣的思考。他是高三復習班的學生。他告訴我,自己最近情緒很糟糕,明知道學習的時間不多了,但總是集中不了注意力,總是不受控制地想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聽了李某的敘述,我的經驗告訴我,是壓力過大造成這種狀況的,所以接下來我和他探討了很多如何應對學習壓力的問題,但都沒有引起李某的共鳴。談話遇到了瓶頸,這讓我放慢了思考速度,我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先入為主。于是我放空自己,讓李某慢慢傾訴,敞開心扉,從而幫助他找到了問題的癥結,然后引領他思考,尋求解決辦法。經過幾次交談,李某真正從困擾中走了出來。李某的案例讓我明白心理教師每次作咨詢之前放空自己很重要,因為有的時候經驗會誤導人。
王某的來訪給了我更多的反思和成長,她是一名高二學生,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這個文靜的小姑娘,了解到她一些與眾不同的心路歷程。從小學就獨立生活的她,有著同齡人不具有的成熟和比同齡人更重的防備心理。每一次交談,大部分時間都是她在說,我在聽,我偶爾一句感同身受的話都會讓她熱淚盈眶。幾乎每周一次的見面成了她的期盼,也成了我的牽掛。每一次會談她都會帶給我很多驚喜,我會感慨她又成長了許多。王某的一次次成長都是依靠她自己的領悟完成的。我能做的僅僅是提供一個寬松的會談環境和抱持的態度。王某讓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自我突破、自我成長,咨詢老師不用做特別多。
我從青澀的大學畢業生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較合格的心理教師,這個過程中,每一位來訪學生都是功不可沒的。
他們讓我明白:心理教師不是政教主任,不能以是非和善惡判斷、解讀來訪者的困擾,只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真正做到共情,才有可能讓咨詢起到實效;心理教師不是牧師,不需要學生檢討自己的“錯”與“罪”,只需要引領來訪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短處,從而尋找到成長的方向;心理教師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不需要告訴來訪學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只需要幫助他們明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從而做出最合適的選擇;心理教師不是超人,會有情緒變化,不應讓自己的情緒影響來訪者,而應做一面沒有瑕疵的鏡子,幫助來訪者尋找到自己的成長點;心理教師還應不斷學習,只有不斷學習,自我成長,才能幫助學生成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心理教師,我們應該在咨詢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突破自我局限,與來訪學生共同成長,不斷成為全新的自己。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中學,寶雞,7210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2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