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級活動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班級活動是班主任最重要的育人途徑之一。班級活動是和諧師生關系、生生關系、親子關系的橋梁,是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在真實的活動體驗中,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識更易得到提升,并轉化為道德行為,從而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活動育人;班級活動;道德認知;道德行為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9-0031-05
【作者簡介】徐峰,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初級中學(江蘇蘇州,215200)教師,一級教師。
一、班級活動育人的意義及價值
活動育人是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真實的活動體驗中,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識更易得到提升,并轉化為道德行為,從而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教育部2017年發布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各中小學“要精心設計、組織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教育活動,以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尤其應該重視班級活動的組織和實施。
從我多年的帶班工作實踐出發,從育人的效果和學生的發展來看,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系列持續的班級活動是最有利于學生成長的德育途徑。對于班集體來說,班級活動是形成健康班集體的助推器;對于學生個體而言,班級活動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認識他人與自我,適應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相比傳統的教育方式,班級活動的內容更加多元,涉及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活動的形式也更加生動活潑,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二、班級活動組織和實施的原則
在班級組織和實施班級活動,發揮班級活動的育人作用,我認為首先要堅持以下原則:
1.教育性原則。
班級活動在學校育人的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良好的班級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陶冶情操、增長才能。班主任開展班級活動要全面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讓活動富有教育性。
2.主體性原則。
組織和實施活動的目的是育人,只有學生真正參與了,育人的目的才有實現的可能。班主任要站在學生立場上,從學生成長的實際需要出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學生參與活動的自覺性和需求性作為活動的關鍵。班主任應將活動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同伴教育。
3.廣泛性原則。
班級活動不同于學?;顒?,班級活動的開展要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進入青春期的初中生,特別希望獲得別人的關注,希望展示自我。班主任要積極引導,盡可能做到公平合理地安排和分配班級活動中的角色,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現自己的價值。
4.創新性原則。
班級活動的開展和實施以育人為目的,班主任在開展活動時要敢想,更要敢做。每次班級活動的設計要盡可能做到新穎、有趣、別具一格,否則,即使是再好的教育內容,也會因為缺乏新意而大打折扣。
5.適應性原則。
班主任應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仔細分析和研究班級學生的情況,從而確定活動目標,整合、挖掘優質的德育活動資源。具體說,班級活動要處理好以“人”為本和以“我”為主的關系,要盡可能為每位學生提供獨立創造和親身經歷的實踐機會。
三、活動育人的班級實踐
班級活動可以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體驗個人同他人、集體、社會的關系,并在實踐活動中踐行社會道德規范,提升綜合素養。
1.組織班級主題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
班主任建班育人的首要任務是建設一個富有凝聚力的班集體。剛進入初中的學生,對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和陌生感,班主任在建班之初要盡快拉近師生和生生間的關系,營造一種溫馨的班級交往氛圍。我在建班之初首先會開展“我們是一家人”主題班會活動,為學生搭建一個增進了解、展示自我的平臺。我請學生和班上的所有任課教師用不同的方式介紹自己、展示自己,學生們有說的、有唱的、有演的,甚至還有合作小品的?;顫姷男问胶芸煜藢W生在新的環境中的緊張感和焦慮感,增進了師生和生生彼此間的了解,而我也在其中發現了不同學生的不同特質。在學生們彼此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我會繼續開展“凝聚你我他”團隊拓展活動,鼓勵學生合作進行各種團體拓展訓練,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進一步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經過以上兩個活動,我們的班級基本形成了和諧溫馨的氛圍,此時我會繼續開展“我的班級我做主”主題活動,發動全班學生和全體任課教師共同參與,確定班級口號、班訓、班級公約等。此外,我還有一個保留活動,我帶的每一個班級都會有一個“集體生日周”活動。我規定,每月的第二個星期一集體為當月過生日的同學舉辦一個小型而“隆重”的生日會,生日會的具體組織實施全部由學生自主安排,而我則會精心為每一個學生準備一份小禮物。通過這一系列凝聚人心的主題活動的開展,我們班的集體凝聚力和學生的集體意識大大增強。
2.開拓校外實踐活動,激發學生成長的力量。
校外實踐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其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且,校外實踐活動擴大了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空間,學生從封閉的教室走向博物館、社區、企業等不同的新環境,會產生與日常不同的學習感受,這些都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開展班級主題活動的基礎上,我和家長委員會的成員們一同策劃和組織“體驗勞動 其樂融融”親子游活動。我組織家長和學生到吳江濕地公園進行義工勞動。學生們身穿黃馬甲,頭戴小紅帽,一手持著垃圾夾,一手拿著垃圾袋,認真拾撿垃圾,以實際行動美化市容市貌;學生和家長一同體驗勞動的快樂,他們到菜地里摘菜,到小池子里抓魚,和家長們一起洗菜、做飯,自己動手做出一道道美味的佳肴,并與家長一同分享勞動的成果。校外實踐活動為學生單調、枯燥的學習帶來了生活的氣息,而且活動中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也和諧了家庭親子關系,真是一舉兩得。 集體生活讓學生真正成長起來,讓他們有機會感受到不一樣的學習環境,有效補充了學校教育的缺失,讓學生有機會深入體驗和感悟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學生在校外實踐活動中不斷理解和思考生活的本意,并通過這些真實的體驗,成長為具有責任感的社會小公民。為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每年都會指導學生利用假期開展校外實踐活動。2018年,我結合學校的研究性評比活動,帶領學生開展了“吳江區太湖水資源調查”活動。我指導學生們制訂調查計劃,實地考察吳江段太湖水的水質,拍攝圖片,收集一手資料,撰寫研究報告。置身于太湖邊,視覺的沖擊給學生們帶來了強烈的情感體驗,他們感受到了太湖水質被破壞程度之深、當地居民保護環境意識之淡薄。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對身邊的環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激起了他們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3.開展節日主題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學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傳統節日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對于弘揚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在的一些學生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不尊重父母師長,缺乏感恩之心的現象非常突出。針對這一現象,我結合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在重陽節當天開展了“日行一孝”主題活動?;顒又?,我帶著學生了解重陽節的習俗,感受中國“孝”的傳統文化;我帶著學生動手做重陽糕,培養他們動手實踐和創新的能力;同時,我還開展“我為長輩做件事”活動,家校合作,讓家長們參與到班級建設中來?;顒又?,學生真正學會了如何關愛長輩,將優秀文化內化為自己的一言一行。
此外,我還結合學校的讀書節,開展不同形式的讀書活動。如我組織學生開展了“詩歌進社區”活動,這個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所學的平臺,增強了他們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我還對學校讀書節活動進行了“翻新”,開展了“今天我是朗誦者”活動,學生們制作“讀書心得”音頻,班級進行評比,獲獎者的心得音頻在班級微信群或是學校公眾號里進行“展示”,這些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的積極性。
總之,建設一個優秀班集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班主任用心、用情、用智慧。班主任只有要用好“活動”這一育人載體,不斷開拓創新,改進教育方法,才能建設一個團結向上、積極進取、具有凝聚力的班集體。
附:“努力奮斗 堅持夢想”主題班會課設計方案
一、教育背景
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痹诔砷L的道路上,越接近成功越困難,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不可半途而廢。進入初三后,我發現部分學生開始變得缺乏斗志、不思進取,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得過且過。面對即將到來的中考,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在班里開設一次主題班會課,提振學生的信心。
二、教育目標
1.通過身邊的榜樣和活動體驗,讓學生認識到努力與堅持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2.讓學生明確努力堅持的方向,并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
三、活動準備
準備背景音樂《怒放的生命》和兩則典型案例視頻,準備游戲環節需要的道具和心理品質測試表。
四、活動過程
(一)觀看視頻,領悟“努力與堅持”
1.播放學校運動會上男子4×100接力賽最后選手反超的視頻。
2.播放蘇州吳江“水晶球男孩”倪振威的視頻。
3.看視頻后討論:這些運動員為什么能在最后實現反超?倪振威的事跡給你最大的啟示是什么?
【設計意圖】視頻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兩個案例都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的事情,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二)交流討論,感知“努力與堅持”
1.測一測:我是不是一個肯努力與堅持的人?填寫心理品質測試表。
2.夸一夸:夸一下自己心目中既努力又堅持的同學。
3.議一議:是什么原因讓我們放棄了最初的夢想?
【設計意圖】通過測試,讓學生對自己是否是一個努力、堅持的人有所了解;通過學生互相評價,讓學生知道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通過討論,引導學生自己查找存在的問題,深入自省。
(三)集體游戲,體驗“努力與堅持”
1.分組進行游戲:第一、二小組進行2分鐘鼓掌游戲,看哪個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拍得最多、堅持得最久。第三、四組進行分黑白芝麻游戲,看哪個學生能堅持分完。第五、六小組進行理線團比賽,看哪個學生能在最短時間內整理好。
2.教師提問:在剛剛做游戲的過程中,當你遇到困難時,你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
【設計意圖】主題班會課的目的是要育人,育人的最好方式應該是“寓教于樂”。學生在游戲中體驗了堅持帶來的幸福感以及做人的道理,“小”游戲中蘊藏著“大”道理。
(四)實踐總結,學會“努力與堅持”
1.教師提問:從“水晶男孩”的奮斗過程中你學到了什么?結合一??荚囈约捌綍r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況,談談我們應該做一個怎樣的人?具體從哪些方面做?
2.填寫“奮斗卡”。
3.小組互相交流。
【設計意圖】活動最后環節由知、情、意上升到行,學生直面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五、班會反思
主題班會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點是班會主題及素材是否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是否能讓學生明白“努力與堅持”的意義。通過本節班會課,我希望學生對“努力與堅持”有更深入的理解。本節班會課緊緊圍繞區教育局實施的中小學“德善”品格課程實施方案中的“努力與堅持”這一話題,采用了視頻、照片、游戲等生動活潑的內容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題班會課上的各種素材都來源于學生實際生活,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在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中得到了歷練、提升和成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