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活動中發現在科學探究中成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思考一:以教師簡單講授替代學生自主探究
在我們日常教學中,面對一個探究環節,有的老師選擇將自己的想法先告訴學生,或者讓學生按照老師預設好的進行思考;而有的老師卻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真正的享受探究的樂趣,展開想象的雙翼。
案例1:《聲音的高低》一課中,學生在了解了聲音有強有弱,有高有低之后,A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聲音高的就一定聲音強嗎?學生們意見不一,此時A老師接著問:能不能舉一個聲音高但是不強的實例,或者你們發一個聲音來反駁一下這個觀點。于是在學生的示范表演中,順利得到答案。B老師卻是這樣處理的,首先提出問題:聲音的高低與聲音的強弱有關系嗎?如果有,是什么關系?接著讓同學們進行交流,預測可能性。然后B老師開始從方案的設計、材料的選擇、實驗的效果來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通過自主探究,匯報交流,最后同學們有了自己的發現。
案例分析:同樣的問題,教師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效果截然不同。學生們在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時,如果能完整經歷探究過程,對于思維的訓練大有益處。
思考二:以播放視頻或閱讀資料的方式替代探究活動
在科學課中,老師們經常喜歡以播放視頻或閱讀資料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科學奧秘。還有一些老師卻喜歡設計一些探究活動,讓學生從探究活動中明晰科學道理。
案例2:《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一課中,有一個探究鳥喙形狀為何不同的活動。C老師在課前為學生們準備了視頻資料,講到這個問題時播放了相關視頻,同學們在視頻中了解到原來鳥喙的不同是因為鳥類為了適應環境,所以進化出了不同的鳥喙。而D老師是這樣處理的1.出示情境:老師看到一只受傷的小鳥,想收養它,要喂什么食物呢?2.出示實驗材料:鑷子、夾子、剪刀、小米、豆子、蟲子,并說明其中鑷子、夾子、剪刀分別代表不同鳥的喙。3、出示實驗要求:試著用不同的鳥喙夾起不同的食物,同時思考,哪種形狀的鳥喙比較方便夾起小米?哪種能方便地夾起豆子?哪種又可以夾起蟲子?為何同樣是小鳥,鳥喙卻不同?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實驗,并記錄下數據,進行分析,最終得到自己的結論。
案例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學生雖然從視頻或資料中了解到了相關知識,但這種知識是浮于表面的,不是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收獲的。所以如果我們能夠為學生多設計一些探究活動,相信學生的科學素養會得到明顯地提升。
思考三:以老師發現替代學生發現
在科學實驗課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這樣的現象:老師在某個探究結束后發覺學生回答的并非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用很簡單直接的方式把學生帶到所謂的“正軌”上,或者用自己的發現替代學生的發現。
案例3:《做一名小科學家》一課中,為了讓學生了解重心的概念,G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探究活動,先出示平衡鳥裝置,學生發現小鳥只用嘴尖就可以站立在桌角,感到非常神奇。這時老師適時提出問題,為什么平衡鳥可以穩當地站立在桌角?學生帶著問題開始思考,并小組討論。然后學生開始匯報,有的學生發現的是因為嘴尖的材料不同,有的學生發現的是因為老師擺放的位置不同……一直沒有聽到關于重心的回答,老師沉不住氣了,開始引導學生:你們是不是發現平衡鳥哪一部位特別重呢?看學生還沒有反應,老師直接引導學生試試翅膀與身體的重量有什么不同。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了翅膀較重,于是老師立刻說,原來秘密在這里,是因為平衡鳥的重心靠前,所以能讓平衡鳥站立的很平衡。另一個H老師,在這個環節采用了另一種方式,首先開始玩平衡鳥的活動。只出示一個要求,讓平衡鳥站立穩穩地站立起來。學生們在這個活動中不斷地失敗,不斷地嘗試,最終取得成功。在不斷的嘗試中,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發現。接著老師拋出問題,你們覺得平衡鳥有什么秘密嗎?讓學生自己去觀察、討論,再結合同學們的匯報,開展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輕松地發現了平衡鳥的秘密,取得收獲。
案例4:《動物 植物 人》一課中,在探究活動尋找兔子和蘿卜不同點和相
同點時,一位老師直接讓學生去說出兔子的特征、蘿卜的特征,學生在這一環節回答得比較好,都能很容易地找到各自的區別。老師接著問,那兩者中間是什么意思呢?此時學生感到了為難,不知道應該從何處手。教師趕緊引領學生:你們覺得這個部分,是什么意思啊?學生這才慢慢回過神來說:好像是兩個都有的。教師立即說:是的,真聰明,確實是兩者相同的部分。 另一位J老師授課時對此環節進行了如下的改進:首先,教師給出一個圈,讓學生說出兔子的特征;接著出現另一個圈,讓學生說出蘿卜的特征。這兩個圈先是各自獨立,看似毫不相關。接著教師再將兩者接近,邊接近邊問學生,此時兩個圈里的內容有沒有變化?隨著兩個圈慢慢接近,開始有了變化,當兩個圈最終有了重疊時,老師此時停下來,你們有什么發現?學生在經歷剛才的探究環節后,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案例分析:通過上述兩個案例我們不難發現,不能以老師自己的發現代替學生的發現,要為學生設計出有趣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獲得科學素養的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課,應該以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為終極目標。所以要求科學教師能針對教學內容設計出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不能以教師的簡單講授、播放視頻、資料搜集匯報等方式替代了學生自主探究活動。要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收獲快樂、在探究中收獲自信,最終獲得科學素養的提升。
【作者單位:揚州市邗江區蔣王小學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