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培養小學生猜測能力的做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內容應有利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交流等數字活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積極提供有利于學生數學活動的內容,同時也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能力。而猜測和猜測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也不容忽視,猜測是一種思維活動,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猜測是驗證的前提。那么,怎樣進行猜測能力的培養呢?
  一、更新觀念,鼓勵猜測
  在教學中,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經常忽略學生的猜測,因為,學生的猜測需要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說明原因,而且一旦放手,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其實不然,學生猜測也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它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大多數學生的猜測過程就是教師所要講解的過程,與其教師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教學,不如鼓勵每一位學生大膽提出假設或猜測,然后說猜測過程,讓學生在猜測過程中,發展學生思維,培養能力。
  二、創設情境,引發猜測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欲望。要培養學生猜測能力,教師也要積極創設猜測情境,引導學生不滿足于已有的現成結論,善于用背景材料引發新念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猜想或假設,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創好奇情境,引發學生猜測
  在教《10的認識》時??蓜撛O這樣一個情境:“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魔法袋子,里面裝著一些玻璃球。我們先來做個游戲,老師請一位小朋友上來抓一把玻璃球,看看你一把最多能抓幾個,老師能很快猜出剩下的數。你們相信嗎?”經過幾輪的測試,教師都能正確說出答案,這有什么奧秘呢?讓學生試著猜,這樣同學們以求知的最大欲望進入了學習。
  2.創比較情境,引發學生猜測
  教師充分利用知識間的聯系,創設能讓學生比較的情境,使學生在比較中大膽提出猜測或假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以創設: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習的復習商不變性質是怎樣的?你能舉一個例子說明嗎?”
  “分數的基本性質又是怎樣的?”
  “大家想一想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現在大家猜一猜,想一想比有沒有這樣的規律,規律會是怎樣的?”
  同學們根據以上條件進行猜測,很容易就會猜測出它們之間的規律,有助于學生猜測能力的培養。
  3.創歸納情境,引發學生猜測
  在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有許多規律是由歸納的方法得出的,教師在教學這類例題時,要提供充分的材料,創設能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引發學生猜測的情境,抽象出規律,達到目標。如教學商不變性質時,教師可以創設:
  12÷3=4
  120÷30=4
  1200÷300=4
  12000÷3000=
  120000÷30000=
  學生通過對被除數、除數以及商的觀察比較,讓學生猜一猜下面兩個得數是多少,然后抽象出規律。
  三、加強驗證,促進猜測
  在教學中學生的猜測后要及時進行驗證,因為驗證猜測結果是培養猜測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猜測的結果進行驗證,通過驗證其正確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促進學生猜測,培養了學生的猜測能力。例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聽到學生們的“ye”聲時,那是學生們的猜測或解答與正確答案相符時所發出的,此時同學們是很興奮的,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有助于對知識的掌握,也說明了驗證對猜測有促進作用。 我們在教學中,當引導出規律或性質時也經常要求學生進行驗證,一方面是證明規律或性質的正確性,另一方面也是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例如在教學完能被2、5整除數的特征后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提出:
  “同學們,請你說一個數,老師來猜一猜能不能被3整除”。
  學生出數教師猜,學生驗證,發現老師都猜對了,為什么呢?
  師:“同學們 現在老師來出數,你們來猜?!?
  老師出示數字,學生猜測,發現有時會對,有時又錯了。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請你們認真觀察這些數字,猜一猜有什么規律?
  學生進行觀察猜測,待學生猜出結果后及時加以驗證,是不是所有數字都是這樣的?讓學生有效地接受新知識,也促進了學生進一步猜測,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提供學生進行猜測的內容,積極創設能夠進行猜測的情境,讓學生在猜測中發展思維,培養能力。
  責任編輯 龍建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2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