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幾點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眾所周知,數學學科與我們的社會生活關系最貼近。因此,我們可以考慮在數學學科的學習方面引入生活實際問題,生活情境教學方法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來說,是一種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的教學方式。筆者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的方法,不僅有利于數學教師開展教學工作,而且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課堂所學內容。接下來,筆者將就自身對于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做出解釋,并且將提出如何更好地開展這一方法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生活情境;理論知識;實際生活結合;小學階段;教學工作
我們常常認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也可以通過生活去進行教育。我們學習到的許多教育知識,往往都是通過生活來體現的。另外,不論我們接受的是哪一領域的理論教育,都可以通過日常實際生活來做出合理解釋。因此,我們也可以將日常生活中的東西,引申到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中去。這種教育教學方式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這種教育教學方式我們發現,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渴望更強烈了,并且他們在學習數學知識時都樂在其中。
一、 選擇合適的生活情境內容來指導小學數學教育工作
所謂的合適的生活情境,即要求數學指導教師選擇的情境內容,必須是與小學生心理特征相符合的。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由于剛剛開始接觸這個外界環境,初次脫離家庭中父母的庇護,他們對于在校園中和課堂中遇到、聽聞的一切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知欲望。因此,他們很容易就對數學指導教師提出的問題充滿好奇心。在這種情形下,數學指導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作用,讓其能夠把探知欲望完全放在數學知識點的學習方面。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情境內容必須是健全的,不會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造成不良影響。其次,再將其引入到實際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中去。例如:數學指導教師在對二年級的小學生進行“比較大小”,或者“比較多少”的問題方面。首先,在比較物品的舉例方面要簡單,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范圍,過于復雜,難度過大會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況,甚至害怕學習數學,這樣就會適得其反。其次,再結合學生和教材內容,出示例題讓學生進行數量或者質量的比較工作,讓學生掌握課程內容。最后,舉例時如果講得水果、梨等物品數量,可以乘機創設情況,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工作,比如,讓學生懂得謙讓(個體比較大的水果謙讓給長輩,或者是比自己年幼的小伙伴等),以此來間接教育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該怎樣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 利用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導入教學知識點新內容
數學知識點內容的種類很多,涉及范圍很廣泛,包括:方程式的計算,整數的加減乘除,小數的加減乘數,數位的讀作與寫作,方程的應用等。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形式為:數學指導教師在課堂教學工作一開始,就直接進入新數學內容的灌輸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大腦思維往往還沒有反應過來,甚至學生沒有進行過任何的預習任務,在接受新的數學內容點教學時顯得手足無措。因此,數學指導教師在完成每一次教學任務之后,都要告訴學生下節課要學習哪些知識點,并且教學重點是哪些。除此之外,就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生活情景內容來引入相關知識點內容。例如:當講到“分數的書寫”和“分數的比較”是,可以利用分水果的實際生活情境來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利用生活情境進行舉例:小剛家有五個蘋果,六個橘子和七個香蕉,問:每一種水果占水果總數的幾分之幾?首先,我們計算水果的總數目等于十八個;其次,五個蘋果就是十八分之五,六個橘子就是十八分之六,七個香蕉就是十八分之七。之后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問:將十八分之五,十八分之六,十八分之七由小到大進行排列,通過幾種水果的數目我們可以知道蘋果的數目<橘子的數目<香蕉的數目,因此得出結論:十八分之五<十八分之六<十八分之七。
三、 利用生活情境來加深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對于知識點內容的理解
小學生由于剛開始接觸數學學習,再加上他們的大腦思維還處于發育階段。因此,這個階段的學生還不能夠做到在完成一堂課的數學學習以后,就很快理解和將數學指導教師講述的內容記憶下來。盡管數學指導教師在講述完一個知識點之后,還會利用課后習題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鞏固學生的知識點記憶;但是對于學習能力水平較差的學生而言,這一方式并不能夠促進他們的學習。而且學生在進行課后習題的書寫時,往往很容易犯錯,錯誤積累的多了會磨光他們的做題耐心。因此,數學指導教師必須找到一種可行的方法來使學生對于新的知識點內容印象深刻,這種可行性的方法就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帶入生活情境引導教學。例如:在“統計學”授課內容上,如果數學指導教師只是單純地告訴學生“統計學的定義”,很難讓學生真正了解這一知識。最高效的統計學知識點學習授學,可以是以生活情境活動的形式進行:讓學生對同班同學的愛好,以及個人習慣做出統計工作,并且將收集到的統計信息以扇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形式表示出來。學生通過自身作為統計員的方式,去進行統計學相關內容實踐工作,能夠更全面地了解統計學要點。另外,學生在完成統計工作之后還要做出統計圖,這樣又二次加深“統計學”涉及內容的學習印象。
參考文獻:
[1]趙明.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N].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
[2]李孝玲.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情境創設[J].新課程(小學),201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