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平面鏡”課堂教學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是通過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來探究實驗在初中物理中的應用,通過探討、設計并制定出行動計劃和教學方案。
  關鍵詞:平面鏡;課堂教學;課堂思考
  一、 引言
  本文指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給出對應的解決策略,讓教師可以在具體的教學中逐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從而達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通過整理教學的思路,在教師如何教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反應來進行反思,從而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探究,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對其進行改善,達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 課堂教學中對教師活動的觀察與反思
 ?。ㄒ唬?觀察
  任課老師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內容來制定科學合理的實驗,在做實驗之前要給學生分發物理實驗報告,然后讓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探究,通過“平面鏡”這堂課來讓學生明白水中倒影的相關知識和理論,讓學生根據課堂內容展開深入的思考。在課堂之中,學生思考的時間不是很多,而對于問題的引導更應該細化,比如在實驗中,器材主要是一塊平板玻璃和兩支高度相同的蠟燭以及鐵架臺。在進行實驗時,要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鏡,通過鐵架臺的夾子把玻璃板夾住,面對學生,在桌面上放上玻璃板,玻璃板上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如此玻璃板后側就可以看到蠟燭的像,再通過蠟燭和玻璃間的距離的調節,讓學生能夠觀察并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不要著急讓學生給出結論。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的時候,不知道怎么做,自然設計也就有問題,對此,老師要給予合理有效的指導。學生開展實驗的時候,老師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學生們一起做實驗,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生如果遇到什么難題,教師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要學生直接進行問題的分析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和能動性,引導他們說出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這樣做好處有兩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二是培養學生自己思考的能力。在實際的操作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往往是不一樣的,應進行完善,對此展開深入的彌補。
 ?。ǘ?反思
  教師要根據教學方案進行教學設計,并加強情境方面的引導,對于學生在實驗中發生的錯誤要及時應對,幫助他們改正。教師必須能夠仔細觀察學生在操作中的問題和錯誤,對此進行實時的引導。但是實際情況中,教師在課堂中的表現比較傳統守舊,為了某種模式而進行。在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往往以自身為核心,在自身的教學當中不能放開手腳,努力去干,而且會將實驗方法有意無意地透露給學生,所以教師從某種程度上要對學生適當放松。
  三、 對學生活動的觀察和反思
 ?。ㄒ唬?觀察
  學生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模式實驗時,教師沒有說明具體的操作步驟,而是要學生自己來提出問題來進行操作,盡管學生們對此表現得不太適應,但還是在老師的指導和帶領下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而讓探究式教學得到充分的利用,每一個小組的學生就可以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下,制定自身的實驗方案,但是如此的實驗方法確得不到想要的實驗結果。實驗報告單僅僅起到引導的作用,根本不能與探究式教學相比。探究式教學會讓學生更有目的性,懂得自己想要做什么,通過自己給自己設立目的來讓學習變得更具效率。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會用探究的方式來找出相關問題,設立適合自己的實驗方案,并且進行相關的實驗。分組中的大部分學生都可以認真完成實驗,而個別的學生則不能在實際的教學中懂得如何來做,怎樣來具體地開展實驗,不能正確地領悟老師的指引,自主意識也顯得令人堪憂,至此會造成實驗過程中的錯誤。針對此種情況就需要讓學生自己解決或借助其他學生進行解答,來發現問題,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而對問題展開更為深入的了解。
 ?。ǘ?反思
  對于學生來說,是第一次進行探究式實驗,對于具體的操作步驟還不太了解,對于要采取的措施也不熟悉,所以就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但是實驗方案顯得不夠周全,往往會引發錯誤,難以找到正確的解決方式。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受傳統方式的影響,不太適應探究式的學習,而且還不能離開教師的指導,但是在實際課堂中,學生往往喜歡自己動手進行操作,自己去思考尋覓問題的答案,進行探究式的學習。這一活動使學生的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成為了學習的主動者。
  四、 對教師訪談和學生課堂記錄表的反思
  課后筆者也找任課教師進行了訪談,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后進行了報告記錄表的填寫。在訪談中,教師對于探究式的教學還是持肯定態度的,認為其能解決學生的相關問題,增加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平面鏡的成像規律學生可通過實驗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后得知。學生在課堂上也表現得更加活躍,同時教師也提供了更多的時間來讓學生能夠進行實驗,提高了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也得到了增強。
  課后學生在做課后作業的時候,通過對當天實驗的回想能夠在腦海中對于平面鏡成像這個現象有明確而清晰的認識,讓我們能夠了解到相關情況,而學生能夠明白實驗中所存在的問題,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做實驗,確立實驗的目的,設立合理的實驗方案,從而讓具體的問題得到具體的分析,讓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學生也會在小組合作中逐步得到更多的參考意見,使自身可以在小組中接受評價和評價他人。同時,學生們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提出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建議和看法,能夠感受到實驗的快樂,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在實驗過程中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五、 研究小結
  通過計劃、觀察、實施和反思,教師可以對探究式教學有更深層次的掌握,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借助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等方法來增強教學效果。同時,教師可以在探究式教學中轉變自身的角色,給學生提供廣闊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挖掘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徐學福,宋乃慶.20世紀探究教學理論的發展及啟示[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27(4):92-97.
  [2]王秋等.探究學習的歷史沿革[J].化學教育,2017(11):16-17.
  作者簡介:
  張浚賢,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高新區吳淞江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6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