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被需值教育在提升高職院校教學效果中的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其目標就是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當前,由于社會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對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持續增加,而作為高等教育的關鍵的一部分,高職院校為了最大程度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全國范圍內對教育課程進行了改革,被需值教育作為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原創性的教育理念,自從提出就備受關注,把被需值教育貫穿于新的課改和教學方法,對提升高職教育教學效果有積極作用。為此,本文詳細論述了被需值教育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發展,以供參考。
關鍵詞:被需值教育;高職院校;教學效果;作用
被需值教育就是旨在提升學生被需要的素養及其價值的教育。對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而言,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所以,在高職教育中要充分發揮出教學的價值和作用,進而助力學生全面發展自身能力,以供社會所需。
一、 被需值教育在高職教學中的意義
?。ㄒ唬?被需值教育可以拉近師生關系
對于學生而言,其不管在哪個階段的學習中,均需要被肯定和認可,對于高等教育來說,此點不突出,多數時候老師會對優秀的學生更加關注,而忽視其他學生,學生多數均是自我學習,老師也并未真正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顯然是高職教育的不足。隨著教改的持續推進,倡導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并使學生可以主動積極學習和交流,老師要努力和學生成為朋友,成為彼此的必需品,一旦此種關系成功塑造后,會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可以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并有效提升成績,所以被需值教育,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ǘ?被需值教育可提升學生責任心
當前很多學生均是獨生子女,并未受過苦,所以也沒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泉州輕工職業學院提出的被需值教育,旨在通過教育使學生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培養其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同情他人的情感、滿足他人要求的能力,從而達到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能夠使學生責任心得到培養。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中,要基于被需值教育的課程構建,同時充分體現出被需值教育的環節,如,可成立小組進行實踐,小組成員需要對自身的學習任務加以明確,并且分工協作,將責任都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在整個任務中,每個人都要負責一個小任務,即具體的工作,這樣,可以為整個組盡力,使自己被需值提升。
?。ㄈ?“被需值”的提升,利于自身人格完善
當前,高職教育既要體現社會價值同時又要體現育人價值。高職教育通過提升學生素養和技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但實際上,多數院校將目光放在招生就業上,忽視了學生人文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高職院校一旦背離了育人的教育,也就名存實亡了。檢驗學校教育成功的標準,就是看培育出來的人才是否被社會所需。社會對人才有多元化需求,當你被他人需要時,你又可以恰好滿足社會需求你,則你的價值就會體現出來。因此,事實上人和人是一種被需求關系,在滿足他人需求時自身沒有損失,而是對人格的一種完善,也可以充分體現出自身的價值。
二、 提升“被需值”的高職教育策略
?。ㄒ唬?提高實踐教學的效率
高等職業教育和行業以及企業的需求緊密結合,并以培養出一畢業就可上崗的社會型人才為目標。然而,在具體教學中,由于教師的知識結構、設備的陳舊落后,以及校企之間缺乏深入的合作,從而使得實踐教學和預期效果相差甚遠。最近幾年,泉州輕工職業學院根據國家教育方針,堅持基于產業發展設置專業,按照企業需求開設課程,以“實用”為目標確定專業課程、制定教學計劃。在課程實用化的過程中,以職業崗位和職業需求為依據,貼近技術和工藝設計課程內容,開展“現代學徒制”“二元制”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立足五大股東企業的主營行業,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二級學院,開設“安踏”班、“恒安”班等訂單班,首創“教、學、做”三位一體的教學法,變革傳統教學,取得顯著的辦學成效。
(二) 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入國、省賽項目內容,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最近幾年,參加國家和省級比賽的隊伍很少,甚至參加比賽的隊伍也總是同一支隊伍,此種現象是不可取的。我們需要每個人都要積極參加比賽,并為之做好準備。這樣就需要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將國家和省級競賽項目進行融入。平時就要專注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團隊合作是提高學生責任感的有效途徑,在項目團隊合作中,學生們不但可以互相交流,表述想法,還能夠溝通情感,最終要的是可以切實體驗到成功后的喜悅。在項目教學中,使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得以鍛煉,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同時也利于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使學生更具責任感。在項目活動中,學生會感知集體的重要性,自己可以努力為企業爭得榮譽,貢獻力量,有效提升社會責任感,并可以為他人提供服務,成為他人所需要的人。
?。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被需值課程建構與教學體系的實施,都要以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師培養為核心。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其教育主體無疑就是教師,所以,教師的歸屬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教育教學的最終質量。而教師對學校的需要、學校對老師的培訓以及對教師的重視度,均是教師歸屬感的主要來源。而穩定的師資團隊,是高職教育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所以,學校要定期培訓教師,并且最好每年都安排老師去參加國家以及省級骨干教師培訓學習,這樣,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夠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教育部門課程改革的原則和政策,所有老師均要積極參與課程改革中去,持續探索教學實踐,教學改革是促進教師不斷思考和探索,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
總之,被需值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不管是對學校領導、老師亦或是學生而言,均是一種新的挑戰和考驗,其研究和實踐意義不菲。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持續摸索和實踐,不斷在實踐中反思和總結,并逐漸成長、成熟,在高職教育中,將被需值教育理念全面突顯出來。
參考文獻:
[1]張琰.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研究[D].武昌:湖北工業大學,2012.
[2]李源.職業院校教師職業倦怠及相關因素調查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4.
[3]孫秀山.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職稱量化考核的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吳文彈,福建省泉州市,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