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謀而后動 行則有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課改向縱深推進,新課標新鮮出爐,新教材行將實施。要適應這種變革,教育的相關方應各司其職,調整決策、管理和實施的思維,對教學進行宏觀性的統籌規劃和布局,并落實在教學的實處。抓好過程的管控,再輔之以配套的科學評價機制,新課改的應有之義才能彰顯出來。
  關鍵詞:新課改;新課標;轉變思維;統籌規劃;科學考評
  2017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正式版頒布,為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學科建設及教學指明了方向;而原定于2018年秋全面使用新教材計劃的推遲,為新課改有序、有效展開爭取了寶貴的緩沖時間。這段時間,如果能夠精心謀劃,科學理性地把相關后續工作做實,新教材的實施就能夠順暢推進。從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來看,下面幾個方面的前置性工作需要縝密布局,精心設計。
  一、 轉變思維,積極應對
  把試驗版的課程標準與新課標進行比較后不難看出,由于二者所處的時間節點不同,時代賦予語文學科的使命不同,其在指導思想和具體實施的要求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
  從宏觀上看,不論局部和細節怎么變,大的方向和指導思想不能變;從學科教學的層面看,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與之相對應,課程教學要達成的目標也應作出相應的調整?!半p基教育”是特殊時代背景下對特定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不可否認,在雙基目標指導下,確實培養了許多各行各業急需的人才。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國家所需人才的結構和類型也發生了新的變化。而應試教育對教育本義的片面、狹義的理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成長與發展。在這種內外因素的雙重作用下,素質教育應運而生?!八刭|”指向的是人類本體,不僅僅局限于知識和技能,更關注人的思想和精神。這種對人的生命本體的觀照,實則是對教育正途的回歸。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爸R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素質教育包含的三個維度,這其中不僅有靜態的結果,更有動態的過程;不但有固化的知識,而且有充滿質感和溫度的情感態度。這種客觀與主觀,過程與結果的雙重架構與布局賦予了教育更為豐富的內涵。
  經歷了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從“雙基教育”到“三維目標”的突破與變革之后,語文學科教學涉及的教材體系和人的思想、理念等都需要進行“重新洗牌”。而隨著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時代對培養人才的要求變得更加細化。以“三維目標”為教學指導思想的素質教育因過多關注結果而疏于對過程的落實,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沒有徹底清除,使其逐漸顯示出無法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一面。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學科核心素養”為教育目標的“新素質教育”應運而生,成為教學的主旋律。教師作為教育的執行者要勝任被賦予的教育使命,加強理論學習,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武裝自己。
  二、 統籌規劃,博采約取
  社會和生活有多寬,語文學科包括的內容就有多廣。新課標對新時期語文學科的教學從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進行了系統地設計。理論要落到實處,必須有可操作性強的抓手做保障。語文的生活化和社會性決定了其關涉內容的豐富性。語文的學習,從空間上看,包括課內和課外兩個部分;從時間上看,包括課堂教學時的學習和課堂以外的自主學習;從學習的屬性上看,課堂學習多是共性化的,是師生以教材為媒介進行互動,目的是習得知識、開闊視域、增長見識,課外學習則帶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學習者可根據自身的需求,結合自身的實際,選擇相關的內容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就語文素養的養成與提升而言,只有共性與個性、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才能收到良好地學習效果。
  語文無界,但又有界。面對浩繁的學習資源,個人受時間和精力所囿,不可能窮盡所有。雖然“雜取種種,合成一體”對語文素養的提升大有裨益,但亂而無序則可能會導致事倍功半。因此,不論是學習之前還是學習之中教師都應該對各項活動作出科學有序的安排。為了確保語文教學的有序推進,在總的教學目標的框定下,教師應根據不同學段對教學目標進行分解,化整為零,這樣具體操作起來才能見成效。學科教學目標的落實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如果脫離教學實情,艱辛的付出有可能換來低效、甚至無效的結果。
  為了避免落入空泛的窠臼,與課程教學有關的教育者各司其職是前提保障。在“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統攝下,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實首先需要與之配套的教材。教師沒有系統完備、編排科學合理、實用性強的教材,教學就沒有切實的抓手,教學目標的實現就失去了依托。新課標就語文教學各項目標的實施提出具體的要求,并把課程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同時,針對不同的目標提出了相應的學習任務群,對學生各自承擔的任務提出具體的指導性意見。三種課程教材在整個語文學習系統中承擔教學任務的側重點不同,21個學習任務群在操作時具體的目標指向也有差異。有了宏觀理論的指導,再以具體的教材為媒介加以落實,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就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看,盡管各自指涉的內容不同,應達成的目標也不一樣,但要把理論變成現實,必須輔之以大量具體的學習材料。這些學習材料不僅要有量的保障,而且要有質的保證。從教材編選的體例看,文選類依然是主體。文學是文化的承載,蘊涵著豐富的審美元素。這種把審美與文化融為一體的材料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與提升發揮著重要作用。不過,由于三種教材在整個教學體系和考查系統中所處的位置不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首先,合理規劃,科學設計,然后再對相關材料進行篩選整合,根據具體的情況作出取舍。語文學習是由課內和課外雙維時空構成的,與之相對應的學習材料除了共同性的配套教材之外,還要有豐富的課外讀物。從教學的層面看,課外讀物所起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要高于通用的教材。但是,在客觀考試和主觀學習主體的限制下,學生很難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課外讀物的閱讀上。這樣,為了最大化地把課外讀物所起的作用挖掘出來,教師對浩繁的讀物進行精選是十分必要的。
  三、 量身定制,考評相諧   前面討論的重點是在落實新課改精神和實踐新課標要求過程中需要處理好的關系。一項工程要想成功,除了強化過程和細節的管理之外,對結果的評定也不能忽視。過程推進再順利,方法再先進,如果評價不及時客觀,也算不上成功,新課改的推進也是如此。
  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應達成的目標進行的宏觀規劃產生的直接影響就是導致語文教學的相關內容全方位的調整。傳統的教學思維、教學手段有的已經無法適應新課改的需要。因為是新的起點,所以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鑒。既然沒有成熟的模板可以復制,那么在對教學進行評價考核時,只能在新課標提出的評價機制的框架內,根據教學實情制定可操作性強的測評體系。適應新課標的實行,從國家層面對學科評價進行調整,并對具體的實施提出宏觀性的指導意見。而回歸到教學現場,對學科教學評價時,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多維度的。就核心素養涉及的內容看,有的可以用顯性的數字進行評價,有的無法用直觀量化,這就要求教師在制定測評標準和選擇測評方法時要多方面考慮,盡可能做到“量身定制”。
  就教學評價而言,可以簡單地分成剛性和柔性兩種。在高考作為指導和評價教學最具權威手段的狀況沒有改變的情況下,通過考試對教學進行檢測是剛性的;從語文核心素養的角度看,“素養”雖然滲透到考試的內容中,但不可能用具體的數字加以衡量。這樣,要確保教學評價的科學,柔性的測評手段不能缺少。比如,對語言材料的梳理、篩選、整合,通過對語言材料的閱讀和理解,從材料的組合形式和材料內容的角度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具體的材料,從審美的角度選擇視角進行鑒賞;至于三種文化的理解和傳承能力的檢測,學生除了從閱讀的層面接受思想的浸染,還應從表達的層面進行主體性測試,即圍繞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制定具體可行的測評細則,這樣才能把抽象的測評具體化。用信度和效度較高的測評細則對教學做出測評,得出的權重除了能夠客觀地反映教學的效果,還能夠對教學起到規范和引領的作用。
  新課改的縱深推進,新課標的新鮮出爐,新教材的行將實施,對現實的語文教學與測評都提出了挑戰。圍繞語文學科教學和測評的相關配套措施的跟進,才能保證教學和測評的展開。而教學中處于中心位置的人——教師和學生在新課改背景下應及時調整教與學的思維。盡管高考是最具權威性的評價參數,但就語文學科而言,素質的提高,心性的涵養,人格的提升,不僅關系到現實,更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其人生的色度。因此,要實現雙贏,進行科學規劃、積極做好物質和思想的準備是關鍵。
  
  作者簡介: 陳士同(1973—),男,安徽省皖西經濟技術學校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和高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372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