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高中地理學科“三段?四模塊”課型的多媒體課件呈現要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三段·四模塊”課型理念的推廣和實踐,大大提升了教學成效。要使“三段·四模塊”課型高效發揮作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呈現具有重要的輔助意義。結合高中地理學科的特征和需求,給出了“三段·四模塊”課型下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呈現要點以及需要避免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地理;三段·四模塊;多媒體
  課堂教學革新是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三段·四模塊”課型理念的推廣和實踐,可較好地達成讓學生“課前有所思、課上有所惑、課后有所獲”的目標構想,以問題為引領,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減輕學生在課堂后的負擔,并逐步構建了學生的地理知識結構和地理思維模式。
  “三段·四模塊”課型通過對課堂時間的合理分割,在三個不同環節以問題為引領,引導學生從知識的淺表縱深挖掘至知識的原理,并在師生、生生思辨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了思考的方法、解題的思路,并啟發新的思考。要使得“三段·四?!眽K課型高效發揮其作用,必須以環環相扣的教學設計統領、以設計合理的課件呈現、以貼切合宜的教學方式引導、以引人深思的教學問題啟思。在這些環節中,筆者關注的是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呈現。
  多媒體是高中地理教學常用的輔助手段,其高交互性的特征使得信息的呈現方式變得多樣化。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最明顯的區別,在于地理圖像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載體,這也意味著多媒體課件是適合地理學科的輔助手段,更是激發學生思考、創新的最優選擇。如何更為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技術,來為達成“三段·四模塊”課型下的教學目標,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 緊扣“三段·四模塊”結構框架,達成時間、內容合理分配
  “三段·四模塊”課型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的穩定性及注意的衰減周期,將課堂分為“溫故習新、導引自學”“交流質疑,精講點撥”和“當堂反饋,拓展遷移”三個段落,在學生活動的轉換中,保持注意的持續集中,減少注意的衰減,從而達到高效的課堂效果。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設計思路的直觀體現,應當緊扣“三段·四模塊”的結構框架,才能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教師可采用頁眉、頁腳的小標注,或以不同的幻燈片主題進行三個段落之間的區分,既暗示學生進入學習任務的不同階段,起到吸引學生、集中注意的效果,又為教師自身教學方法的及時調整提供了提示。
  二、 階梯式鋪設探究問題,以問題引導交流思考
 ?。ㄒ唬?“溫故習新,導引自學”部分,多媒體課件的作用不僅是展示自學問題的正確答案,對學生在自學環節產生的問題反饋糾正,還應體現對問題實質的質疑,以引發學生自學而有所思。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模擬、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預設質疑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地球的外部圈層”中,學生可通過閱讀教材填寫出水圈“連續但不規則”的特征,為引發學生對“連續”“不規則”含義的質疑,可展示圖文資料,提出“撒哈拉沙漠的水如何體現連續、不規則的特征?”問題,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從而真正達成對這一特征的理解。
 ?。ǘ?“交流質疑,精講點撥”部分,多媒體課件的作用不僅是清晰地重復導學案上的圖文材料,還應是知識導向的體現。相比較于紙張印刷的導學案,多媒體課件能清晰、動態地展示材料,更能通過動畫效果,將材料中的線索和設置的問題抽絲剝繭、逐層展示。善于使用動畫效果,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完成探究,直達問題的實質,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在探究材料的選擇、處理上,通常會出現材料信息的冗余,因此教師應在備課階段,對材料進行針對性的刪減,僅保留體現問題的、暗含信息的內容,“精制”才能有效觸發“精講”,完成本環節的任務,以襄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ㄈ?“當堂反饋,拓展遷移”部分,多媒體課件的作用不僅是展示單一的課后練習題,還應體現對“溫故習新,導引自學”段落中舊問題的新生成。多媒體課件以圖像的形式糅合了屏幕上的所有圖文材料和題目信息,在設計時可復制“溫故習新、導引自學”部分的幻燈片,直接在頁面上顯示新生成的問題,既可利用圖像的反復出現加深印象,又可利用變式問題檢驗教學成果。
  三、 多媒體技術在“三段·四模塊”高中地理課堂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ㄒ唬?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
  不管使用怎樣的課式和教學輔助手段,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叭巍に哪K”課型的使用目的是為了讓課堂變得更具高效性、啟發性,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是緊扣課型框架、合理呈現材料、逐步鋪設問題。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顧及學生感受,同時保住課堂主導的“身份”,不能被多媒體課件牽著鼻子走。因此,教師需要更加靈活、多變的操作,更好地發揮多媒體課件在“三段·四模塊”課型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ǘ?仍需保持流程的靈活應變
  “三段·四模塊”雖分成不同的段落和模塊,但其本質仍是多變的。以什么樣的形式和結構呈現,依然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課堂的實時生成。自學、質疑、交流、點撥、反饋、互動、探究……這些活動都可能出現在課堂任何段落的任何時間。課型為達成教學目標而服務,段落與模塊在課堂中有效地穿插,才能及時針對學生的反饋生成問題、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因此,教師不必囿于死板的模塊和段落的劃分,被制作得綱清列明的多媒體課件限制了教學方式和教學思維,從而使活潑善思的學生成了籠中困獸,教師也成了軌道上的列車。缺少了靈活應變,“三段·四模塊”課型就將變成15分鐘無聲填空、20分鐘無效探究、10分鐘無反饋作業的一潭死水,課程教育的革新將失去其原有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譚飛.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2):105.
  [2]張少華.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6):138-139.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1-34.
  作者簡介:陳錦輝,江蘇省啟東市,江蘇省啟東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51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