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職業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有序推進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建立數字化資源進校園監管機制是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之一,也是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措施。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積極開展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和實踐探索,他們的經驗和做法能為其他高職院校數字資源庫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數字化資源;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5C-0044-03
  
   一、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研究的意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強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開發網絡學習課程。江蘇省政府在《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若干意見》中也指出,要堅持應用驅動,推進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加快智慧職業教育的步伐。由此可見,國家高度重視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開發和應用好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已經成為推動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學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和應用的現狀分析為例,對信息化資源建設和應用進行了相關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可以為高職院校信息化資源建設的開發和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和應用的現狀
  
   學校按照“縱向貫通、橫向融通、外部聯通”的思路,建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資源開發與應用機制。圍繞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建成了覆蓋職業教育全專業的數字資源和教學平臺,包括共建共享的數字學習中心、數字化圖書館、各系部與職業教育密切相關的虛擬仿真實訓平臺、移動學習平臺等。
   (一)數字學習中心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是信息化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種應用和平臺的“糧草”和“彈藥”。為了更高效更便捷地生產這些“糧草”和“彈藥”,學校采用共建共享的形式,依托校園網建成了一個系統的、規范的、開放的、高效的數字學習中心。目前,數字學習中心教學資源庫建有課程120余門,融資源庫、在線學習、精品課程、名師工作室、課題展示等為一體。其中不少優秀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數字學習中心的建設,調動了教師運用信息化教學的積極性,提升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校走出“信息孤島”的困境,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資源的共建共享,延伸了學校教育教與學的時空。
   (二)數字圖書館
   數字圖書館是建立在虛擬數字信息基礎上的現代化文獻管理和服務系統。它依托網絡媒體等信息化手段,可以快速滿足讀者檢索的要求,為讀者提供相應資源。數字圖書館的這一特點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具有重大的共享意義。為了避免軟硬件的重復投資和建設,學校加入蘇州國際教育園的數字圖書館,目前擁有共建共享紙質和電子書資源500余萬冊,各類資源9億多頁。數字圖書館建有數十個期刊數據庫平臺、在線學習平臺等,可以滿足教師備課、教學、科研工作需求以及學生個人的學習需求,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虛擬仿真實訓平臺
   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需要學生有過硬的操作能力。因此,學生只有在理論學習的同時進行實訓操作,才能滿足將來就業崗位對能力的要求。而傳統的實訓室教學容易受到場地和實訓時間的限制,一些高成本的實訓更加無法讓學生動手,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學習專業實訓課程的積極性和學習的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將信息技術引入專業課的學習,可以克服目前專業課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培養實踐型職業類學生的必要手段,也是信息化教學過程中的必然方向。學校各系部根據專業課的需求,建設了滿足本專業要求的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包括鳳凰創壹教學軟件、報關實訓系統、建筑工程評價系統、汽車在線學習系統、魯班系統、廣聯達等。這些虛擬仿真實訓平臺的建設,真實地將學生操作過程展示出來,鍛煉了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移動學習平臺
   為有效地解決建筑專業學生技能訓練不系統、不對接、實訓設施不完善等客觀問題,學校在大膽探索、科學求證、專家指導、實踐改進的基礎上,基于1:1建筑實體模型,構建了“行走課堂”的移動課程學習平臺。該學習平臺集法規了解、工藝視頻體驗、操作流程剖析、現場布置認知等教學環節為一體,大大優化了教學過程,有效解決了建筑類專業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情景教學資源少、實訓操作場地局限、實訓操作成本較高、重復利用率低等問題。學生通過APP及相關知識點的二維碼圖片掃一掃功能獲得相關知識,讓學習資源從靜態變成動態,從書本轉向了網絡在線,補充了課堂的教學資料,呈現方式更為生動和靈活。移動學習平臺調動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突破了時空的限制,讓隨時隨地學習成為可能。
  
   三、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問題探討
  
   (一)數字化資源建設需完善機制,提高資源質量
   數字化資源庫建設需要與行業和社會需求密切聯系,建設主體不能是學校單方面,只有讓政府和企業積極地參與其中,資源庫建設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國家目前雖然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出臺了一些規劃和政策,但是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每個地區和學校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出臺實施方案和相關保障制度。首先,政府部門應該出臺更加具體的政策,鼓勵高職院校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各個地區和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出臺可執行的數字化資源建設方案。其次,資源庫建設需要企業的共同參與,加強校企合作,需要建立完善的機制,加強制度建設,資源庫中的資源需要根據行業建設情況經常更新,從而提高資源的質量,保障教學資源的先進性。為保證數字化資源庫平臺使用的有效性,進一步規范教學資源管理,增強監管機制,學校形成了統一管理和規劃,制定了統一的技術標準,相繼出臺了《數字化課程平臺相關管理規定》等文件,完成數字化課程平臺操作規范手冊制定,以規范管理和使用。    (二)需要完善教學資源庫建設激勵機制,加強培訓,提高建設積極性
   教師是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主體,但是不少教師在資源庫的開發和應用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因年齡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信息化素養水平參差不齊,部分教師教學理念比較陳舊,信息化教學手段單一,信息化教學積極性不高。此外,學校又缺乏相關激勵制度,缺乏教師建設數字化資源庫的相應獎勵措施,導致教師開發資源的動力不足,效果不理想。沒有廣大教師的積極配合和充分推廣應用,教學資源庫建設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果。針對以上問題,學校完善相關制度,加大信息化的培訓力度,組織教師參加操作方法、使用技巧等技能比賽,吸引和促使更多的教師了解和使用數字化課程平臺,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素養。采用線上線下多種形式,本著簡單易用的原理,制訂詳細的資源庫開發和應用培訓計劃。目前,學校通過企業微信中的信息化專欄定期推送資源庫建設和應用教程,利用碎片化時間對教師開展相關培訓,幫助廣大教師提高信息化素養。同時,學校完善了數字資源庫建設方面的應用條例和獎懲辦法,提高廣大教師建設和應用數字化資源庫的積極性。學校還加強督促檢查,推進信息技術的運用,使部分教師從被動應付內化為自覺行動,最終形成習慣,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自覺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目前,企業微信中信息化專欄推送培訓文章近百篇,累計培訓達13545人次。
   (三)打破壁壘,加強部門溝通合作
   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需要全體教師的參與。對于學校來說,信息部門負責智慧校園規劃、硬件軟件資源建設、技術支持、信息化培訓等,其他教學部門是數字資源庫建設的具體開發實施部門。優質數字資源庫的建設,需要信息部門和各教學部門之間打破壁壘,加強合作。在高職院校數字化資源建設過程中,要組成課程建設團隊,利用平臺資源,根據學校專業發展需求,及時提供課程、資源,為教學活動定制整體解決方案,做好在線開放課程的運行、服務、宣傳推廣,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助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改革、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變革,營造開放合作的網絡教學與學習空間。根據平臺定位和目標受眾,發揮自身優勢,形成合力,以實現在更大范圍內服務教學,推進應用。
   (四)加強在線學習輔導功能建設,創設自主學習環境
   在數字化課程平臺建設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提出在網上自主學習很方便,在碰到學習問題無法及時解決時,最好在數字化課程平臺中加入在線輔導功能,以便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建議高職院校開發數字化資源時酌情考慮,開設課程學習教師在線問答、在線互動、機器人智能答疑等欄目,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環境,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是信息化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可以促進學校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形成一批有特色的網絡課程,體現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成果,能有效地提高學校教學質量。蘇州建設交通高職校自平臺建成以來,經不斷完善,功能日趨成熟,實現了資源共享,增加了課程資源的實用性,充分顯示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的特點,已建課程教學效果顯著,對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社會影響有較大促進作用。當然,數字化資源建設過程中也遇到很多問題,如何在今后的實踐過程中不斷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不斷探索。
   責任編輯:章躍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95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