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如何在高年段有效開展班級共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開展班級共讀能使語文學習別有一番風味。針對家長“不參與”、孩子“不愿讀”的現象,教師應重視共讀之初的激趣,通過鼓勵踏實共讀之路,想方設法穩固共讀之久,從而逐漸提升生生、師生、親子共讀的實效。
  [關鍵詞]班級共讀;高年級;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8-0024-02
  近些年,各地語文峰會的“前菜”便是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解讀,而這套教材正是為了解決學生讀書少的問題而編制的。這里我們所說的“共讀”,不只是生生共讀、師生共讀,尤其強調親子共讀。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對于絕大多數的家庭來說,共讀的實施儼然是紙上談兵。且不說一些家長的配合度不高,就連個別學生在課外閱讀上都存有畏難情緒。之所以這樣,一是有些家長識字不多,一本書的閱讀,識字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極大的障礙;二是那些沒心思打開書的學生,壓根就沒有在閱讀中找到過樂趣。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家長掃除“攔路虎”,為學生搭建起通往閱讀彼岸的橋梁,讓家長和孩子在共讀的時光里一起成長。
  一、注重共讀之初——激趣
  特級教師宋運來說過:“找到興趣所在,幸福便不期而遇?!倍遗d趣所在的背后都是教師的“千方百計”。
  為此,在開展《草房子》共讀之前,我召開家長會,一篇篇地介紹那些優秀學生所刊登的佳作,讓家長們先眼饞一下別人家的“果子”。之后,我介紹了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先生的一段話:“把培養閱讀興趣,作為語文學習(教學)的頭等大事。”與此同時,我告訴家長們參與共讀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方式。
  至此,我提出面對面建群,群名“共讀助成長”,我提出20天閱讀完《草房子》的要求,并建議每次讀完將閱讀感悟(“孩子篇”“家長篇”“教師篇”)發到群里,哪怕是一句話也行。閱讀有困難的家長可以下載喜馬拉雅APP聽書,感悟也可以用語音形式發到群里。20天后,我將所有的感悟整理成一本書,指導個別學生書寫讀后感,向《原創作文》《創新作文》《臺州晚報》投稿。
  二、踏實共讀之路——鼓勵
  簡·尼爾森在她的《正面管教》這本書里提到:鼓勵是給他人提供機會,讓他們形成“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該怎么回應”的感召力。鼓勵能教給人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系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會責任感。20天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如何能在這20天里讓孩子和家長每天都能嘗到“鮮味”,教師需要有意識地進行引領。所以,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閱讀過程中,孩子和家長們發到群里的感悟,教師(同步共讀書籍)一定要及時給予反饋,時而與之“共情”,時而談談自己的一番見解。這是鼓勵最簡單的方式。在共讀《狼王夢》時,一個學生就提出紫蘭的偏心讓他不能接受,為了一心培養黑仔,紫蘭全然不顧其他幾個孩子。于是,我就讓學生在班里展開討論。后來,我知道了很多學生不能接受的原因,是在這件事上他們不僅僅是在看待“狼”這一物種,忘情的閱讀讓他們聯系到了人類世界,媽媽對孩子的偏心正是這些學生最不能接受的。交流中,我引領學生認識狼,以及狼群,讓他們漸漸明白紫蘭的初衷。隨后,我追問學生:“對于紫蘭,‘殘忍’一詞可以定義它嗎?”學生們紛紛表示不同意,有的說它愛孩子,并讀出相關文字證明自己的觀點。如此閱讀,學生自主閱讀的水平會一天天提升。
  2.利用每周一節的閱讀課助力。我會精心準備閱讀方法指導課,教給學生猜讀法、賞讀法、聯想式批注法等。我還不時地將手機同屏到電子黑板上,讓學生看看群里發上來的感悟。在班級共讀的推進階段運用一定的策略,能促進學生對書籍的持久閱讀興趣?!凹议L篇”的感悟使得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情感得到了互動。如班里一個女生家長的感悟發得很勤,我多次表揚之后引來了很多學生對她的關注。課間,其他學生告訴我,女生說她媽媽讀書那會兒作文經常獲獎。這樣的活動會給這個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
  3.讀寫是語文學習的雙翅。學生們的初讀感悟本就是言之有物的好文章。而群聊功能也很是好用,查找一個學生,就可以搜索到他的全部感悟。帶著這些天的感悟,我用兩節作文課,將大家的閱讀體驗整理成作文發表,豈不樂哉!試想,一位家長的讀書感悟被教師發表在班級博客或朋友圈里,這樣的閱讀激勵是多么的可貴!再看孩子,也會為自己的父母感到驕傲。孩子幼小的心靈是一片純凈,他們往往會崇拜他們身邊值得尊敬的人,進而模仿他們的言行,不得不說,家庭里榜樣的力量具有最佳效果。
  三、穩固共讀持久——計深遠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中,有那么一句臺詞:“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我認為,教師組織的每次活動,也不能不為下次計深遠。活動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閱讀的持續發展,沒有評價激勵的閱讀,家長們不久也會覺得乏味。讀完《草房子》,我精心策劃了兩次活動,給孩子和家長一個“交代”。
  1.孩子們的閱讀匯報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指導建議里特別指出: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平臺。在指導過程中,我們要幫助學生了解整本書的信息和主要內容,激發他們進一步自主閱讀的興趣。
  《綠山墻的安妮》這本書里人物眾多,在共讀完之后的閱讀匯報課上,我巧妙地運用猜謎的游戲方式和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將學生參與匯報課的興趣調動起來。我先讓學生快速地將書中的人物一一寫到黑板上,通過搶答來猜人物。然后,我讓小組成員齊心協力繪制人物關系圖、制作名片等。合作設計的課堂環節,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不同的思維碰撞,形成了互補式的閱讀交流狀態。
  古語云:“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年之用?!边@足以說明,只有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的語文教學才是為其計深遠的教學,學生日后才能學以致用。
  2.家長們的展示平臺
  “我來搭臺,你來唱”,這種親子互動、家家互動的方式讓不少家長樂在其中。在《草房子》的閱讀交流會前已有家庭主動競選主持人,會上,我讓家長和孩子各占一方對戰,最終在我的“運籌帷幄”之下家長一方得勝。這么一來,家長在體驗了自我價值、表現才能之余,下次也不忘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每個人的思維都被激活了,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每個人都煥發了生命的光彩。最后,在一曲曲悠揚的配樂聲中,親子朗讀鐫刻在每個家庭心中?!恫莘孔印烽喿x交流會后,我將群名更改為“走進曹文軒”,鼓勵每個家庭購買曹文軒的所有書籍,暢讀他的大量優秀作文。
  3.加入“百班千人”讀寫計劃
  讓閱讀成為習慣,讓樂讀變成享受。這是“百班千人”的宗旨。張祖慶曾說:“師生共讀,在共讀中培養閱讀方法,訓練閱讀策略?!?
  每學期開展的班級共讀,曾有家庭反饋給我:余老師組織班級共讀《草房子》,要家長與孩子共讀,一是想讓更多的父母了解孩子正在做什么——孩子每天早出晚歸,如果父母不跟進,完全摸不著孩子學到哪課了,都學了些什么內容。二是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彼此有更多的共同話題——自從讀了《草房子》,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討論的話題更多了,討論多了,溝通就多了,有溝通才會有傾訴,自然就更親近了,而且還能培養孩子的思考和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是的,班級共讀推動親子共讀,成了構建和諧親子關系,創建幸福家庭的重要途徑。一場場“共讀”,我發現班里不做作業的沒了,學生的字也變好看了,曾想盡辦法提升卻徒勞的班級成績變好了,可以說班級共讀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了深遠影響。
 ?。ㄘ熅?劉宇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1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