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的清流中滌蕩心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音樂是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是極具審美價值的一種藝術形式,音樂鑒賞是陶冶性情、滌蕩心靈、凈化靈魂的路徑。我們在音樂鑒賞的教學中,要優化課堂環境,營造宜人的鑒賞氛圍;借助媒體造境,激發動人的鑒賞情趣;豐富實踐體驗,涵養驕人的鑒賞能力;借力他山之石,豐厚喜人的鑒賞經驗。
【關鍵詞】音樂鑒賞 環境 造境 體驗 經驗
冼星海說過:“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币魳肥侨祟愇拿骱椭腔鄣慕Y晶,是極具審美價值的一種藝術形式。音樂鑒賞是陶冶性情、滌蕩心靈、凈化靈魂的路徑。音樂作為一門基礎教育中的必修課,承擔著對學生實施美育的重任,旨在培養學生的音樂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音樂鑒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音樂鑒賞是對音樂作品的鑒別與欣賞,音樂鑒賞是一種內外兼具的聽覺藝術,音樂鑒賞能力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基石,也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與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筆者在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學中,致力于音樂鑒賞教學,構筑了一套有效的教學策略,引領學生在音樂的河流中穿梭,滌蕩去他們心靈的塵埃,純凈美好的心靈。
一、優化課堂環境,營造宜人的鑒賞氛圍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含于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并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币魳凡煌谄渌囆g形式,它是一種以聽覺器官為主的聽覺審美藝術,音樂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而,音樂鑒賞教學有著其特殊的要求和方式,音樂鑒賞教學需要宜人的氛圍,為學生的聽賞音樂提供優質的環境保障。這種宜人的氛圍包括諸多因素,如舒適的物態環境、靜穆的聽賞氣氛、和諧的人際環境、優美的音樂意境,音樂簽賞時要讓學生心靜神寧,用心去聆聽感受。
誠如蒲柏所說:“音樂只對安寧的心境具有魅力?!币魳疯b賞需要怡人的環境,音樂鑒賞課堂不能鬧哄哄,不能像嘈雜的菜市場,讓人耳朵轟鳴,使人心煩氣躁,毫無音樂鑒賞的情調,學生無心聆聽音樂的美妙,無法感受音樂的魅力,這樣的音樂鑒賞教學效果不會理想。我們在音樂鑒賞教學中,首先要優化課堂環境,營造宜人舒心的鑒賞氛圍。筆者在第一節音樂欣賞課中,總會和學生進行一種約定:在聆聽音樂時全體學生務必保持安靜,做到鴉雀無聲,側耳傾聽,可以搖頭晃腦,可以微笑幻想,可以有肢體語言,就是不能發出一絲聲響。這個約定確保了良好的音樂鑒賞環境。例如,《祝你快樂》是一首歡快活潑的音樂,在欣賞該樂曲時,筆者在談話導入后,讓學生初聽樂曲,當筆者播放音樂時,學生一個個緘口不言、屏氣凝神,教室內變得靜悄悄的,專注聆聽靜心聽賞,學生自覺地營造出安靜的音樂鑒賞環境。
二、借助媒體造境,激發動人的鑒賞情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音樂鑒賞的動力來自對音樂鑒賞材料的興趣。音樂鑒賞教學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趨向情境化,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藝術活動,對偏向感性的小學生來說,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以聆聽為主要方式的音樂鑒賞,一定要優化教學手段,設法激發學生的鑒賞情趣,將他們激引到聽賞活動中來。
作曲家威爾第說過:“最好是創作出真實情景,而不是照搬?!币魳穭撟鱽碜哉媲閷嵕埃瑯右魳疯b賞活動要基于真實的情境,而不能機械地反復聆聽,要弄清音樂創作的背景和作品所承載的思想感情。從而激發聆聽者的內在感情,催生愉悅的音樂鑒賞心情,誘發他們對音樂鑒賞的興趣和激情。筆者在音樂鑒賞教學中經常借助媒體造境,將視覺與聽覺融為一體,營造一種迷人的音樂場景,動人的視聽意境,讓音樂鑒賞充滿情趣。如在教學兒童音樂欣賞時,筆者創造童話故事情境,融情人景,使音樂聲情并茂,激發童趣。有組織民族音樂鑒賞時,筆者播放視頻,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介紹各民族風土人情和文化背景,助力學生在理解中聽賞。例如:在教學《瑤族舞曲》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瑤族舞曲的風格特點,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介紹彝族以及瑤族的民俗風情,讓學生觀察瑤族人民在歡慶節日時歌舞的場面,感知瑤族人民載歌載舞的熱情,優美的圖像與動感的音樂相融合,給學生強烈的視聽沖擊,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鑒賞情趣。現代媒體的造境,不但起到了激發興趣的作用,還促進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理解。
三、豐富實踐體驗,涵養驕人的鑒賞能力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為了“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我們除了要積極發揮學生耳朵的功能,組織學生多聆聽音樂,還要為學生創造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學生的手、眼等其他器官,讓學生多觀察多實踐,讓他們在音樂實踐中獲得深刻的體驗和感悟,從而提升音樂感知理解力,與音樂作品產生情感共鳴。我們可以在音樂鑒賞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歌舞演唱、律動表演、打擊樂器等實踐活動,用肢體活動去助推學生對音樂的表現與鑒賞。例如,《瑤族舞曲》是一首節奏感較強的民族管弦樂,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舞曲的節奏變化,筆者讓學生在聆聽過程中加入動作,敲擊桌沿或拍打膝蓋,做聽結合中幫助學生提高對音樂節奏感的認識。為了提高學生的樂器甄別能力,幫助學生有效鑒別樂器,筆者還向學生展示介紹大阮、葫蘆絲、笛子、鼓等樂器,并且讓學生嘗試操作,感知各種樂器的不同音色。
四、借力他山之石,豐厚喜人的鑒賞經驗
“經驗是一面鏡子;借鑒它,你能清楚地看到往事?!苯涷炇沁~向成功的一種捷徑,借助他人的經驗能夠有效提升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一些學優生往往有著自己獨特的經驗,我們可以借力優秀生的寶貴經驗,達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音樂是聯系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音樂可以讓人們找到共同的語言,實現情感交流和精神享受。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學生的集體智慧與力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實現經驗的分享,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
新課程倡導尊重和依靠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和學習的字體,筆者在音樂鑒賞教學中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讓他們相互交流學習。例如:在教學《東方之珠》一課時,筆者沒有給學生介紹香港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而是請幾個曾經到過香港旅游的學生現身說法,向大家展示和交流自己對香港的了解,他們通過相關照片、視頻資料的展示,向大家介紹了香港美麗的景色。學生通過自己的交流探討,對具有“東方之珠”美譽的香港產生了感情。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播放歌曲,讓學生聆聽、思考,引導學生聽辨旋律、體會意境,筆者還讓會唱這首歌的學生為大家演唱,向大家介紹高音部分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學生的經驗勝過筆者的講解,學生的互助互惠,不僅讓大家掌握了一定的聽賞方法,而且促使學生理解了作品的情感內涵。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4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