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中增強現實技術的實踐探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將增強現實技術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及提高學生的感知力,是突破當前小學美術教學瓶頸、提升教學實效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增強現實技術;小學美術;美術教學
《2011版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強調:“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征,是學校開展美術教育的主要途徑?!毙W美術教學作為美術基礎教學,注重視覺性,旨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觸覺、視覺等感官的經驗積累,使學生的形象思維、感知能力及表達與交流能力得到有效發展。近年來,增強現實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變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其融入到小學美術教學中,形成了新的教學互動平臺,不僅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還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了新課標對小學美術教學技術手段和課程教學過程與目標的要求,有效提高了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增強現實技術應用的現實可行性
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教學呈現方式對學生吸引力不足的缺陷,更好地在學習過程中向學生表達知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接受,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即單純地從聽覺和視覺層面傳達信息,難以完整地表達知識,缺少必要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增強現實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在傳達信息方面突出了視覺、聽覺以及觸覺多感官刺激,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及一般多媒體教學的缺陷。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增強現實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可行性。
首先,增強現實技術提升了教學內容的形象化程度。該技術使虛擬世界中的實物能夠與具體的真實環境相結合,將原本虛擬、抽象的內容更形象、直觀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的視覺世界受到更強烈的刺激,進而激發學生展開進一步想象、創作等更高層次的美術學習活動。通過該技術的運用,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能夠融入更具真實感的場景中,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其次,增強現實技術的運用為學生的美術學習創造了一個更貼近現實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該技術下,運用聲、光、電以及圖、色等與學生開展互動,學生的學習探索能力得到了培養,思維也得以有效拓展,提升了課堂教學的實效。學生在增強現實技術創造的學習場景下學習,強化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而技術本身的交互性也增加了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學生可以更深入地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再次,增強現實技術提升了學生在學習中的沉浸感。該技術具有虛實結合的特點,這使學生在學習中置身于身臨其境的場景中,通過聽覺、視覺感受聲音以及動態畫面,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美術學科知識,同時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改變了傳統教學下學生面對靜態的書本文字的模式,學生沉浸在三維動畫的教學場景中,增強了對知識的理解;最后,增強現實技術提升了小學美術教學的趣味性。在該技術的應用下,學生可以從傳統的美術繪畫填色的單純學習活動過渡到對自己作品的三維轉換,不僅可以傳達知識,同時多感官的刺激也能更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我們認為,增強現實技術是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深度開發與應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該技術,可以有效地與美術學科的特性融合,符合小學美術教學課程標準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從當前小學美術教學面臨的現實問題來看,該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具有現實可行性。
二、增強現實技術的教學實踐運用分析——以coLAR mix軟件為例
增強現實技術實際上是對現有教育信息技術升級發展的結果,coLAR mix技術研究人員在現有技術上研發的一款增強現實技術環境下的APP應用軟件,它能與中小學美術中傳統的填色游戲完美銜接,有效解決填色游戲中單純填色的弊端,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
在小學美術填色游戲的教學實踐中,教學者利用該軟件開展教學,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該部分教學內容是二年級階段的“造型·表現”“設計·應用”范疇的教學,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色彩搭配、線條變化、明暗處理以及空間認識等基本造型元素及造型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學會自由創新與表現,進而對美術學習產生興趣。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們可運用coLAR mix軟件,將自己創作的色彩平面作品以3D的形式展示動畫效果,孩子們在觀看自己的作品后進行分享,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不時結合自己對學生學習活動表現的具體情況加以評價,當學生對三維動畫展示過程的描述比較準確時,教師及時給予學生“你的說法很正確”“某同學的填色很棒”等言語鼓勵,而學生出現錯誤時,則采用“再想想看”“你一定行”“哪位同學補充一下”等語言委婉地糾正和指導,讓學生盡可能在自主探究下解決問題,進而提升學習興趣。
在增強現實技術的運用中,coLAR mix教學軟件是專門針對中小學美術教學設計的一款軟件,尤其是與填色游戲教學實現了完美結合,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針對教學內容,利用該軟件的優勢充分設計,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大綱要求,對教學目標、學習者進行全面分析,進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確保增強現實技術與美術教學的有機融合,最大限度實現其教學價值。
三、基于增強現實技術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策略、方法與評價的實施
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皆在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提升美術教學的實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實現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三維目標。然而,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增強現實技術只是其中的手段而已,還需教師應用增強現實技術開展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不斷對教學策略、方法與教學評價科學地選用。
在教學策略方面,應充分利用啟發式教學策略開展教學,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輔之以增強現實技術手段,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究,進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興趣,同時還要善于運用情境——陶冶的教學策略。情境創設是增強現實技術的優勢之一,通過創設與虛擬教學內容相結合的直觀化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進而主動探究和學習。在教學方法方面,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加以靈活、合理的運用,不僅要充分運用傳統的講授法,還要結合技術需要,綜合運用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法以及體驗學習教學法。在教學評價方面,既要開展結果性評價,又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尤其要突出過程性評價的運用。
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方法和教學評價是增強現實技術運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并取得實效的重要保證。技術是手段,方法策略與評價則是提升技術運用效果的根本保障。小學美術教學中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要注重科學、合理地選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策略、教學評價作為提升技術利用實效的基本條件。
四、結語
增強現實技術彌補了傳統多媒體教學的不足,與美術學科的特性和課標要求完美融合。該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為小學美術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輔助技術,它的應用對提升美術課堂的靈活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拓展學生思維具有積極意義,它能夠推動小學美術教學改革,突破小學美術教學的瓶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憶鍵.美術媒體在小學“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之應用的調查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
[3]張洪波.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5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