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做合一”創新實踐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門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美術是小學一門重要的學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教學做合一”的方式,能夠更好的保證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美術教學現狀,然后探究小學美術“教學做合一”的創新實踐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做合一”;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191-01
美術是一門藝術類學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需要學生積極參與,才能更好的保證教學效果。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對美術教學重視程度不高,習慣性采取灌輸式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為了更好的做好小學美術教學,教師應該改變當前教學方式,將“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充分運用到小學美術教學中,保證教學質量。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美術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提升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手段,但是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師忽略了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想象力比較豐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保護學生的想象力。但是在當前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美術時,模式和結構都是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想象力被抑制,創作出來的美術作品也千篇一律,不利于學生特質與個性的發展。其二,教學方式單一。與其他學科不同,小學美術本身具有比較強的實踐性,需要學生不斷鍛煉才能得到提升。但是當前很多小學美術教師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習慣性采取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均受到不小的影響,不利于學生美術知識與能力的提升[1]。
二、小學美術“教學做合一”創新實踐策略
?。ㄒ唬┮雱撔陆虒W思想,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條件
新課程改革中,已經明確提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想要將“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充分運用到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重教學思想的創新,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和發揮的空間,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參與到美術小學中,讓學生學會創新與創作。如在《人物動態》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讓班上學生兩兩分組,然后相互做模特,擺一些經典的動作,讓另一位同學仔細觀察,從而更好地完成人物動態繪畫。在繪畫過程中,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強,也更有參與感,教學質量自然隨之提升。
?。ǘ┮攵鄻踊虒W模式,引導學生更好的創新實踐
兒童期創造性和想象力比較豐富,因此,教師在開展美術課堂教學時,應該注重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改變當前單一的教學手段,將更多新型教學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身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出來,創作出更加豐富多彩、富有想象的作品。如在《七巧板》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用七巧板擺出一個未完成的圖像,然后讓學生猜測教師即將要擺的圖像,學生的想象力和積極性會被大大調動起來。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其他學生根據自己擺出的圖像接著往下擺,同時鍛煉學生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ㄈ┐蚱普n堂常規,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很關鍵,因此,教師想要將“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引入到小學美術教學中,就需要注重打破課堂常規,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能采用統一的標準和審美去評判學生,而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不同角度發現學生的優點,并且通過引導,讓學生學會去拓展和發散,進一步提升學生發散思維能力,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如在《素描》相關內容教學中,很多學生認為素描是用鉛筆繪畫,教師可以在素描課上,讓學生利用油彩代替鉛筆,并且告知學生素描是單一色彩的繪畫,而不局限于運用鉛筆,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興趣也會大大提升。
綜上所訴,美術是小學重要的學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教學思想、引入多樣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等方式,將“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充分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1]瞿娟.“教學做合一”——《計算機應用基礎》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7(7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