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善用典范 創作妙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教材出發,著眼于教材,深刻挖掘教材的精彩詞句,教材的名言警句,教材豐富多彩的情節,教材典型的事例為學生作文所用,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會作文,美化作文,提升作文的含金量,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妙文  引用  名句  情節  事例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97-01
   初中作文教學在于引導學生走自我創作之路,文章是學生表現生活,再現生活的平臺,學生用文字來抒寫真情實感,歌頌真善美,鞭撻假丑惡。但由于大多數學生生活閱歷淺、經驗匱乏,情感經歷不夠,語言表深度達淺,因此,他們所寫的作文很多都是內容空洞,文章所表述的深度不夠。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作文素材積累太少,行文無話可敘,無事可寫,作文與閱讀脫節,而又不善于加工改造教材中較為典型的材料,漠視教材中的可用素材。初中教材都是名家名篇,很多素材值得借鑒,只要善于挖掘運用,都可以成為學生上佳的作文材料。
  1   巧妙運用美句,增添文字美感
   巧用古詩文,增加文章開頭和結尾的美感,增加習作中的亮點,增強文學色彩,能夠得到讀者的認可,增強文字的可讀性,起到畫龍點睛之效果。如用來形容那些甘于奉獻,勤于奉獻的精神的詩歌:“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揮淚始干,用來比喻那些默默影響別人東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用來表達美好的祝愿;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用來比喻問題復雜最終得以解決;還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粉身碎骨全不惜, 只留清白在人間;小荷才落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等。再如魯迅的《故鄉》一文中:“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學生用這些詩歌結尾,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作文一語雙關。
  2   活改詩詞,增加文章語言美
   將詩歌中的名句,巧改一兩個字,然后把作文題目中的關鍵詞或最能表現文章中心的詞替換進去,變成別出心裁的妙句,也會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特別是寫話題作文時用此法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以“情感”為話題的:“我寄愁心與明月”活改為“寄傷感與明月”“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活化為“烽火連三月,情感抵萬金”。如以“誠信”為話題: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改為“夜來風雨聲,誠信知多少”。借鑒化用標題的如:《偉大的悲劇》改為“偉大的傷感” 《孤獨之旅》改為“快樂之旅”。諸如此類,只要是根據文章要求和主題表達的需要進行有效化用,都可以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由此提高作文品味,達到一語達意的效果。
  3   巧借文中的人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語文教材中適合我們借用的人物很多,如有“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的孟子;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閑自得退隱田園的陶淵明;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歐陽修;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心系家國的杜甫,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對歷史成敗獨特見解的杜牧,經過精心挑選,經過自己的加工,都可以成為作文上佳的素材,從而寫出文采飛揚、哲理極深的文章來。
  4   妙用課文典型事例,充實自己文章素材
   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從熟悉的教材中挖掘作文素材,只要切合文題,略加變通就可以為己所用,成為自己文章中的典型事例和論據。如以“悲劇”為話題的作文,就可以選擇與該話題相關的課文:《孤獨之旅》《老王》《偉大的悲劇》等。以“成長”為話題可以選擇《爸爸的花兒落了》《阿長與〈山海經〉》《背影》等。以“遠大志向”為話題可以選擇《鄧稼先》《音樂巨人貝多芬》《海燕》等。以“熱愛生命”為話題可以選擇《熱愛生命》《斑羚飛渡》《紫藤蘿瀑布》。以“環境保護”為話題可以選擇《敬畏自然》《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大雁歸來》等課文。選用課文中典型事例時,既可單選一篇,寫出事例與所寫作文的聯系,也可多篇串聯使用,充實作文內容,使文章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如下面是以“選擇”為話題作文的示例:
   人的生命雖然短暫而且渺小,但是一切的偉大卻正是由人的正確選擇所造就的。到達南極極點是人類的夢想,而最早到達的那個人無疑是最偉大的。英國上尉斯科特是第二個到達的人,本來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在人類,第一個到達的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的卻什么也不是。面對失敗之痛,斯科特已經很可悲,更可悲的是還要為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的阿蒙森作證,這個選擇是難以做出的,但一切偉大的行動都擁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斯科特毅然選擇了作證之路,歷經艱難,但最終還是倒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大地,也正是他選擇了艱難的作證之路,才換來了下跪悼念他的國王,贏得了世人的尊重。他在不可戰勝的厄運中毀滅了自己,卻成就了一個偉大的悲?。∷男撵`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以,他的選擇是重于泰山的。這是舉用《偉大的悲劇》一篇課文的材料進行寫作的。
   除此之外還以“選擇”為話題串接多篇課文的例子,如:面對舒適生活,選擇安貧樂道的生活的劉禹錫。面對劉備的三顧茅廬,諸葛亮選擇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雖出師未捷身先死,卻也贏得了生前身后名。面對世人皆求富貴之牡丹,周敦頤選擇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保持自己高潔的君子情操,實屬難能可貴,等等這些,以排比段的形式表達出來更富于文學色彩,給人以文采飛揚的感覺,增強了文章哲理性和美感,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對于課文的素材,我們一定要引導好學生多加挖掘和運用這個寫作素材的寶庫,充分發揮教材的例子作用,認真找好素材與作文題目的相似點和切入點,積極引導學生,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09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