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互聯網對高等教育影響巨大,本文分析目前高校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現狀,互聯網對創新意識培養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 大學生 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51-02
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的教育也要進行改革?!盎ヂ摼W+”背景下教育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針對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特點和教育規律不斷完善。如何利用好互聯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成為一個新的話題。
1 高校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現狀分析
大學生的培養從開學典禮到畢業典禮有一套完整的培養體系,盡管各個高校培養體系略有差異,總體上差異不大。
1.1 人才培養方案對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視力度較小
大學生的培養主要依據是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指南。目前,高校對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不突出、不明顯。除了教育部規定的創新創業課程,高校在編制人才培養方案中更多還是從專業知識角度進行設置。強調的是專業學習能力而不是創新意識。有的高校在大一下學期就開始開設專業課程,對大學生通識教育不夠重視,對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夠科學。
在課程設置中一般會有10多個學分的公共選修課,大多數學生為了完成學分任務,選擇學分高的課程,草草結課,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
1.2 大學生第二課堂參差不齊
高校對創新意識的培養主要來自于第二課堂。高校社團組織為大學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社團組織是學生的自發組織,參與其中的學生數量較少。學科競賽是最近幾年風靡全國高校的重要課堂,無獨有偶,大學生對學科競賽的熱情也僅限于部分學生。
1.3 實踐教學質量下降
實踐教學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作為重要的課程部分。隨著零零后大學生進入高校,大學生呈現出來的個性對實踐教學帶來了挑戰。工科學生覺得實習工作辛苦,堅持不下來,文科學生覺得實習沒意思,實習前先講究有沒有工資、有沒有WiFi。高校本身為了學生的安全等等因素考慮,逐步降低實踐教學的要求。有的畢業實習僅僅是隨意找一家公司蓋章簽字,造假材料整了一堆。沒有實踐,就沒有創新。
1.4 科研訓練不規范,缺乏制度約束
創新不是憑空產生的,必須依賴實踐的基礎。高校作為知識創新的重要陣地,科研訓練必不可少。有些高校對科研訓練不夠重視,僅僅通過幾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來操作,數量少,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大學生科研制度。
1.5 大學生閱讀紙質版書籍數量減少
在互聯網時代,全社會包括大學生閱讀紙質版書籍的數量銳減,大家都在看的是電子書和網絡資源??醇堎|版書籍給人以想象的空間,電子版書籍和網絡資源大多是碎片化信息,一目了然,速度快,沒有思考的時間。
總體來看,目前對大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夠系統、不夠規范,沒有形成以創新培養為目標的規范制度。沒有制度要求,出現了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整體質量不高。通俗地說,對大學生的創新要求太低。
2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機遇和挑戰
“互聯網+”為教育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新的思維方式。
2.1 “互聯網+”背景下創新教育面臨的機遇
2.1.1 互聯網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共享效率
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接受新知識,提升全民素質?;ヂ摼W通過教育資源的信息化,提升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力度。打開互聯網,我們很容易找到網絡公開課、各種知識講座、各種科技視頻。只要會用搜索引擎,互聯網上教育資源包羅萬象,創新教育課程和講座也在其中。
2.1.2 互聯網帶來了教學模式的創新
創新教育是一種意識培養,而大學教師對創新教育的理解千差萬別?;ヂ摼W時代為教師備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對于課程的規劃和管理具有了便捷的資源。創新教育體現在課程的方方面面,除了MOOC,課堂翻轉等新的教育形式,課后作業的布置也實現網絡化。教師不在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才是?;ヂ摼W時代的面授教育也離不開網絡資源的支撐。
2.2 “互聯網+”背景下創新教育面臨的挑戰
2.2.1 網絡資源良莠不齊,信息甄別有難度
互聯網給我們提供優秀教育資源的同時,也有污濁的信息充斥著網絡世界。網絡資源的信息甄別能力對大學生自身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創新教育資源同樣良莠不齊,大學生的信息甄別水平較低,經常有學生上當受騙。
2.2.2 大學生搭便車現象嚴重,缺乏獨立思考
網絡資源的便利化,對大學生獨立思考提出了挑戰。大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撰寫研究報告、撰寫畢業論文,甚至個人簡歷的撰寫都參考網絡資源,沒有形成個人的獨立思考意識。高校只能通過重復率來衡量一篇畢業論文的創作性。
2.2.3 大學生“機”不離手,對其他事物缺乏興趣
目前大學生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除了手機什么都沒有興趣。這可能是互聯網時代大家的通病,但對大學生來說,這是災難。
調查發現,大學生不僅對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降低,就連談戀愛的人數也在逐年下降。除了手機,什么也不想!沒有了興趣,還談什么創新呢!這是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災難。
3 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策略建議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的寶貝。創新意識的培養需要國家、高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ヂ摼W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有很多隱患,如何規避這些問題,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刻思考的問題。 3.1 高校應該提升創新教育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
更新人才培養方案,向北大等一流高??待R,重視通識教育在大學生課程中的地位,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學生。加大科研訓練和實踐教學在本科教育中的比例。重視第二課堂的教學意義,制定相應制度,規范大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創新課程學分。
對于大學生機不離手的狀態,引導大學生對網絡資源的信息甄別,通過網絡進行創新教育。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現狀要求我們必須提高高等教育的畢業難度,大學生現在的生活太輕松,毫無壓力感。制定科學的“創新意識”測驗,提升創新意識培養水平。
3.2 規范大學生閱讀,提升紙質版書籍的閱讀量
通過規章制度的形式要求大學生必須完成一定數量的書籍閱讀,教務部門列出必讀書目,提升大學生的閱讀能力。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使讀書會成為一個必然參加的學習組織,有成績要求。
同時,建立相應的網絡交流平臺,讓大學生在平臺盡情交流。通過線上線下交流實現多思考,有創新意識的新時代大學生。
3.3 凈化網絡資源,過濾非法和污濁網絡
校園網絡系統設置關卡,過濾不健康網站,提升大學生網絡資源的健康度。創新意識培養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國家應該加大對非法網站的查處力度,對于不健康和負面作用大的網站及早發現,及早處理。規范高校附近網吧的健康管理。
4 結語
互聯網時代和00后新時代大學生的交融給高等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帶來了教育的難度?;ヂ摼W+是一把雙刃劍,又是一種必然趨勢,我們不能躲避,只能應對。針對互聯網時代創新意識培養的機遇和挑戰,目前高校人才培養的現狀,我們必須提升大學生創新意識教育的力度,加大高校創新教育的難度,從制度角度規范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
參考文獻:
[1] 李軍紅.大學生創新能力評價與培養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7(34):128-137.
[2] 李存金,閆永晶,楊青.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形成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技術經濟,2013,32(03):29-35.
[3] 王晶洋,徐俏琳.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34(03):171-174.
[4] 張巍.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業的機遇、挑戰及應對策略[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20(06):98-99.
[5] 吳麗,賀銀娟,余婉燕.構建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抗風險能力培養模式[J].考試周刊,2018(06):195.
[6] 馬銘銘.“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分析[J].中國市場,2018(01):130-1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