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戲聚夢想舞臺,點亮精彩童年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研究在梳理兒童戲劇概念的基礎上,闡述兒童戲劇對兒童發展的重要價值,探討兒童戲劇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摸索出符合我國兒童戲劇發展的運用策略和途徑。
   關鍵詞:兒童戲劇  發展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48-02
  1   兒童戲劇的概念
   我國著名當代文化學者余秋雨曾說:“戲劇是學習語言最好的方式和手段。孩子們在真實的語言交流場景中以戲劇角色的身份去聽和說,這符合兒童學習發展的需要”。教育戲劇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融合到傳統的教學課堂或社會文化活動之中,讓學習者感受到知識的意蘊,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兒童戲劇是教育戲劇的一個分支,主要對象是3-12歲的兒童,它是指利用語言、肢體、表情等表現形式,為觀眾展現一種天真爛漫、愉悅歡快、趣味盎然、生動活潑的兒童藝術表演。兒童戲劇對兒童的藝術審美、語言表達、肢體動作、邏輯思維、團隊合作等能力的全面提升有著顯著的作用。兒童戲劇以其獨特的教學方法,走進孩子們童話般的內心世界,成為藝術教育中最受兒童歡迎的門類。兒童戲劇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和引導下,以創作性戲劇、即興表演、角色扮演、模擬情景劇、游戲互動等途徑進行。充分尊重兒童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寓教于樂,讓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新知識、拓展新視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個解放”:解放孩子的頭腦,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雙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學會觀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善于表達;解放孩子的空間,使孩子多接觸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時間,使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兒童戲劇的教育理念完整地詮釋了“六個解放”的基本思想,把主動權交給兒童,挖掘兒童的創新潛能,弘揚兒童的主體精神,促進兒童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兒童戲劇的課堂是引導式、開放式的教學,旨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式學習,這是傳統教學和戲劇教育課堂的區別。通過自身的肢體動作、語言表達,傳達思想感情、發揮想象力,養成合作精神,提升內在修養,加強與世界的聯系。
   陳信茂在《兒童戲劇概論》中為“兒童戲劇”下了一個完整的定義:須應用兒童的思想、想象、語言、情感、經驗,透過戲劇的手法,表現大宇宙間動植物的生活、人和物的關系、社會的現象、人生的意義。[1]用以增進兒童的知識、陶冶兒童的美感、堅定兒童的意志、充實兒童的生活、誘導兒童向上的藝術活動。但縱觀國內外對兒童戲劇概念的界定,是不完整或不夠深入的,這也折射出兒童戲劇的研究領域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2   兒童戲劇的價值評估
  2.1 促進兒童認知和情感的發展
   著名的戲劇教育學者羅伯蘭迪說:“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戲劇是一種自然的學習方法。它所組成的要素,如:模仿、想象、扮演、分析與解釋等,都是在學習語言、動作,是社會行為中最有價值的素材?!盵2]兒童具有淳樸自然的天性,在表演中的反映更為真實本能。游戲是兒童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兒童戲劇主要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兒童在互動交流中收獲成長。兒童戲劇的故事性很強,故事內容往往來源于日常生活或童話寓言,故事情節具有重復性,互動性情節豐富,便于兒童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對整個故事內容及人物的認知。新穎性、趣味性的戲劇表演活動,易激發兒童戲劇的創作靈感,感知劇中人物多變的性格特征,辨別是非、美丑、善惡、好壞。兒童情緒的發展有賴于同伴之間的互動交往,兒童戲劇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與同伴相處的機會,體驗、表達、宣泄情感,促進情緒的發展。[3]兒童戲劇具有仿真性,兒童的認知發展經歷了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他們相信故事的真實,對角色中的人物有信任感,能夠設身處地體驗角色的情感,與人物產生共鳴。兒童戲劇是有豐富的故事情節的,孩子可以感知人物的好壞、善惡,從而促進行為的選擇和情感的表達。兒童戲劇帶有一定的虛擬性,孩子可以大膽地進行情感宣泄,感知各種角色、多種情緒情感。
  2.2 促進兒童語言和社會性發展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進行溝通的主要表達方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4]兒童戲劇能夠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與其自身的特點是有關聯的。兒童戲劇是依據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來規范的,其語言通俗易懂、幽默風趣,具有兒童化的語言特征;在兒童劇的排練中,是兒童與同伴最好的交流時機,從而促進其語言的發展;兒童處理事情的方式往往依靠以往的認知結構,兒童模仿能力很強,把在表演運用的語言帶入實際生活,提高其在社會生活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兒童戲劇為兒童心靈的傾訴打開了一扇友好之窗,在戲劇表演過程中,兒童能把內心最真實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展示最真切的需求,感受語言的藝術魅力,學會與同伴交往的正確方式,促進兒童社會性的發展。
  2.3 促進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在戲劇活動中,兒童融入劇本情節,自由地表達內心深處的思想情感,有利于發揮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兒童戲劇給予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間,由其自主支配、控制,尊重孩子的意愿與表達。兒童戲劇追求劇本的原創性與獨創性,在最自然、最真實的情境下來展現自我。兒童戲劇注重激發兒童的創造性想象,即創造性思維的新穎性與獨特性,這是一種較高的境界,經過兒童想象的加工,創造出新的事物,屬于兒童獨有的精神產品。通過創造性戲劇的體驗,兒童可以漸漸意識到想象的力量,超越兒童固有的思維定勢,促使兒童將這種力量轉化到每天的記憶、學習和創造活動中,使之成為習慣,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   維。[5]
  2.4 促進兒童審美能力的發展
   從戲劇作為一種藝術的角度看,戲劇賦予兒童戲劇教育審美藝術的特性,在關注兒童的劇場藝術創造能力及發展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參與性、主動性和創造性。[6]對兒童進行早期的審美教育,有利于培養兒童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兒童戲劇的演出形式帶給兒童良好的情感體驗,深刻體現兒童特點、生動活潑的角色、惟妙惟肖的動作,極大地吸引了兒童的注意力和興趣。兒童作為參與者,能夠真切體會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很容易流露真實的情感,感受發生在各種角色身上的故事;兒童作為劇作家,能夠大膽地塑造他們所理解的人物形象,對故事情節自主地進行改編,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兒童作為評論家,對整個表演有著最深切的體會和感悟,了解在某些方面還需要改進、完善。審美是一種高級情感,兒童也擁有這一基本素質,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知結構的完善,他們不斷地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而兒童戲劇為兒童審美能力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3   兒童戲劇的發展現狀
   在歐美國家,戲劇在早期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199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案》,藝術教育第一次被寫進聯邦法律,將戲劇教育正式納入幼兒園至高中的教育體系中。20世紀,英國的《教育改革法案》將戲劇教育列入學校正式課程,通過角色扮演,加強同伴交流協作,促進審美能力的發展。此后,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國也逐漸開始在學校中推廣戲劇教育。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國家非常重視戲劇對人的塑造作用。戲劇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兒童戲劇給予兒童自由想象的空間,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兒童不僅是演員、觀眾,更是導演、創作者和評論家。他們在一個虛構的世界探索人物關系,表達內心的想法,體驗劇中角色的轉變,在這樣一個有趣、活躍的戲劇活動中,孩子學會明辨是非、感悟真善美,懂得理解和包容,從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然而,我國兒童戲劇的發展起步較晚,發展相對滯后。作為國內藝術教育中的一個新興門類,戲劇教育在國內尚不普及,僅一線城市部分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絕大部分學校缺乏資金、師資力量的儲備,面臨兒童戲劇發展的瓶頸。但隨著兒童戲劇顯著的教育效果,逐漸深入人心,很多學校開始接納并嘗試這種創新性的教學方式。我國很多教育學者致力于兒童戲劇的開發,他們的實踐與研究推動兒童戲劇繼續向前發展。1995年,劇作家李嬰寧出席第二屆國際戲劇與教育聯盟會議,之后在學校、社區、圖書館等地方推廣戲劇教育活動。將教育戲劇的種子,播撒在每個孩子的心中,辛勤澆灌,用心培育,結出創造力、想象力、自我認知和批判思考的智慧果實。 南京師范大學張金梅博士主要從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與兒童戲劇教育方向的研究,在借鑒西方兒童戲劇教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思考學前兒童戲劇教育的內容、組織形式和教育策略等問題,嘗試構建一種適合本土的學前兒童戲劇教育模式。[7]2017年10月,全國第一個兒童戲劇教育專業社會組織在京成立,主要任務是推廣兒童戲劇教育、組織兒童戲劇活動、培養兒童戲劇教育師資、搭建兒童戲劇交流平臺。至此,我國兒童戲劇的發展又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4   兒童戲劇發展的對策研究
  4.1 鼓勵原創,創作優秀的兒童戲劇劇本
   目前兒童劇劇本創作普遍存在一些弊端,兒童戲劇創作分眾不明、陷入成人化、模式化誤區、過于強化說教,忽視兒童發展的主觀能動性。針對這些問題,需要政府、專家、教師的通力合作:政府要提供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鼓勵專家及研究學者積極投身于兒童戲劇的創作,生產出更多優秀的、適合兒童的好作品,教師要加強兒童戲劇理論知識的學習,改編劇本應用于教學課堂,提高兒童的戲劇鑒賞力。
  4.2 開發課程資源,將兒童戲劇引進校本課程
   新課改要求教師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引導者,應該具備教育科學研究的素質,把新思想、新元素、新方法融入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開發校本課程,不僅是對課程模式的創新,更重要的是使課程具有多層次滿足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能力。將兒童戲劇引進校本課程,充分地利用了社會的各項資源,凸顯學校的辦學特色與理念,關注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也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4.3 培養師資力量,提高教師的兒童戲劇教育理論研究水平
   師資力量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基礎,兒童戲劇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師資隊伍。學校要重視引進優秀師資,加強師資培訓,注重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效地開展戲劇教育活動,針對性地開設戲劇課程,提升教師的戲劇素養。另外,理論與實踐并重,與時俱進,開發創意性的素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教學必須走在發展的前面”這一觀點,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發展。
  4.4 立足本土,擴寬兒童戲劇教育的組織形式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兒童戲劇的創作可在借鑒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運用創新性手段實現二者的完美結合。兒童戲劇的發展需立足本土,融入傳統文化的元素,探索出兒童戲劇本土化發展的道路。張金梅博士將兒童戲劇教育內容的體系分為戲劇表達、戲劇創作和戲劇表演三個組成部分。通過研究,提出兒童戲劇教育的三種組織形式,分別是主題式、滲透式和區域式。主題式戲劇教育活動對教師提出進一步的要求,需將各個領域整合起來,多種戲劇教育活動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教師應具有較強的戲劇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水平。滲透式戲劇教育活動適用范圍很廣,可以滲透到各個戲劇課程中,循序漸進地對兒童產生影響。區域式戲劇教育活動重視師生互動,兒童可以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獨立地完成作品創作。
  5   結語
   本文主要探討兒童戲劇的有效發展策略,梳理兒童戲劇的基本理論,闡述兒童戲劇的重要價值,分析兒童戲劇的發展概況,提出創新性的方法策略。縱觀國內外對兒童戲劇的研究,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今后兒童戲劇發展需要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方芳.學前兒童戲劇教育是什么——基于學前兒童戲劇教育存在問題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03).
  [2] 孟聰.探索中的上海兒童戲劇教育[D].上海戲劇學院,2008(04).
  [3] 唐婧琦.兒童戲劇教育與幼兒發展:一種國際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13(05).
  [4] 教育部辦公廳.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5] 朱凱利.創造性兒童戲劇的價值探究[J].大眾文藝,2015(10).
  [6] 張金梅.戲劇能給兒童教育帶來什么——透視西方兒童戲劇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04(08).
  [7] 伊彩霞.學前兒童戲劇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戲劇之家,2015(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1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