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網絡輿情下的高校輔導員的應對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網絡輿情是社會輿論的主要形式,它是社會問題出現后,在網絡上出現的不同看法,由于網民個性觀點不同,在網絡輿論中各抒己見。這種方式是社會民主化進程的反映,但對于高校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缺乏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在接受網絡輿情時常常有失偏頗,對他們的價值觀形成不利。因此高校輔導員要具備準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朝著積極的輿論方向發展。
關鍵詞:網絡輿情 輔導員 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71-01
1 網絡環境下的網絡輿情
網絡輿情是網友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形成的輿論,是社會輿論的主要形式。在網絡出現之前,普通民眾對社會問題的討論只限制在報紙上,由于報紙版面有限,大多數人的意見不能很好地表達。網絡普及之后,因為網絡新聞具有雙向傳播的特點,每一個受眾都可以對社會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激發了廣大公民的參與熱情。而通過網絡輿情,我國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很多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作為正在向民主化邁進的我國,需要網絡輿論來進行監督。
網絡輿情有積極的一面,同時也有消極的一面。一旦出現社會熱點話題,很多人在討論話題時,開始詆毀我國的社會制度,傳統文化,將社會陰暗面的原因都歸結為政治制度和傳統文化。我國的社會制度和傳統文化有不足部分,但很多問題的產生并非這些原因,還包括個人因素。
以2018年10月底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為例,這次事故的起因是女乘客毆打辱罵司機,導致司機情緒失控與之對罵毆打形成車輛失控的。這次事件成為2018年最重要的網絡輿情之一,人們在譴責女乘客和司機的同時,也譴責了車上其他乘客的冷漠,如果他們有一個人出來制止,事情結果就不會如此嚴重。我國相關法律也存在漏洞,在這之前,經常有乘客毆打司機,辱罵司機的事件發生,但乘客沒有受到嚴厲懲罰,沒有給以后的人起到震懾作用,也是導致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網絡輿情中,有人對事件的反思常常側重于國家法律不完善,或者側重于其他乘客的冷漠,而冷漠的根源又扯上了傳統文化。如果客觀地看待這件事,就會發現事件的主要原因還是女乘客修養不足,只顧發泄自己的情緒,忽視了全車乘客的安全??刂谱约旱那榫w,為他人著想是每個人最起碼的修養,不能因為個別人的錯誤來否定整個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更不能因此將所有責任都推到法律不完善方面。
大學生由于接觸社會時間少,生活經驗不足,在網絡輿情出現時,常常被個別人的觀點左右,看問題有失偏頗。
高校輔導員的主要職責,是在課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化時代,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網絡輿情中。因此輔導員要善于引導學生,用正確的觀點來看待網絡輿情。
2 高校輔導員應對網絡輿情的方式
網絡輿情雖然有消極的一面,但整體上還是有助于大學生素質培養的。首先,網絡輿情可以讓大學生參與到社會生活中,關注網絡輿情,可以讓大學生了解社會現狀,社會存在的問題,社會矛盾都是網絡輿情產生的重要根源。
其次,網絡輿情有助于大學生的社會道德培養。網絡輿情中,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常常成為“千夫所指”,像2018年出現的“高鐵座霸”事件、重慶公交墜江事件,都引起了社會對個人道德敗壞的譴責。這些生活事件比思政教材上的內容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第三,網絡輿情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像“高鐵座霸”出現后,廣大網民都獻計獻策,商討如何應對這種不文明行為;重慶公交墜江之后,網絡上出現許多段子,說以后坐公交一定要坐在司機后面,一旦發現有人搶奪方向盤,就要勇敢上前制止。這雖然是幽默,但自從事件發生后,確實有這樣的行為發生過,“乘客猛踹搶奪方向盤者”、“乘客撲倒搶奪方向盤者”已經出現過。這些網絡輿情都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第四,網絡輿情可以增加自衛意識。這幾年,通過網絡輿情,人們都具有自我防衛意識。像遇到老人跌倒,攙扶前找人作證,看看附近有沒攝像頭;因為 青島“天價蝦”事件的影響,人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新方式——網絡曝光。
因為網絡輿情有這些優勢,所以輔導員在應對網絡輿情時,不能因為網絡輿情的復雜性,而阻止學生參與到網絡輿情中。要采取“宜疏不宜堵”的方式,鼓勵學生學生積極參與,以保證信息透明化。
學生參與到網絡輿情中,很多問題弄不明白,會請教輔導員,這時輔導員要做到“宜解不易避”,應該盡自己所能,幫助學生解決,而不能采取回避的方式。
針對學生對網絡輿情的探討,輔導員要有自己的觀點,將自己當成意見領袖,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進入對問題的思考。
3 輔導員應對網絡輿情的能力提高
進入新世紀以來,互聯網已經滲透于人們的生活,輔導員在這種形式下,也要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首先要樹立互聯網意識?;ヂ摼W的發展,主要特點就是在網絡上可以做到去中心化、去權威化。網絡已經成為表達民意的窗口,國家也提倡網民通過網絡來發表自己的心聲。作為輔導員,要適應這樣的形式,并積極參與到網絡輿情中,不能出現學生都在探討,輔導員還一無所知的現象。
其次,輔導員作為思政教育者,要改善思政教育理念。不能像上世紀那樣,用找人談心,個別教育的方式。而是要將網絡輿情當成思政教學的活教材,通過生活實例教育學生,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網絡輿情就是最好的教材。
第三,輔導員要加提高自身素質。網絡輿情中,很多人的觀點看上去是正確的,其實經不起推敲。有些人通過網絡輿情詆毀我國政體制度,但他們并不知道西方政體制度到底優越在何處;詆毀傳統文化的,其實并不了解傳統文化的優越性。
輔導員要積極學習掌握更加豐富的政治、軍事、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在遇到有人詆毀時,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來進行反駁,這樣就容易成為意見領袖,來正確引導學生。
參考文獻:
[1] 王蕊,何美.輔導員在高校網絡輿情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35):183-184.
[2] 趙亮.高校輔導員引導大學生應對網絡輿情研究[J].晉中學院學報,2018,35(04):17-19.
[3] 王嘉聞.淺談網絡輿情對培養高校輔導員危機事件應對能力的影響[J].文教資料,2018(07):117-1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