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及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一直以來,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教育及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及新媒體的崛起,高校思政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不能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應對的話,將對高校思想文化建設及教育管理等造成巨大影響,從而難以培養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人才。本文簡單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并就相應的發展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戰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26-01
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陣地,培養高素質優秀人才是其主要目標,故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一直非常重視,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不過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當前的社會環境對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加大了工作難度。只有認真、合理地應對挑戰,高校思政教育才能進一步發展與完善,為國家及社會輸送更多思想政治水平極高的優秀人才。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分析
1.1 網絡環境加大工作難度
在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固然能更加方便地接收大量信息,但也很容易被網絡上的信息誤導,或者沉迷于虛擬世界。毫無疑問,這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難度急劇提升,教師不但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核心教育,更要注重對學生上網進行正確引導??梢哉f,如何防止學生被網絡上的不良信息誤導,將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
1.2 多元思想拓寬工作范圍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代大學生作為伴隨網絡成長的一代,其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大量網絡信息的影響,其思想價值觀念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這樣一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就必須突破單一價值觀的限制,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觀念,在維持思想價值觀多元化的同時,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的宣傳和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多元思想拓寬了思政教育工作范圍,使得工作開展難度有所提升。
1.3 心理壓力提高工作標準
當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高校學生都出現了就業焦慮等心理問題。實際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為核心的教育管理工作,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同樣是其重要內容及任務。因此在高校學生心理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思政教育工作的標準需要不斷提高,以幫助學生形成更加正確、健康的思想觀念,同時減少心理壓力。
2 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2.1 創新思政教育模式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顯得較為落后,暴露出了諸多的缺陷與不足。因此,全面創新思政教育模式很有必要。在網絡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同時結合當代大學生習慣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特點,高校應當充分結合網絡環境來促進思政教育創新。總的來說,網絡對思政教育最大的影響在于思想價值觀念的劇烈沖擊上,所以在創新時需要充分契合網絡理念,構建起更加靈活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補充更多元化的教育內容,增添更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都是思政教育工作創新的具體體現,但一定要注意創新與核心之間的平衡。也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基礎的主體內容,圍繞這一點來進行創新,往往能夠在優化思政教育模式的同時,充分保證思政教育質量。
2.2 構建思政教育網絡平臺
在網絡環境下構建思政教育網絡平臺,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實際上,網絡給人們帶來的影響,主要就體現在信息獲取方式的改變,構建網絡平臺能夠將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充分結合起來,從而發展更符合時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首先,該平臺必須要包含大量的思政教育內容,例如黨委宣傳文件、校園文化建設規范等。這樣一來,該平臺就能擁有集中大量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優勢,不管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十分便利。與此同時,高??梢酝ㄟ^網絡社交平臺落實思政教育工作,例如在微博開通認證公眾號,定期發布相關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等。其次,網絡教育平臺的建立不單單是為了宣傳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要充分承擔起師生互動作用,為思政教育的實踐提供渠道。實際上,當代大多數大學生都喜歡通過網絡進行交流。因此在網絡教育平臺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并與學生進行互動,往往較傳統課堂教育模式更容易令學生接受及喜愛,對推動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展開有著積極意義。而且部分學生在課堂或面對面時不敢說的問題,也能通過網絡平臺尋求幫助。為了確保這種以網絡平臺為重心的線上加線下教育形式順利展開,高校需要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使其能很有效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及網絡平臺,為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2.3 樹立以人為本的基礎工作理念
以人為本是當代社會建設發展的重要理念,同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理念。高校思政教育的以人為本,實際上就是深入了解學生所思所想,結合學生實際需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是說,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重心需要得以適當調整,由原本單一的思想價值觀念宣傳教育,轉變為宣傳教育和思想及心理引導相結合的基本模式。對此,高校需要設立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辦公室,該辦公室除了負責日常的思政教育工作外,還需要負責解決學生反饋的問題。為了保障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應用,高校需要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讓教師能夠充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3 結語
近年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有所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思政教育的順利展開。對此,高校必須充分意識到對思政教育進行創新改革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并通過創新教育模式,建立網絡平臺及遵循以人為本理念等方式,全面改善思想政治教育,進而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春榮.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與應對[J].高校輔導員,2017(1):65-67.
[2] 劉超.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與對策[J].知識經濟,2013(19):5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