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時期如何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當代大學生的三觀也受到或好或壞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應當深入思若探究,到底要通過什么樣的教育管理模式,才能解決多元文化交織下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讓學生在一個更為健康的環境下學習思政知識,增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這不僅是高??沙掷m發展的必然需求,更是時代發展下所必須思考的一大問題。本文就如何強化思政教育工作實效性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新時期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實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68-01
新時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理當立足當代大學生思想發展態勢,并結合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積極借鑒其他高校,乃至國外優質教育經驗,據此來進行教學,才能有效改善當前高校學生存在的價值觀偏頗,易受非主流思想影響,而導致不正確三觀形成的現象。也就是說,高校需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打造一支強健的思政教育隊伍、完善考評制度等,才能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1 新時期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意義
第一,互聯網+時代下,國際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也愈發頻繁,借助網絡媒體,西方各種思想潮流也涌入中國,使中國的主流思想與社會價值觀受到強烈的沖擊,許多大學生未能準確分辨這些思想的準確性,甚至是將其作為自己的人生理念,致使當代大學生消費觀、世界觀與價值觀都受到不良影響。新時代的大學生群體,物質生活質量上有了顯著的提升,是拿著智能機長大的一代,在這繁雜的多元文化沖擊下,價值信念容易被掰歪。這就要求高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到整個思政教育的始終,積極調整教育方案,以幫助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
第二,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為學生帶來豐富訊息資源、開拓學生知識眼界的同時,也夾雜著許多色情庸俗、頹廢暴力的無用信息。而當代學生獨生子女也相對頗多,大抵都是在家人精心呵護下成長起來的,抗挫能力相對薄弱,在大學中時常面臨著學習困惑、難以適應集體生活、人際交往困難等問題,從而引發各種心理問題,若高校思政教育繼續沿用以往的“強制管理為主,輔之以懲罰手段”剛性管理模式,并管束給學生滯后化的教育理念,不重視思政教育實效性,勢必會與當前多元化社會相悖,不利學生健康成長。
2 新時期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策略
2.1 打造綜合素質過硬的思政教育隊伍
若想在多元化的時代下,將學生指向正確道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勢必要擁有一支強大的思想教育工作隊伍,即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養,才能使教育管理工作與思政教育前進方向相契合,才能讓思政教育在這紛繁復雜的社會中立足,真正發揮其作用。所以,思政教育人員應加強自身學習,積極掌握新時代下的教育理念需求,更要強化自己對社會、政治、思想動態發展的敏銳洞察力,立足學生的根本學習需求,抓住教育契機,在細小事物中科學融入思政教育。同時,還需及時調整自己的不足之處,多向其他優質教師探討交流,習得經驗,切莫沿用單一化的枯燥說教教育模式,讓工作方式更具靈活性,并以身作則,對學生講授的知識道理,自己也要切實做到,讓自己成為思政教育的榜樣。如此一來,學生才能提高辨清是非的能力,并以更為準確的態度來看待現如今社會上存在的各種問題,堅守與認真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要求,最終實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
2.2 建設思政教育網絡平臺
科技信息時代,新媒體發展速度極快,思政教育的開展離不開大眾傳媒這一載體,借助微信公眾號、微博、廣播等方式顯然是推動思政教育穩序進行德育有效途徑,且通過網絡,將民生所關注的問題以及社會熱點都擺在明面上與學生一同探究討論,還能強化師生間的合作,減少距離感。一方面,因為大學教師基本都身兼數職,有時候并不能兼顧到每個學生,課堂時間又極為有限,所以負責思政的教師可開設微博,或是建立一個專門的班級微信群,借此來與學生進行線上溝通,有關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況、思想發展動態,以及其他相關的考核內容,都可私底下與學生進行攀談交流,而學生若有問題也可在聊天群中提出來,大家一同討論,得出結果。另一方面,學校還可專門設置一個教育網站或是微信公眾號,在這些平臺上劃分出一個思政板塊,板塊內容可包含社會熱點、就業輔導、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軍事等,通過這個平臺來宣傳思政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內容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實際與興趣,在版面設計上也要傾向活潑青春化,以豐富有趣的內容來吸引學生的關注度,讓學生自覺發揮主觀能動性,投入到思政學習之中。
2.3 完善思政教育考評模式
傳統思政教育評價模式只將關注點放在最終結果上,而對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整個教育過程中,以及學習中發生的變化都尤為忽視。因此,若想實現思政教育實效性的增強,就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評價模式,即要充分結合定量、定性分析方式,并將學生在課堂中的具體表現納入考核范圍內。如:課堂上,學生對新知識的吸收狀況,通過學生課堂表現來進一步檢驗思政教育的實施成效,還要多方面評估學生參與學校各種活動的熱情度、社交圈、與人相處模式、解決問題時的表現、社會實踐等多種層次。需注意的是,思政評價的進行必須立足公開、透明、人本理念,不可只看重最終的期末成績,還要邀請學生參與自評、互評,讓學生準確認識到自己思想上存在的不足,在教師指導下,及時更改過來。學校的考評模式也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適時調整,才能使思政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3 結語
多元政治文化夾雜著的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既要凸顯時代的思想主流,更要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實際學習發展需求,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優質的校園文化環境,讓學生在完善化的思政管理制度下獲得成長進步,建立準確三觀。
參考文獻:
[1] 葛彥偉.淺議如何在新時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3(6):1.
[2] 任婷婷.新時期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分析[J].高教學刊,2016(11):228-229.
[3] 甘春暉.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評《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教探索,2017(9):1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