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綠色理念的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與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價值取向相契合。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綠色理念必將成為一種內涵豐富、切實可行的新的指導性理念。以綠色理念為導向構建的評價體系,開創了中小學教師評價的新境界,凸顯了中小學教師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在對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從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的新特色、功能效應、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建構等方面,闡述了綠色理念對當前基礎教育發展的價值意義。
  關鍵詞 綠色理念  中小學教師  評價體系
  我國傳統的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并沒有真正體現出中小學教師評價的終極意義在于通過評價來促進教師個體價值的實現,從而激發中小學教師的主體精神。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一是重定量輕定性評價,偏向于所教班級學習成績、升學率、學歷、職稱等可測的結果,對不可測但又對中小學教師完善和發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沒有足夠的重視,容易導致片面化和功利化趨勢;二是師德評價在整個評價體系中不夠突顯;三是重視現狀忽略發展,重視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不利于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忽視了教師評價的真正目的。因此,探索一種既遵循基礎教育規律又符合各中小學校實情,使每一個教師都得以可持續發展的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
  一、基于綠色理念的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的特色與功能效應
  當今是一個弘揚人文精神、提倡以人為本的時代,而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與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價值取向相契合。在這種形勢下,綠色理念必將成為基礎教育改革新的指導性理念。
  1.基于綠色理念的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的新特色
  (1)倡導創新性和先進性的教育實踐觀。創新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小學教師評價的目的不在于獲得與保持,而在于發展與創新。一方面,要從辯證的角度看待傳統評價的優點和不足,用新的理念來指導中小學教師評價。另一方面,時代在不斷地變化,社會對中小學校及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評價體系也須不斷地創新,要從變化的視角認識評價并通過具體的實施來不斷地進行調整;為保證體系的有效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也需要不斷地創新。
 ?。?)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觀。綠色理念和現代學校越來越強調人性化管理的趨勢一脈相承。中小學教師評價的終極目標應是促進教師個體的發展,通過評價來調節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完善、提高教師綜合素養,不僅僅是為了檢驗教師的優劣[1]。以綠色理念為導向的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要改變以學生學習成績為導向、教師被動參與的傳統,重視師德評價,重視學科和年級差異,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使教師參與評價體系的決策,并采納教師提出的合理建議,讓教師既對評價體系產生更大的相關感,又能使體系更趨于合理。
 ?。?)凸顯可持續的教育發展觀。以綠色理念為導向的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既關注體系作為中小學教師評聘、薪酬、獎懲等人事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據的功利性功能,又不忽略其促進教師人格提升的非功利性作用。從學校管理角度而言,中小學教師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中小學校評聘、任用教師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決策依據。但對中小學教師進行評價的關鍵點不應只重視體系顯性的效應,而是要挖掘其隱性的功能,立足于考慮教師未來的發展需求,對教師的發展作動態的促進和引導。
  2.基于綠色理念的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的功能效應
 ?。?)導向功能。評價體系一經確定就成為教師行動的方向。指導思想不明確會造成方向性的偏差,傳統的評價體系下,教師為了獲得認同被動地去適應評價體系的各項要求,導致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不高。綠色理念呼喚中小學教師對自己、中小學校及基礎教育都有良好的認知和積極的態度,有利于教師對評價體系達成共識、對評價活動積極認可;倡導對教師的尊重,讓教師更具有職業成就感和職業認同感,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
 ?。?)調節功能。信息社會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也應隨著不斷地調整。傳統的評價體系易導致學校與中小學教師之間的關系出現對立。而以綠色理念為導向的評價體系一方面拉近了中小學校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增強了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和對教育、教學、科研的奉獻精神,極大地促進中小學教師參與評價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促進教師自我完善,通過內化評價目標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對自己的薄弱環節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來達到與體系之間的契合度。
 ?。?)激勵功能。評價體系一旦被教師認識和接受,就能起到指導整個評價活動的作用,并且能激勵教師為實現評價目標而努力。以綠色理念為導向的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關注的是評價結果的效益化,即關注評價結果是為了促進教師的轉變與發展,而不是評價結果本身。注重在對客觀數據判斷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和思考中小學教師評價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發現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或不足,在沖突中尋求統一,達到以評促改和以評促管的目的。
  二、基于綠色理念的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的建構
  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是一個復雜的多維度多層次的系統,由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目的、評價標準、評價方式及評價指標體系等構成。本文從評價目標、評價標準、評價方法、指標內容、信息反饋與調控機制等層面入手,以綠色理念為指導,多方位多角度對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進行優化,構建一種能多渠道、多形式進行評價的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
  1.評價主體與評價對象
  中小學教師評價主體要多元化,中小學校管理部門、專家、其他教師、教師本人和學生都可以成為評價者,以便更準確和全面地評價教師素質。只有重視被評價者即中小學教師的主體作用,讓教師主動參與和配合評價,才能使評價的功能得以最大化,既能為教師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判斷和信息,又能為中小學校進行管理和決策提供服務。
  2.評價目標
  評價目標合理,才能推動和刺激教師為達到目標而努力。評價目標褊狹或過高,容易引發教師心理失衡、職業倦怠、一味追求升學率、對基礎教育事業感到反感和厭煩等問題??沙掷m發展是綠色理念的前提條件和宗旨,因此,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不僅必須有明確的、體現可持續發展的評價目標;而且必須把評價目標逐層具體分解,把評價目標先分解為若干個一級指標,一級指標再分解為若干個二級指標,依次類推形成中小學教師評價的指標體系,增強評價的可操作性。   3.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是保障中小學教師評價有效實施的前提和基礎[2]。我國目前尚未有一個獨立的中小學教師評價標準,主要依據有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發展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二是教師工作本身所固有的特點和規律[3]。而綠色理念下的評價觀要求評價標準應是多元、開放、科學的,以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為主題并符合以下要求:一是關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從各個角度考察中小學教師對學生成長的態度、過程、方法和能力;二是關注教師與社會、他人的關系,強調中小學教師的合作能力;三是滲透對教師的人性化關懷,強調對教師的信任與尊重,要求教師評價服務于教師的個人發展,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
  4.評價方式
  從多個角度對教師進行多元化評價,使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出它的多重功能,從而促進中小學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一方面,為滿足中小學校甄別、評選、表彰教師的管理需求,對教師業績采用定量評價的方式,以提高教師評價的準確性與客觀性。另一方面,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態度進行考核時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不能精確量化的評價,如師德師風和教風等,可通過調查、師生座談會等方式,依據一定的標準,給予相應的評定等級,使評價對象之間具有等級性來達到區分優劣的目的。
  (2)他評和教師自評相結合。除學生評、專家評、教師互評外,“重視和提倡自我評價和過程評價是現代教育評價的重要特征之一”[4]。針對傳統評價體系的缺陷,以綠色理念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更加關注教師自評,讓教師對照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評價自己的真實水平,既不夸大成績和優勢,也不回避缺點和劣勢,從而找出差距主動發展。
 ?。?)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傳統的中小學教師評價為了達到區別、鑒定優劣的目的,以終結性評價為主,這種評價方式功利色彩濃厚,忽視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考察,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基本處于被動地位。過程性評價是評價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各個階段的評價,有利于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照評價指標體系,不斷地找出和發現自己存在的差距和問題,隨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也有利于中小學校針對指標體系中不合理的部分進行及時的修正,使指標體系日趨完善。
  5.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是評價目標的具體化,必須能比較恰當地反映評價目標并與評價目標相一致。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是整個評價體系中最關鍵的環節,評價體系要通過指標體系來反映是否科學、是否有可操作性。
 ?。?)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中小學教師評價的指標體系內容主要從教師的素質、職責、績效來確定[5],教育部指出中小學教師考核師德表現將成首要標準,因此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要突出對師德師風的評價[6]。
  (2)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首先,評價指標體系作為評價體系的一個子系統,既要有整體性,各指標之間又要有相對獨立性,層次分明、主次得當。評價指標體系內部結構須合理,既不能有重疊指標,又不能遺漏重要指標,上下級指標之間須有高度的相關,同層次的指標之間應相互獨立,有明顯的各自的適應范圍以保證指標不重疊。由于教師的素質、職責、績效這三個指標比較抽象籠統,不易操作,必須在這三個指標的基礎上確定一定的觀測點并進行權重分配。教師評價指標體系由許多項目組成,但并不是由各個項目機械地相加,各個項目在體系中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樣,權重也隨之不同。其次,為實現教師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設計評價體系時必須遵循如下原則:一是客觀性,評價內容須清晰,不讓人產生歧義。二是發展性,能夠推動教師和中小學校的共同發展。三是全面性與針對性相結合??己藘热菁纫嬗忠怀鲋攸c,對中小學校教師的師德教風、專業素養等進行全面的考核,同時結合學校的特色和本校教師隊伍建設中的突出和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進行著重的考核和評價。四是具有可操作性。不同類型教師,職業生涯發展階段、工作特點和崗位職責各不相同,應分類、分層次和分學科設置考核的內容和方式,堅持分類指導和分層次考核評價相結合。
  6.調控與信息反饋機制
  中小學校教師評價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來確定相應的目標,并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依據評價標準和采用一定的評價方法,對中小學教師進行評議和價值判斷的過程。但傳統的評價體系和教師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和回應,不能充分地實現評價工作對教師發展的價值。而以綠色理念為導向的中小學校教師評價體系注重體系和教師之間的積極影響,使評價的結果一方面對中小學校加強教師管理、作出科學決策有幫助作用,另一方面對教師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有促進作用。在評價體系的建立上,主要是對評價體系的實際價值或潛在價值作出判斷,并通過預測體系本身或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來進行深入的體系實施對策的分析和研究;在評價體系實施環節,著力于確定評價體系是否實現了評價目標、實現的程度如何,并利用這些信息反饋作為修訂或體系改進決策的依據;在結果分析與總結環節,立足于讓評價體系服務于教師,而不是教師服務于評價體系,著力于把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本人,以引導和幫助中小學教師發揮長處和改進不足。
  參考文獻
  [1] 孟繁勝,曲正偉,王芳.不同階段中小學教師發展需求比較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3).
  [2] 嚴玉萍.美國公立學校教師評價標準述評——以貝德福德縣公立學校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09(02).
  [3] 王景英.教育評價理論與實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 程書肖.教育評價方法技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5] 龐守興,少廣奎.教育學新論[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
  [6] 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號),2017-08-17.
  [作者:劉小珍(1971-),女,江西會昌人,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副教授,碩士。]
  【責任編輯  郭振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30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