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提升學生自主認知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死記硬背,還要引導他們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全面體驗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才能學到知識,增強認知和探究能力,有效提高教學目標。從教學實踐出發對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和認知能力進行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考;實踐;認知能力
提及小學語文教學,許多人會不以為然,覺得無非就是讓孩子們閱讀、背誦或默寫。這就是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在作祟,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是要求實現“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等三個維度的目標。這就從客觀上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聽說讀寫等基礎語文知識,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唯有如此,方能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形成健康的學習價值觀,高效達成教學目標。鑒于此,下面我們就結合教學實踐來談一談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認知能力。
一、發現——思考
小學階段學生以形象認知為主,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我們要抓住這些認知特點來引導學生通過主動學習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只有主動學習、發現和思考才是高效的學習,最終探驪得珠,生成自己的認知能力。
1.發現
世界著名教育家波利亞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苯虒W過程中如果都是教師牽引學生走,那學生肯定就會形成慵懶的學習習慣,就會成為語文學習的“癡兒”。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能注意引導小學生在“閱讀、記憶”等環節發現問題。為了延伸學生的探索思維,激活大家發現問題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鼓勵學生來“比賽”,看誰在閱讀課文過程中想到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以《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為例,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細讀課文,看看自己能想到什么?能發現哪些疑問。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積極性會很高,會踴躍提出自己的很多問題和想法:有的問“南?!痹谀睦锬??甚至還有的結合西游記問“南海”有觀世音菩薩嗎?也有比較專業的問題:“海水五光十色”能寫成“五顏六色”嗎?還有同學讀到“遍地都是鳥蛋”時說:不會真有這么多鳥蛋吧?……通過收集學生的這些問題我們就能摸清他們的探索動向,就能進一步針對性啟發思考。
2.思考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币氚寻l現的問題和實踐探索的過程轉化成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就必須有“思考”環節,可以說思考是我們萃取知識的不二法門。通過開放性引導發現,學生提出很多問題,我們先給他們一點思考的時間,然后再結合這些問題來針對性探討,滿足學生的思考和認知需求。
還以上例來說,學生這些問題也許是我們容易忽略的問題,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思考說一說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們再給予指導和矯正。比如第一個問題,我們可以給大家普及一下南海在中國的地理位置和地緣意義,及時滲透愛國情懷;第二個問題語文性比較強,可以讓他們自己查字典來對比這兩個詞語的意義,然后總結出:五光十色一般形容發光的東西比如水面、寶石等;五顏六色側重色彩豐富,可以形容花朵,衣服等;第三個問題其實是用的夸張的修辭手法,提出此問的同學發現了問題,但是不知道這是采用夸張手法,通過我們點撥大家就能恍然大悟。
二、互動——實踐
通過前面的發現與思考學生就能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但是學習和積累不是教學的目的,我們還要引導學生能通過互動深入探究,通過實踐完成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1.互動
每位學生思考方式不同,在閱讀同一課文時就會產生不同的疑問和觀點,如果能互動交流,就能讓問題得到深入探討,讓好的觀點得到推廣,在交流互動中碰撞出知識的火化。
比如,我們學習了《富饒的西沙群島》后,可以讓學生與《美麗的小興安嶺》進行互動對比,看看兩個文章有怎樣的異同點。學生經過互動討論就會得出結論:相同:(1)都是描寫景色的文章;(2)都用了比喻、夸張和擬人等豐富的修辭手法。不同:(1)前者寫作順序是“總—分—總”后者是“分—總”;(2)前者寫的是“南方的?!币圆煌轿粸橐曈X,后者寫“北方的山”從四季變化來展現;(3)前者重點寫“富饒”,介紹物產;后者突出“美麗”,寫不同季節的美景……
通過互動交流能讓同學們在語文學習中發現更多問題,也能發現更多知識細節,從而形成知識網絡,提升學習效率。
2.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發現和思考能讓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但是要想轉化成自己的運用能力還要結合實踐。具體教學中我們從兩個階段來引導實踐:第一階段就是在發現和思考問題的環節,教師幫助學生解答懸疑后,可以給一個小實踐。比如,解答學生三的問題我們提到了夸張手法,可以讓學生用夸張的手法現場造句。第二階段就是綜合運用。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單元都是寫景的文章,學生學習了不同方式的寫景文,掌握了一些寫作技巧,那就可以讓大家運用所學知識寫個景點見聞。通過這樣的實踐會發現更多問題,完善更多的知識漏洞,最終將理論知識,轉化成運用技能。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不能拘泥在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就違背了小學生以形象認知為主的學習特點。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我們就得實踐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參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來針對性地整合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啟發和實踐來完成語文知識到技能的轉化和遷移。只有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將語文知識學習和實踐運用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活學活用,全面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方法[J].課外語文,2017(18).
[2]余莉.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創新與思考[J]. 科技資訊,2016(17).
編輯 段麗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6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