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日語文學中家園意識的表征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日本與中國是鄰國關系,在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與共通性,但在語言文學上有具備著自身的特點,在傳統文化上傳承著一些我國的文化,并且近幾年來我國在對日本語言探究與文化背景探索方面更為具體深化,特別是對于日本語言文學中的日本國家文化與主流意識。不斷全面分析對日本語言文學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文學理論體系的發展?;诖?,本文將對日本語言文學的內涵與發展史展開研究,并分析日本語言文學的主要標志和與日本文化之間的關系,重點探究了日本語言文學中家園意識的體現,以此來為我國文化理論體系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日本文化;日本語言;日本文學;家園意識
   中圖分類號:I31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6-0105-04
   自古以來在日本歷史文化中總會見到中國歷史文化的影子,其主要是由于日本在發展過程中借鑒與融入了一些中國獨有文化,若說日本是個島國,國土面積相比起其他國家而言差距大,但日本充分體現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特點[1]。日本受到新世紀到來的影響,在文化方面也受到西方新潮流和思想上的沖擊,蘊含著濃郁的西方文化風格,因此日本在每個階段其歷史文化均有著日本傳統文化與西方新思想等方面相融相爭的現象,并且不斷適應著現代文化的發展,使日本國家逐漸形成了有著自身特征的思想觀念與文化底蘊?,F如今,我國也設立了專門的日語學習課程,而在學習時需要深刻剖析日語文學的內涵、發展歷程、思想理念以及藝術特征等方面,加深對日語語言與日本文化發展的理解,文學理論學者也不斷研究日語文學發展的隱藏意識與形態,主要是為了更全面的完善我國研究日本語言文學的理論體系。
   一、日本語言文學的內涵
   日本語言文學最早形成時期是在八世紀,主要是應用現有日本文字創作出各種類型的文化與藝術表現形式。就日本文字而言,在文化形成過程中與中國傳統文化有直接聯系,日本在最開始的藝術表現形式類似于中國藝術表現形式,并且還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但隨著西方文化浪潮的進入和本土文化、政治理念與社會經濟的更新[2],使日本文化不再只依靠中國傳統文化,而是逐漸探索并形成具有自身風格特征的新文化。因此在日本往后的發展過程中,多是通過開放相應的政策,同時加強與西方發展國家之間的往來,使得日本文化受到西方文化思想浪潮的影響下,積極鼓勵本國的優秀學者去國外學習新的、先進的思想文化,進而為日本語言文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支持。
   二、日本語言文學的發展歷程
   (一)奈良時代
   日本文學概念初步形成時期則為奈良時代,在這個階段日本主要的文學作品與中國文學的形式方面有著較大的相似性,主要是由于在創作應用的文學形式多來自民間文化與人民群內可接受的形式,具有語言易懂、文字簡潔、淺顯通俗且便于人民傳唱,在為后來的日本文學發展上提供了較為基礎的理論依據。例如這個時期最著名的文學作品《萬葉集》,在日本文學上可算是里程碑。
   (二)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的日本文學在中國文學的引導下,主要以創作詩歌為主,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文學成就。在小說創作上,該時期產生了世界最早的長篇寫實風格小說,出自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主要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未背景,在寫作特征上有著哀婉和致郁,不僅貫徹寫實的“真實”美學思想,同時也傳達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3],充分體現了平安時代的社會背景與文化生活。而這個時期之后還出現了多數散文作家與女性作家,取得的成就也比較突出,女性作家筆下的作品風格多以秀麗端莊、纖細柔弱為主,充分體現了女性對事物的敏感度與柔美性,不僅為日本小說的表達奠定了基礎和創造空間,還促進了日本小說界的發展。
   (三)鐮倉市町時代
   鐮倉市町時代日本文學作品的寫作方式多以連歌為主,主要的創作人群包括作家與僧人,這個時代詩歌在文學作品上逐漸走向凋敝,散文作品相應問世,而以五山禪僧為中心的禪林儒學,漢學在該時期作為僧人的必修課程,主要受到中國儒學思想的影響,禪林的日用文書多用漢字"駢文"體,例如五山漢文學中大量引用儒學經典、諸子百家甚至中國文學作品,該時期的五山漢文學空前絕,當時的五山禪林與中國具有相似點,尤其對華風生活崇尚,而連歌類文學作品則屬和歌之余技,作品題材自由且新鮮,逐漸獨立后形成了民眾喜愛的文藝,為江戶時代俳句的產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江戶時代
   江戶時代也被稱為德川時代,作為日本歷史上武學統治封建的最后時期,該時代日本的經濟得到了良好發展,思想上出現了朱子學、陽明學、古學派、國學派以及町人思想[4],在日本文學作品上主要以詩歌和小說為主,創作內容逐漸轉變為描寫市民生活,其中最為著名的則是井原西鶴,他的文學作品多以關注人世間冷暖溫飽為主,創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好色”文學,例如《好色一代女》與《好色一代男》[5],通過描寫社會男女戀愛的故事,表現人與人之間的愛情和欲望,并對等級社會中的商人心理與生活情境進行刻畫,井原西鶴被日本文學上譽為社會現實主義描寫的頂峰作家,而在他之后,也不斷有作家在文壇上活躍,但在文學創造方面或多或少皆受到了井原西鶴世情小說,江戶時代的小說大體上而言多是通俗易懂的小說,在文化程度較低的平民百姓傳誦較高且受歡迎。
   (五)明治時代
   明治時代的思想理念得到了解放,文學作品上開始轉化為現代文學,主要是受到明治維新改革的影響,日本從西方國家傳入了新的學問與藝術,以前未出現過的日本個人主義小說文學也相應問世,與江戶時代以前不同的文學作品風格展開了,文學樣式上多存在著西方文化的影子,例如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小說,而到了20世紀[6],自然主義不斷涌現,該時期出現了許多帶有批判色彩的文學家,因此在這時期的文學作品風格多以辛辣諷刺為主。
   (六)大正時代    大正時代作為明治維新后空前絕后的盛世,當時正處于歐戰結束,民族自決浪潮不斷涌現,并且存在濃厚的民主自由氣息。在文學領域中代表為“白樺”派,主要以武者小路實篤為首的一大批年輕作家,創作了文學雜志《白樺》,在文學上形成了自有的“白樺”派,此時期該派高喊新理想主義,并開展了文學活動,在大正時代文壇上居于主流地位,該派不斷提倡尊重個人意志與自然意志的思想,創作出形式新穎和內容豐富的文學作品,并且還培養了許多知名作家,在各個方面都體現出現了不同于明治文化的新面貌。
   (七)昭和時代及以后
   昭和時代促使了日本先到文學的產生,在初期的文學主流多為無產階級文學樣式,無產階級文學作品的內容平和,是無產階級的理想生活與底層人民的現實生活,具有對比性,主要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想法。但該時期也有作家的文學作品體現了不滿現實生活,作品形式上多以哀美為主,例如川端康成的《雪國》,具有濃厚的“物哀色彩”[7],不僅飽含了同情、悲哀,還對作品人物賦予了悲劇情調,創作出感動人心的藝術形象,對于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是頹廢的至美與空靈虛無的至境。昭和時代二戰后至現在,這些文學作品共同構成了現在日本文學領域的繁榮景象,使日本小說受到了全世界的重視。
   三、日本語言文學與日本文化的關系
   日本語言文學中大多都存在者日本文化的特點,通過閱讀日本語言文學作品可了解到當地的風土人情、家園意識和社會形態。日本文化在各個歷史時期與中國文化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經濟、文化與政治上相互影響與融合,但日本文化發展仍然具備著自身的特征,例如在禮儀文化和性文化上,還有當今日本的支柱產業動漫文化[8],與中國文化與西方發展規律均存在特異性。在日本大部分崇尚佛教文化,這與當地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因素習慣和歷史文化均有聯系。例如大多日本人偏愛吃生冷食物和淡色系的圖案,家族團結意識與家園意識非常濃烈,因此日本語言文學主要是源于日本文化。
   四、日本語言文學的主要表征
   (一)時代標記尤為顯著
   日本語言文學作品多受到中國歷史文化影響,并且日語在拼寫上也與漢語書寫有一定的相似度,但在發音上又存在一定的區別,因此在日本語言文學上時代標記尤為顯著。例如日本抒情詩在剛開始創作時期,總共有31個音節,經過時期變化后逐漸縮減為17個音節,雖然看上去音節縮短了很多,但在文字表現上面相比起31個音節情感更為豐富強烈[9]。就從日本抒情詩創作變化的過程中來看,能夠看出日本文學創作過程需要經過舊文學與新聞學形式不斷膨脹之下,不斷結合與更新而成,因此日本語言文學具有尤其顯著的時代標記。
   (二)社會性特征表現強烈
   日本語言文學不論是早期還是近現代,從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上能夠看出社會性特征表現尤為強烈,充分體現了日語語言文學歷史發展進程的特點。社會特征表現強烈主要體現在近現代文學著作中,該時期的日本文學再現了日本某個歷史時期發展,并且對日本民眾對現實不滿與美好生活的相應充分顯現出來。除開這些外,日本文化中的地域性特征也較為強烈,例如在遠古時代,當時的京都是日本文化、政治與經濟較為集中的位置[10],因此日本語言文學的發展方向多少以城市化為主,大部分文學作品的創作背景多為京都。但在江戶時代有了武士,當時被當作是日本的新貴族,而他們也參與到了日本文學創作中來,使當時的文學作品重心出現轉移,主要代表為芥川龍之介的《今昔物語》,借助了日本古典語言文字充分反映人生理想與社會現實,具有強烈的社會性特征。
   (三)具有濃厚的家園意識
   根據日本文學作品與文化能夠看出日本這個國家非常注重家庭氛圍,大多數人民群眾都認為家庭和諧能夠維系社會發展與穩定,因此日本語言文學作品中充分體現出濃厚的家園意識,能夠起代表作用的則是思鄉詩、離愁詩,文學作者在這些詩歌里面表達出來對家鄉的思戀,同時在戰爭的影響下還表達出了對家園遭到破壞產生的愁怨之情。
   五、日本語言文學中家園意識的體現
   (一)被認為是安寧和平的象征
   日本語言文學中的家園意識被認為是安寧和平的象征,不論是傳統日本語言文學的表現形式,還是近現代日本語言文學的表現形式,在這整個時期大多數作家都在創作中表達了“安寧”的意義,這里的“安寧”主要是體現人們內心需要寧靜感和希望生活和諧安定。根據日本文學發展過程中,能夠看出日本文學經歷了漫長的演變時期,尤其是在發展階段受到人們傳統思想與國家政策方面的影響,某些階段發展并不順利,但通過社會與政策的改變,日本的農耕文化受到相應的沖擊,使得日本經濟形勢發生改變,日本語言文學作品中表達的安利和平大多是傳承了日本的農耕文化,當這份安寧受到破壞時,同時日本也在為其他國家帶來災難,最終受苦的還是人民群眾,民眾在這個時期希望“安寧”的情緒高漲不斷,而作家就通過文字來傳達這些意愿。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日本語言文學中仍具有強烈的家園悲劇風格,這些都是由于戰爭給人們的心靈帶來的創傷難以平息,尤其是該時期的女作家,通過細膩的文字充分體現失去親人和家園的痛苦。
   (二)體現“縮小”意識的特點
   日本文學的“縮小”意識體現在許多的文學作品中,文學家在創作時通常會將大認知與觀念縮小,從小的方面體現整個國家、社會與民眾的現實,表達出自身的感知與感悟,這種表達方式可充分表現日本人民的現實生活與理想生活,通過將社會縮小到家庭,以家庭來反映社會,同時對家庭進行描寫來表達出親情與向往的生活,而對于現代作家在創作時,多是以庭院作為重點,需要同時體現出庭院的設計、布局和日本人民的生活、文化觀念,文學家通過“小巫見大巫”這種方式,充分體現“縮小”意識,增加作品的真實感。
   日本文學在創作過程時充分體現了家園意識,作為重要題材,不僅能夠在作品中表達出與家人之間濃厚的親情,還表達出日本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分析日本語言文學的特征,我們能夠看出日本作品大多以家園為題材,方向多以思鄉之情為主,這樣不僅能夠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還能使讀者與作品之間產生一定的共鳴。   參考文獻:
  〔1〕尹航.初探日語語言文學中的家園意識[J].文化學刊,2018,(02):93-95.
  〔2〕郭春暉.淺析日語語言文學中的中國文化[J].知識文庫,2017,(05):11-12.
  〔3〕王秋云.關于日語文學的家園意識形態分析[J].文學教育(下),2018,(08):55.
  〔4〕宋堅.從《西海斜陽》看龍鳴的“家園意識”和“明鄉人”情結——廣西北部灣海洋區域文學系列研究論文之七[J].欽州學院學報,2017,32(04):7-11.
  〔5〕劉欣欣.淺談日語語言文學中的中國文化[J].西部皮革,2016,38(18):239-239.
  〔6〕王燕.淺談日語語言文學中的中國文化[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7,(08):102-102.
  〔7〕趙亞亮.從家園意識視角分析卡夫卡對余華的影響[J].名作欣賞,2018,(17):106-107.
  〔8〕李禎妮.“家園意識”:十八大以來中國民族理論創新發展的重要理念[J].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03):41-44.
  〔9〕曹蕓.喚醒家園意識 提升生態素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4):72-76.
  〔10〕蔡榮湘.論家園意識的嬗變——以《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孫少平為例[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7,32(04):65-68.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收稿日期:2019-04-03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廳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現代西方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JAT160617)
  Abstract: Japan and China are neighbouring countries, have certain similarities and similarities in culture, but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inherit some Chinese culture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Shanghai. And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has deepened the exploration of Japanese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especially the Japanese national culture and mainstream consciousness in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e continuou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ory system to a certain exten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analyze the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e main symbol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Japanese culture, especially the embodiment of homestead consciousness in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heory system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Japanese Culture; Japanese language; Japanese Literature; Homeland Awareness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208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