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是一種能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質量和數量的閱讀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水平有著積極地作用。本文將重點從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應用的意義、存在問題和運用策略進行探究,以期為中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學生閱讀水平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中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具體是指教師在有效時間內引導學生對多篇相關聯文章進行閱讀,屬于現代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手段,群文閱讀要求學生掌握對比歸納和綜合分析的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作用。除此以外群文閱讀對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水平也有著極大的改善和提升作用,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傳統閱讀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時,就需要群文閱讀這種新的閱讀教學模式來適應和發展中小學語文教學水平。
1.中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運用的意義和目的
1.1有效開發和挖掘學生思維,拓寬學生視野
中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語言學習,而閱讀教學剛好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通過閱讀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語言學習能力,并且更加深刻的學習語言文化知識,因此閱讀教學是十分必要的。而群文閱讀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對多篇相關聯文章進行閱讀理解,讓學生在不斷提升閱讀效率和質量的同時,也積極影響著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開發挖掘、語文視野的擴展,為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素質得到全面發展以及更高學段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
1.2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主體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語文教學不再是單一的灌輸式教學,學生學習也不再是被動性的學習,而是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科教學模式。而群文閱讀重視語文教學實踐,通過教師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對不同文章的分析理解,全面提升語文綜合運用到的能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分析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體現。同時,學生通過自主研究學習,學習界限得以擴大化,讓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完成閱讀體驗,由此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期待,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質疑,從而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閱讀。
1.3擴大語文課堂閱讀容量,提高質量和效率
傳統中小學語文教學中,一般常規篇幅的精講課文需要兩個課時完成,在這兩個課時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圍繞一篇文章進行,教學進程緩慢,教學效率低下。而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將5至6篇文章一起融入到這兩個課時中,引導學生比較、總結并歸納,如此有效的擴大了語文課堂容量。同時,學生通過相關聯文章的廣泛閱讀,不但提高了閱讀速度,還有效的拓展了視野,培養了閱讀價值觀念和思維的敏捷度,從而提升了閱讀的效率和質量。
2.中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所謂群文閱讀教學實際上就是教師在一個時間段內,指導學生閱讀相互關聯的多個文本,通過梳理整合、拓展練習、比較異同等方式,引導學生關注閱讀過程中的語言特點、結構特征以及寫作方式等的學習過程。但是就目前教師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來看,一方面教師認為學生的閱讀量不能達到課標要求,一方面教師在群文閱讀方面又找不到規范的操作程序,不知道如何有效引導。綜合來看,大部分教師主要在群文閱讀的“議題”“多文本”兩個方面存在認識和實踐上的誤區。
2.1議題生成的問題
群文閱讀教學是師生圍繞“議題”展開的教學活動,但是部分教師不能將“議題”和“主題”有效區分,狹隘的將主題教學作為群文閱讀的唯一方式,拘泥于一個主題,不更好的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深入思考。同時,對于群文閱讀來源問題,大部分教師認為議題來源于教材。但是議題來源不僅僅只有教材,教師的教學視角的縮小,造成學生閱讀廣度和深度的降低。
2.2 文本組合的問題
群文閱讀的關鍵因素主要包括“議題”和“多文本”。當前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已經不滿足與教材中已有的課文,比如在進行人教部編版《去年的樹》的教學中,教師會組織學生比較閱讀該作者的其他兩部童話《大鵝過生日》和《猴子和武士》,以增加學生對新美南吉的創作風格的整體認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群文閱讀不是拓展閱讀,僅僅是數量的疊加并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學生能力的提升。同時,多文本并不意味著“多文章”,教師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往往忽視其文章選擇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3.中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應用策略
3.1整合優化知識體系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本身需要大量的相關聯閱讀素材支撐,僅僅依靠課內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將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歸納、總結的學習方法,達到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當然,想要群文閱讀實現其主動性教學效果,還需要教師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圈定適合學生學段的閱讀范圍,綜合提升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水平,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始終處于主動地位,讓學生在這種主動學習中感受閱讀樂趣。如此,不僅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了,教師的教學工作與具備了輕松愉悅的氛圍。如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主體是“愛”,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教材中三篇文章基礎之上進行課外拓展,增加《地震中的父與子》《釣魚的啟示》《背影》《誰是最可愛的人》等相關聯文章,讓學生在精美華章中體會閱讀的樂趣,掌握“愛”的真諦。
3.2巧妙設置引導問題
中小學語文教師在確定群文閱讀素材之后,就應該將如何培養學生群文閱讀能力作為教學重點。因此,教師需要在充分考慮學生學習水平和閱讀興趣的情況下,巧妙設置群文閱讀引導問題,尤其是具有沖突性和比較性的問題,更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分析概括的能力,切實發揮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的《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援引《特殊的葬禮》《沙漠中的綠洲》等文章,并設置問題:1.三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有什么相同點?2.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小組討論并總結交流。如此學生在有效問題的引導之下理解文章主題,激發環保意識,達到教學效果和目的。
3.3結合讀寫能力培養
學生的閱讀好奇心和興趣是需要語文教師通過巧妙的教學手段才能實現,因此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首先要設計好引導問題,然后安排好重點講解技巧和策略,尤其是針對群文的多面性,不能一直依靠固定組合方式進行教學。同時,教師可以采用拋磚引玉的方式,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自由閱讀并且學會獨立思考,在閱讀之后進行聽說讀寫方面的練習,讓學生直觀的感受群文閱讀帶來的功效,提升學生閱讀成就感,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欲望。朗讀,也是群文閱讀中十分重要的一種方式,學生只有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理解和運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可以將學生自讀、教師范讀以及師生之間互動朗讀結合起來進行,不僅達到利用閱讀精美文章激發學生討論和自我表達的能力的目的,也提高了學生群文閱讀的效果和質量。
總之,群文閱讀是提升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中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要通過各種有效教學策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欲望,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閱讀概括能力,為學生全面提升語文綜合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于澤元,王雁玲,黃利梅.群文閱讀:從形式變化到理念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3(6)
[2]李開忠.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4(2)
[3]王亞,駱文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理由及策略[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2(1)
[4]袁義星.基于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閱讀教學探究——中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及其價值取向摭談[J].新課程·下旬,2014(06)
(甘肅省靖遠縣東升鎮教育管理中心,甘肅 白銀 7306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120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