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新課改深入發展,教學模式、教育思想得以革新,為優化教學結構,完善教學體系奠定基礎,其中“群文閱讀”作為新時期語文教學手段之一,主張將一組文章放在一起進行組合閱讀,通過文體解構、學生探討、閱讀分析、對比等途徑,引導學生掌握更多語文知識,有效培養學生分析論證、閱讀理解、口語表達、文學修養等核心素養,繼而落實新時期語文教學目標,“群文閱讀”教學價值可見一斑。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以期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 群文閱讀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096-02
群文閱讀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悄然興起的語文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具有突破性、生本性、豐富性、系統性等育人優勢,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一組文章,并在閱讀過程中說出觀點,與師生進行閱讀交流,繼而培養學生思考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等核心素養。通常情況下群文閱讀圍繞一個或多個主題展開,文章類型為一種或多種,而后師生根據文章主題進行集體閱讀,最終達成閱讀共識,其中師生達成閱讀共識的過程,就是落實語文教學目標的過程?;诖?,為有效落實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分析群文閱讀教學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明確群文閱讀主題
當前語文教學資源日益豐富,怎樣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發揮教學方法育人能效,落實語文教學目標,成為教師需要思考與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在群文閱讀教學法加持下,教師需率先明確群文閱讀主題,圍繞該主題整合閱讀資源,為有效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為使本次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更具實效性,在累積以往教學經驗同時,以《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為例,將“書是我們的好伙伴”視為群文閱讀教學主題,將“如何科學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視為群文閱讀教學議題,將“熟讀全文”、“掌握散文寫作方法”、“樹立正確閱讀觀念”等視為群文閱讀教學目標,其中教師通過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落實教學目標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文學修養等語文核心素養的過程,繼而助力教師踐行新時期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凸顯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實時價值[1]。
二、做好群文閱讀導入
良好的課前導入可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找準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掌握課堂教學主控權,提高課堂教學綜合質量,為此教師在進行《走遍天下書為侶》群文閱讀教學前,率先用2min左右的時間做好群文閱讀導入,削減學生閱讀阻力,提高學生自主閱讀效率,為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鋪平道路。
師:同學們,讀書似乎貫穿我們的一生,拿老師來講,小時候看小人書、連環畫,長到了讀名著、書刊、報紙、雜質,可以說讀書是獲取知識、資訊最便利且有效的途徑之一,然而怎么好讀書、讀好書,我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可不甚了解,為提高同學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文學修養,今天“群文閱讀”我們將一同閱讀三篇文章:第一篇是《走遍天下書為侶》;第二篇是《陳毅吃墨》、《論讀書》,請同學們通過熟讀文章,體悟讀書的樂趣,感受文學的魅力,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自身語文核心素養。
三、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首先,閱讀解構為學生大體介紹三篇文章內容,調動學生閱讀自主性;其次,給學生充足時間自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提煉文章關鍵詞,端正讀書態度,明晰讀書價值,掌握讀書方法,同時總結三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三篇文章的寫作方法;最后,鼓勵學生分享群文閱讀心得,在抒發其對讀書的情感同時,從三篇文章命題特點、選材特點、寫作特點予以深入探討,在此基礎上進行遷移訓練[2]。
四、進行群文閱讀總結
在學生自主閱讀、分析探討完畢后,教師可在黑板上繪制表格對比三篇文章,總結學生學習成果,使學生明晰《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一篇說明性散文,以推理形式表達觀點,體現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寫作特點,《陳毅吃墨》是一篇敘事文章,以故事形式講述陳毅好讀書忘我的境界,體現敘事文體生動、具體、形象寫作特點,《論讀書》是《培根隨筆》中的一篇文章,它開創英國隨筆文學先河,文筆優美、語言練達、警句迭出、說理透徹,從培根視角講述讀書的重要性,主題突出、文意明顯,在總結群文閱讀教學要點同時,教師推薦學生閱讀《藏書之愛》等與讀書相關的名著,擴展學生文學視野。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需明確群文閱讀主題,做好群文閱讀導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進行群文閱讀總結,繼而在完成語文教學任務同時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楊麗蓉.淺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12):70.
[2]高麗芬.淡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9(2):118-1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86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