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面,提高閱讀量。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作用愈加突出。因此,為了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入新鮮血液與活力,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針對如何完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提出自己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希望可以為各位同仁的閱讀教學提供啟發,共同開創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新未來。
【關鍵詞】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般情況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主要分為單篇閱讀和多篇閱讀以及整本書閱讀。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面,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改善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彌補傳統閱讀教學方式的不足。因此,本文針對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不斷完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方式與方法。
一、實施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1.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
法國著名的教育家狄德羅曾經說過:“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勤奮的心靈就是天才?!毙W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可能會夸大事實或者縮小事實。學生的寫作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閱讀的再現,學生的閱讀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效果并不明顯,但是長此以往地堅持下去就會收到成效。小學生因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擅長模仿,模仿習作仿佛已經成為一種天性,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會將積累的知識潛移默化地運用到寫作當中去,而且語文課文作為最直接的群文閱讀材料,學生利用和借鑒起來會比較方便,而且也易于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在寫作中指導學生模仿課文的寫法。比如《翠鳥》這一課,指導學生模仿這一課的寫法去仔細地觀察一種鳥,然后從外貌、顏色、特點等幾個方面模仿寫作。此外,還可以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來描寫人,寫記敘文,通過分析《小攝影師》《爬天都峰》等課文中的對話來指導學生學習寫人物對話。寫作應當首先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剛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指導學生認真模仿,認真閱讀,閱讀是寫作的源泉,而寫作是閱讀的再現。
2.提高學生的閱讀數量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途徑不是給學生補課,不是給學生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小學生課外閱讀文字總量不能低于150萬字。群文閱讀是教師在規定的時間之內指導學生閱讀多篇與教學相關聯的文章,通過更多地閱讀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這是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為傳統的教學模式。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非常重視教材中的課文閱讀。但是僅僅依靠教材中的閱讀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是遠遠不夠的。小學語文教材一共有12冊,每一冊大概有18篇文章,一篇文章大概在500字左右。這樣在小學階段,學生總共的閱讀數量有14萬字左右,這顯然與新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生提出的閱讀要求不相符合。因此,實施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至關重要。實踐證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數量,而且還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從而為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的相關策略
1.科學地選擇文章,提高閱讀的質量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方法,但是如何積極有效地開展群文閱讀成為一個重要的難題。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最核心的問題是科學地選擇閱讀材料。如果閱讀材料選擇不夠科學,那么群文閱讀的教學質量就會大大下降,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因此,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實際的閱讀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的閱讀興趣以及閱讀心理入手,選擇最科學的閱讀材料,從而將閱讀教學的內容以及與主題相關的文章呈現給學生閱讀,避免學生閱讀一些無效的閱讀材料。比如在同步閱讀“愛的奉獻”單元章節的教學中,筆者選取了幾篇類似的文章推薦給學生閱讀,比如《好漢查理》《給予樹》《一次成功的實驗》《去看馬戲》等,幾篇文章以“愛”為線索,通過群文式的學習方式,拓展延伸,布置與之相關的作業,比如畫出文章閱讀的“知識樹”,讓學生從閱讀中深刻地感受到其實愛就在我們身邊,從而讓學生在感受愛的方式的同時,也可以奉獻自己的愛。
2.合理搭建結構,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價值
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科學有效地選擇群文閱讀的材料,還應當合理地設置群文結構,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體會參與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合理搭建群文閱讀的結構,要從文章的主題以及表達方式和寫作方式等不同的角度將文章串聯在一起,不斷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靈活地應用在生活當中,從而不斷培養學生扎實的語文素養。比如在學習《刷子李》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黑衣上沒有白點——黑衣上有白點——黑衣上的小洞”這種一波三折的寫作方式,緊接著,教師可以出示《蘇七塊》以及《泥人張》等文章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在閱讀的時候,思考幾篇文章在寫作方法上有何異同,從而在合理的架構上完成知識的遷移,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值得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推廣實踐。未來隨著群文閱讀教學方式的不斷完善,教師的教學空間將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也將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而這也正是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吳美玲.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閱讀效率的有效策略研究[J].才智,2019(07):34.
[2]彭淑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談群文閱讀教學的著力點[J].甘肅教育,2019(05):44.
[3]晉彪.群文閱讀視野下的古詩詞教學策略探析——以部編教材六年級下冊《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為例[J].遼寧教育,2019(05):6-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4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