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教材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周少娟
統編教材重視在閱讀中讓學生學會學習,習得閱讀方法。為了凸顯閱讀方法的指導,統編教科書新增特殊功能的單元——閱讀策略單元,細化了各項能力要求,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習得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三至六年級共安排了四個閱讀策略單元,分別是預測、提問、提高閱讀的速度、有目的地閱讀。引導學生獲得必要的學習閱讀的策略,使他們成為積極的閱讀者。
一、明確策略單元教學任務
以六上《有目的地閱讀》為例,“有目的地閱讀”策略是指根據閱讀目的、學習任務或生活需要獲取信息進行的閱讀。包括獲得作者表達的信息(讀懂),篩選重要信息,區分信息的重要性。
該單元對“有目的地閱讀”進行了有層次、有梯度的安排。讓學生在這樣的安排中不斷實踐、總結習得的“有目的地閱讀”的相應策略。所以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目的選取儲備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并學會運用“有目的地閱讀”的策略。
二、樹立策略單元整組的教學意識
策略單元每組課文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突出訓練目標的遞進性與發展性。前一至二篇課文進行策略的示范和指導,導語和課后思考練習題緊密圍繞單元的閱讀策略展開,采用旁批、泡泡的形式,給學生閱讀提供扶助,幫助他們了解、梳理、掌握閱讀策略,在課后思考練習題中進行落實:后一至二篇課文具有實踐性質、總結、綜合運用本單元學到的閱讀策略。下面對本單元各篇文章進行教學建議。
《竹節人》可進行板塊教學。第一個板塊,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對“有目的地閱讀”的認識更加明確。例如,面對同一份《南方都市報》,你怎樣閱讀?爸爸怎么閱讀?媽媽會怎么閱讀?這個生活案例,讓學生對“有目的地閱讀”有了清晰的認識,有目的地閱讀效率會更高、更節省時間。第二個板塊是確定閱讀目的、選定細讀內容。第一步,讓學生閱讀課文導語,知道學習本課有三個任務,還知道完成不同的任務,閱讀課文的方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第二步,讓學生帶著思考初讀課文。第三步,組織學生交流。根據三個不同的任務,我打算怎樣閱讀《竹節人》。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確要完成不同的任務,我們重點關注的內容不一樣、運用的閱讀方法也不一樣。
《宇宙生命之謎》中,本課運用“有目的地閱讀”可以分為四個步驟:第一個步驟:快速閱讀全文。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確定哪些內容需要快速閱讀,哪些內容需要精讀,哪些內容對完成學習任務是有用的。對重要信息進行精讀,宜放緩速度,融入思考,深入理解掌握。對非重要信息,可以一帶而過,采用快速閱讀或瀏覽,甚至不讀,必要時再回讀。第二個步驟:鎖定相關內容。通過瀏覽,學生可以很快確定需要細讀的段落(第4-9自然段)。第三個步驟:仔細局部閱讀。學生自主細讀,針對閱讀目的得出結論:太陽系中,地球以外其他星球目前沒有發生生命存在;太陽系以外是否存在生命,仍有待進一步探索。第四個步驟:根據目的實施。引導學生對相關閱讀方法進行梳理。①粗讀篩除法:瀏覽粗讀篩除不重要的段落。②尋找中心法:勾畫出某些段落的中心句。③圈畫重點法:圈畫出文段的重點詞。④提取信息法:對提取的信息進行比較區別,再確定取舍。⑤收集有關資料,完善結論。
三、策略單元教學建議和對策
其一,學生學習任何一種閱讀策略,都不是零起點。教師幫助學生啟動先備知識,在原有教學起點上通過進一步的實踐運用,使策略清晰起來,讓策略運用轉化為能力和習慣。其二,閱讀策略的學習,不是始于策略單元,更不能止于策略單元。閱讀策略單元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策略,使他們成為積極的閱讀者。其三,以學為中心,教師可以靈活調整策略單元學習的時機,以便讓具體的閱讀策略運用更好地為學生的母語學習和閱讀生活服務。其四,閱讀策略并不止教材策略單元中的四種,教師要根據學生閱讀學習的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和學生一起發現、總結其他常用到的閱讀策略。其五,策略教學在傳統技能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深層次的思維訓練,而不是灌輸方法。
責任編輯 黃博彥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144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