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亮上安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偉民
由于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越來越擁擠,人類便開始向地球之外的星球伸出探索的觸角。在這些被逐漸揭開神秘面紗的星球中,月球無疑是最令人類心儀和向往的,人類甚至已經開始大膽地設想自己有朝一日搬上月球后的生活了。那么,月球如何才能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呢?
為移民月球做準備
理想與現實總有距離,人類若想到月球上生活,要面臨很多問題。
有人提出,可以利用月球的土壤和巖石制造玻璃、鋼鐵、鋁、氧。首先要解決工藝問題;其次要考慮如何利用這些原料在月球上大興土木,畢竟月球上的真空環境、日照和溫度變化與地球不同,地球上所用的工藝方法通常需要火和大量的水,但這在月球上都難以做到。
科學家將通過研究和工程實踐確定哪些動植物最適合移民到月球上,并且還要讓他們“和平共處”。例如,從蜜蜂到綠皮南瓜,哪些動物和蔬菜在什么條件下能相處得好,哪些在什么條件下不能共處?哪些因素會對它們數量上的穩定構成威脅?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
科學家已發現,地球上的海底、極地冰山下和噴泉沸騰的水中都有簡單的生命形式存活,而且它們都處在出熱口內。這些具有超強耐受力的生物體到別的星球上會怎么樣呢?既然不知禍福,不如就先在月球上試驗一下。
同樣,一些會污染地球大氣和河流的高能耗行業也可以外遷到月球上,因為那里不存在環境污染的危險。60年代末,人類通過從月球附近拍攝到的照片真正意識到了地球的環境問題,在當時拍下的那些“藍色大理石”般的地球“老照片”上,我們首次看到了自己家園的秀美和出眾,同時也目睹了它纖弱滄桑的一面。
在美國科幻大師克拉克眼里,月球對人類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它可以作為天文觀測臺和前往其他行星的跳板。月球不僅僅是光學望遠鏡的理想架設地點,還是對空間進行全波探測研究以及深測、跟蹤近地小行星的理想場所。人類如果能在月球上扎根,月球將成為人類移民太陽系其他地方的理想中轉站。
“老家”中運籌新生活
人在月球上生存,需要龐大的保障體系。到那里生活無疑是要冒風險的,所以,第一撥兒“月球移民”有可能根本就不前往那里,而是待在地球“老家”,采用所謂的“遙存在”技術遙控他們在月球上的工作。在這項技術中,操作人員將利用先進的傳感器和高帶寬通信線路,“虛擬”地到遠距離以外的地方。月球上大小不等、功能各異、由地面操作手操控的一臺臺機器,將完成首批真正“月球移民”到來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與真人不同,這些機器人不用照料,也不必花昂貴的代價返回地球。它們還可以定期地對零部件進行修理、更換或重復利用,其中有些還是可以完全自主工作的機器人,但大多數將由地面使用攝像機和操縱器來進行控制。
在人員住所建設、維護和科學研究等諸多方面,這些機器人都能一顯身手,不過最能顯示出它們“本領”的還是那些有害和高危工種以及日常雜務。遙控操作裝置和機器人裝置將成為人類移居月球的開路先鋒。
與地球上非常不適于居住的海洋、沙漠和極區等區域一樣,月球也有一些使人類難以生活和工作的環境特征,包括真空、極端冷熱、輻射和資源難以利用等情況。
雖然有種種缺點,但月球也有一些“與人為善”的優點。比如,月球上有近一半的地區對著地球,而且位置和距離基本不變,這將為通信提供極大的便利。再如,月球的整個表面都沒有水、雪、植被或灰暗大氣的遮擋,看上去一目了然,月面相當于非洲和澳大利亞的面積之和,月球表層1米厚的月壤之下還是月壤,但這里溫度恒定,不受晝夜交替造成的極地冷熱環境的影響,在這樣的深度之下沒有地下水,僅有極少的月巖,而且溫度不像地球上那樣隨深度增加而明顯上升。還如,月球上有我們在地球上體會不到的恒久性。如果我們把一個物體放到月面上,它將靜靜地躺在那里待上幾年、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與在軌道上或深空中不同,它既不會慢慢飄走,也不會掉轉方向;與地球上常要應付的情況不同,它不會生銹,不會腐爛,不會燃燒,也用不著擔心風吹日曬蟲咬人踢。
與日共舞不孤獨
由于月球個頭兒相對“嬌小”,而且轉動緩慢,在月面上旅行很容易與太陽保持同步。只要你以16千米/小時的速度在月面上沿赤道乘車西行,太陽就可以一直保持在你頭頂上的同一相對位置。在兩極附近,留住陽光所需的速度就更慢了。如果你駕乘的是一輛太陽能動力汽車,那么只要車況允許,路就會一直在你的車輪下延伸下去。利用這一點,人類可以在月面上成組地部署一些大型移動式實驗室和前哨基地,讓它們追隨著太陽一路西行,以開展研究和生產工作,并定期地互換或卸掉所生產的一箱箱貨物。
另外,由于地勢和軌道動力學兩方面的原因,靠近月球南極的一些地方具有地球上看不到的奇特現象。在這里,有些月坑的坑底已有幾十億年不見陽光,很可能有水冰沉積。距這些月坑相當近的地方還有山峰,峰頂上有充足的陽光照射,可用于發電。不僅如此,這些山峰還總是處在地球的視線之內。這么理想的所在,就好像大自然有意設計的一樣,吸引人類前去建站設點。正如50年前克拉克在他的《星際飛行》一書中指出的,與地球相比,月球更適于發射在太陽系中旅行的飛行器,甚至包括向地球軌道的發射在內,原因是,擺脫月球引力的束縛要比擺脫地球引力更容易。
最終能使我們到月球上工作的技術目前正在迅速發展。與此同時,實現這些技術的成本也在不斷地下降。可以預想,一旦向月球移民的價值超過預期成本,一場“大戲”就將上演。而且開弓沒有回頭箭,人類一旦征服了月球,就會繼續走下去,走向火星,走出太陽系,走向新的希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829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