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現代吉普賽的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塵 翎

   傳統上關于“家”的觀念和表里構成,經常因時代變遷而受到重大影響,在如火如荼的全球化時代亦勢將面臨瓦解和重新定義。
   全球化浪潮最初帶來商品的流通,商業上的無國界聯系,資源交流日趨頻繁;然后是人的移動,無疆界無時差無種族。這批數量日漸增多,分散各地,自稱為國際公民的現代吉普賽人,過的是穿著優雅、好吃好住的品味生活,有著時下流行的布波族①(Bobos)特性,只是他們老是飛行,老是在路上,以輕盈身影為全球化時代的主軸生活留下深刻印記。
   這些走在時代尖端的人恒常在路上,移動于以城市為單位的點線之間,因而對于家的概念,總愛打發以“家即是心之所在”(Homeiswherethe heartis. )。不讓自己給實實在在的墻瓦所困,干脆由人的內心來定義何謂家、哪里是家。就像童話里隨手點石成金的魔法師,這些“國際人”把心留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一旦人、時、地皆可變,便無復傳統的“家”了。
   然而,一浪未完,一浪又起,潮流掩眼法往往叫人措手不及。當移動變得更廣泛,更急速,人還來不及把心留下就得離開;又或者,當感情成了不輕易放手的最后堡壘時,更時尚的說法出現了:家不是心之所在(Homeisnot wheretheheartis. )。再度打破和修訂了早生變化的“家”。著名設計雜志《Wallpaper》就以這個概念作了專題報道,介紹近年悄悄在國際都市興起的住房模式――crashpads。字面上,這是指臨時睡覺和居住之地,功能上,它們有點像商務酒店套房。
   這些布置夠酷、還附設酒店式管理的新潮公寓,多是一房間隔的獨立單位。買家或租客背景相近:中產,年輕,專業人士,常出門公干,多為單身男性。而且很有可能在別的城市也置有類似房產,內里功能大致雷同,備有基本生活配件。
   這類建筑,最重要的記認,卻是均位于城市的中心。城中熱門購物、飲食、娛樂場所皆在咫尺之間。該專題作者形容,這種時尚的窩居趨勢,是另一種生活形態的潮流逆轉。上一個浪頭,是搬往郊區:對生活空間和品味有所要求的布爾喬亞,厭倦了都市里壓迫的人擠人的生活步伐,相繼在城市外緣找尋他們綠的空間,只在上班時段才于市內逗留。而這致使城市中心只剩下商業和娛樂活動,人的居住氣息逐漸減弱?;蛳窦~約那樣,只有藝術家們留下來,住在那些空蕩無人的舊工廠大廈住宅里。
   “回到市區,重新煥發城市的活力”――英國某些極力支持這類建筑項目的城市發展部官員是這么想的。
   而對那些在不同國度不同城市之間川流不息的商業旅人、國際公民,最吸引的莫過于在每個鐘愛的城市,都有一處停航休息之站。也許那是倫敦、紐約、東京或米蘭。那不是一張不知有多少人睡過的酒店大床,而是一個擺放著屬于自己的書架和拖鞋的窩,街口轉角有熟悉的咖啡店,在漂流的日子里,卻常有回家的感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8352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