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性學習的高中生物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韋江平
【摘要】開展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價值,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卻面臨一些具體問題,本文對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進行了深入研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獲得新知的同時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 探究性學習 例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8(b)-0092-02
探究性學習是倡導學生自主參與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它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各種潛能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體驗科學研究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大量反復訓練的填鴨式學習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活動中學習知識,養成探索世界奧妙的積極態度。如何有效引導學生開展高中生物的“探究性”學習,這是廣大高中生物學教師共同面臨的新課題,筆者就此問題進行研究。
1 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存在的問題
1.1 部分學生學習出現兩極分化
有測驗表明,在實施探究性學習之后,部分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成績明顯下降。這是因為:對于少數喜愛生物學科的學生來說,進行探究性學習有助于他們思考問題,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其生物學科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對于許多學習上不肯主動思考的學生來說,在探究活動中他們只做旁觀者“跟著玩”,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不到真東西。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策略引導,那么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1.2 實驗設備還不夠完善,實施探究性學習較困難
我國生物課堂教學研究起步較晚,多數農村學校缺乏如顯徽鏡等基本的教學實驗設備,甚至沒有實驗室,大綱要求必做的驗證類實驗無法保證。在生物知識的傳授中,不能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學習情境,學生無法真正去親自探究生命活動的發展歷程。同時絕大多數學校沒有實驗員,完全由教師自己來準備探究活動所需要的各種條件。教師壓力增大,因此常常放棄某些難度較大的實臉探究活動。
1.3 教師實施探究性學習的能力略顯不足
目前多數高中生物教師對于探究性學習的目標要求和高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水平要求不是很清楚,對于如何組織與開展探究性學習尚處于摸索階段,教師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同時探究性學習對教師的組織及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全方位兼顧,而許多教師根本就無暇兼顧。
2 高中生物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應遵循的教學原則
2.1 問題起點原則
探究式學習應遵循問題起點原則,使學生處于問題情境這一特殊的學習環境中,有利于激活學習思維。因此教師要善于從教材和社會中挖掘真正的問題。而真正的問題至少需要具備三要素:(1)學生感興趣的,因為科學教育是個能動的過程,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是學習最直接和特殊的內部動力;(2)問題要基于學生已有的經驗,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育;(3)問題解決難度為學生現有能力可及,在“最近發展區,”從而有利于學生形成對未知事物進行探究的心向。此外,探究課題應盡可能地與教學、學習和生活實際密切聯系,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讓學生感到研究有內容,做有興趣,努力后有成果、實用、實效。但切不可走形式、不深人、不實際、做無用功。要把探究性學習貫穿于教學與學習的全過程,以增強學習的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2 全員參與原則
探究有易有難,就要求我們針對不同的教學材料、教學對象、教學環境,采用最恰當的探究性學習。譬如,對于教學對象,有人認為探究性學習只能面向少數尖子生,只能在重點中學中開展。實踐研究表明,學生的探究能力并不是一定與學生成績呈正比關系的,事實上,認識發展水平高,思維能力強的學生更勝任探究活動。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是學習方式不得法或其它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注意品質差、缺乏毅力、懶惰等)造成的。從通過探究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層面出發,后進生參與探究性學習活動更具有其積極的意義。對于認識發展較慢,能力、知識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探究的難度??偟恼f來,探究性學習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既不能等同于“科學研究”將它“神化”,又不能狹隘地理解為培養“小科學家”,更不能過分地強調條件不具備、師生知識和能力不夠等。探究性學習應充分體現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地區的特點,面向全體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生物學的現實教學和實際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力所能及的探究專題,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培養技能、解決問題,使不同層次、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均有所提高。
2.3 開放性原則
探究活動要給學生一片廣闊、自由的活動空間、思維空間,才使得探究活動有真實而強勁的生命力。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探究引向已有的結論,即反對對結論的導向、定位。探究時可以給學生提供將要探究的問題,解決問題所需的方法和材料,但最好不提供預期的結果,教師在選題時,甚至可以選一些發散性較強,無統一定論的課題給學生探究,讓學生自己通過探究獲得資料、結果,并進行分析整理,發現某種聯系,找到問題的答案,并允許保留不同的個人見解。
2.4 相對自主性原則
探究活動的特點要求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但我認為,也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探究教學中,教師應該切實做到課前啟發、課中探究、課后深化,而不是簡單提供自主探索、獨立發現的機會。教師要拋棄傳統的決定者的角色,成為學生思想情感的反應者,學習活動的咨詢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建立一個積極的、接納學生思想感情的、沒有威脅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成功欲望,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要認識到,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思維是完全獨立的,是學習活動中真正的發起者、行動者。教師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要做到的事情是幫助學生弄清自己想要學習什么,幫助學生安排適當的學習活動與材料;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知識的意義,維持著良好的學習氛圍、心理狀態。教師只有具有了這樣的教學觀念,才能有效開展學生的探究性活動,才能培養出和諧發展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
3例析高中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主要途徑
3.1 在實踐中培育探究性學習
培育探究性學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在教學中努力培育學生的探究個性,使學生的主體性和探究的動機內化至情感意志,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信、敢疑權威、勇于證實自己觀點、樂于創新實踐的品質,這是落實探究性學習的關鍵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發揮其學習的自覺性,努力培養他們的探究性學習。例如,在學習有關生態平衡的知識主題時,教師可拋出一個真實而有趣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培育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如在某個草原上,為了增加鹿群數量,將其天敵狼全部滅掉,結果鹿群數量反而減少了,面對這個問題,學生會提出假設:“既然天敵已死,那鹿群一定是因病而死”圍繞這一假設,展開討論,最后由教師提供已準備的證據來證實,諸如此類不斷對具體問題進行探究訓練,逐漸培育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3.2 在課堂中體現探究性學習
課堂仍然是學校教學的主平臺。課堂中的探究性學習屬于一種定向探究,學生所探究的問題與課程中知識技能密切關聯,在課堂的探究性學習中,探究的主體活動是在課堂上展開的??梢灾辉谡n堂上展開重點的探究環節的活動,如分析問題、提出假設、展示結果、深人反思等,另外一些探究環節的活動,如收集數據、調查、實驗等,可以課外進行。例如,在“生長素與植物向光性”一課中,可在課前讓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重復1880年達爾文向光性實踐和1928年荷蘭科學家溫特的“植物胚芽的尖端產生某種控制胚芽生長的物質”的實驗。課堂上將實驗證據作為演示教具,將實驗結果圖示,并配合各種假設來說明探索和推理過程,既達到教學目標,又培養了學生牢固的知識基礎和高層次的思維能力(包括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3.3 在問題中發揮探究性學習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皩W問學問”首先要學生學會“發問”,沒有自己的問題,就永遠沒有發展和前途,“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源頭,是主動學習的基礎。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預習新課、學習新課、課外閱讀和實驗觀察等環節中努力做到:多發現問題、多提出問題、多思考問題。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形成在“問題”中學習的好習慣。教師要保護學生好奇的發問,鼓勵大膽質疑,因為好奇是探究性思維的萌芽,表現為探究過程中的“好問”。例如,在“探究根的生長方向”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如“根為什么向下生長?”、“根可以向上生長嗎?”、“植物種在月球上,根還向下生長嗎?”、“在宇宙飛船上根會如何生長?”。對于學生好奇的發問,要不失時機捕捉,予以保護,并使之深化,在好奇的發問中充分發揮探究性學習的優越性。
3.4 在實驗中落實探究性學習
生物學科實驗多,若按實踐指導進行,對于當代師范生來說,缺乏成功感的刺激,有的完全可以改為學生探究的課題,讓學生以課題小組的形式自己去探究、去設計,盡量做到與眾不同。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實驗的材料、實驗方法、實驗效果等角度下手,達到教師提供的目標。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使學生樹立實事求是、認真嚴肅的科學態度。生物教材中實驗內容較多,為在實驗中落實探究學習提供了良好條件。例如:在做“質壁分離復原”實驗時,學生發現洋蔥鱗片表皮細胞在顯微鏡下觀察效果好的同時,教師還應準備其他材料以供探究,如:大紅花、蕃茄、菜花、菠菜等,結果學生會驚喜地發現用大紅花效果也很好。當然除了讓學生學會選擇和處理實驗材料外,還可以從學會分析實驗結果、學會撰寫實驗報告、研究改進實驗方法、器具等方面著手來實現“探究性學習”。
參考文獻
[1] 李錦.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6,22(3):16-17.
[2] 劉儒德.課堂中探究性學習特點[J].北京教育,2003,11:18-20.
[3] 康海燕.在探究性學習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J].生物學教學,2003,8:22-24.
[4] 周江菊.對生物學“探究性學習”的探索[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22(3):113-1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889923.htm